唐仲秋老师和他的儿子。这张照片是唐老师在云南宣威当老师时拍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下面有七六五九部队军人摄影室的字样。这张珍贵的照片是2015年3月25日由老友牛和平给我传过来的。是由他母亲牛翻莲保存下来的。当时牛翻莲阿姨在云南宣威铁道兵五师子弟小学当保育员。
老友牛和平 2015年3月25日从成都用微信给我传来了一张老照片,一张老得发黄的老照片,照片下面还有说明:我们保存的唐仲秋老师和林征的照片。仔细一看,这不就是唐老师年轻时的照片吗?下面还有七六五九部队摄影室的字样。
我激动的问:“这张照片是不是你妈保存的?”回答:“是的”。我猜也是,因为牛和平母亲牛翻莲当时在云南宣威铁道兵五师东山子弟学校是保育员。
我的心潮翻腾了,又回想起50多年前唐仲秋老师跳下水塘救我的一幕。要不是唐老师当时挺身而救,也就没有今天的我了。再仔细看看老照片,当年的唐老师也就三十来岁,正当青春年华,旁边的儿子林征,也就5至6岁样子。娘两笑得是那样的甜美开心。
一张老照片让我激动,让我思绪万千。我在内心对唐老师充满感激之情。心怀感恩,对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心怀感恩,一颗满怀感恩的心灵,将永世与快乐相伴!我感谢老友牛和平发给我这样一张有意义的老照片,感谢他的情谊,使我看见了这样一张不同寻常的老照片。
心怀感恩,是一种德行,也是一种处事之道,更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下面是我2012年写的“再见50年前救命老师唐仲秋”一文
再见50年前救命老师唐仲秋
这张照片是2012年7月在唐仲秋老师家合影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50年过去了。经过多方查找,我(刘林林)见到了50年前救过我生命的唐仲秋老师。她已81岁,而我现在整整60岁,她救我时当年是31岁,我10岁。见面时我们惊喜交加,谈起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感慨万分。五十年过去了,唐老师的头发由黑发变成了白发,却梳的很整齐,她身体瘦瘦的,却显的很精神,布满深深的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50年前唐仲秋老师救我的一幕,仿佛就在昨天。唐老师英勇无畏的一跳,在水中揪住我的头发,在我脑中仍是清晰可见。我向她表示自己的感激心情,这种心情,令我激动至深,难以平静。这就是感动,感动是沁人心脾的山泉,畅饮山泉,生命将愈精彩,愈多姿。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原铁道兵5师子弟蒋莉英在铁道兵kg7659上发表的文章铁五师子弟重返宣威,感到很亲切。我在铁五师云南宣威东山子弟学校上了四年学,正如文章中说的,东山子弟小学,是我们这群铁五师的孩子们最有感情,最多话题的地方,是我们所有情感的起源和连接点。子弟小学在宣威建校时间不算很长,但它却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故事,太深的情谊,太多的欢乐,给予我们人生中太多的启蒙。
1962年的某一天(记不清某月某天了),铁五师东山子弟学校五年级老师唐仲秋带领自己的班和三年级我们班的同学们去电厂附近的一个水塘边,女生洗衣服,男生钓鱼。我拿了一根鱼杆,坐在水塘边钓鱼,不一会钓起一条3—4寸的小鱼,男同学很羡慕我,纷纷挤到我旁边钓鱼。我有些生气,心想你们挤我,我到水塘对面去钓鱼。我到了对面,刚坐下,不料屁股下面的青草很光滑,一下子滑进水塘,我不会游泳,又呛了几口水,只露出头发在外头,两只手乱扑腾,身体反而向池塘中移去。这个水塘事后量了一下深度有3米多,我的生命处于危急关头。在这千钧一发时刻,唐仲秋老师肯定也是惊呆了,但她来不及细想,来不及犹豫,不是在上面叫喊,而是奋勇一跳,果断抓住水塘边的一颗小树,另一只手抓住我的头发。同学们也拉住唐老师的手,协助唐老师把我拖上了岸,我获得了新生。
唐仲秋老师爱人叫林植,已于十年前去世,现在和小儿子生活在山西太原,虽然年已81岁,但身体和精神依然很好。50年前她虽然救的是我,但也充分显示了唐老师高尚的内心世界和奋不顾身的英勇精神。
同时我也感谢东山子弟学校其他的老师对我们的培养.我们的老师主要是来自部队的家属,如史校长、曾永珍校长、李雪林、杨耀梅、唐仲秋、温和平等,还有一些部队的干部。其中对我影响较大的杨耀梅老师,曾经是我六年级的班主任,听说她现在上海。照顾我们生活的还有保育员,主要也来自部队的家属。如牛奴青的爱人牛翻莲、我父亲通信科参谋任云翔的妹妹任小燕。在我的记忆里,学生大概有100—200人左右,因部队频繁移动,学生们也经常变动,学校人员的总人数也经常变动。
我现在居住在山西太原,刚办了退休手续。人已过花甲之年,更容易回想起往事,想起跟随父辈在云南度过的不平凡日子。天生桥、梅花山隧道、东山子弟小学、云南宣威永远在我心中。
2012.7.15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