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五十六前的记忆—吃包子





作者   尚永泰
 

        说起吃包子,这是现在最普通的一种食品了,尤其是退休以后,早上和老伴出去晨练或遛弯以后,随便走到那个早点摊位买两个包子,一杯豆浆就是一顿早餐,简单,方便,实惠。是最大众的普通食品了。

        这十多年来差不多把县城附近大大小小的包子店吃遍了,各种馅儿的包子换着品尝,吃的多了,谁家的味道好吃,谁家的味道差也能说出个一二三了。吃包子谁也不稀罕了。

        但我在五十多年前的一次吃包子的事,那是吃包子印象中最深的一次,那个包子的香啊,是多少年来也抹不掉的记忆。

        那是一九六七年夏天的一天,我和弟弟去西安姐姐工作的厂子去看望姐姐,好像也不为什么事,就是好久没见到姐姐了,想去看望姐姐。

        那时候我十四岁,弟弟十一岁,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小孩子身上也没有什么钱,身上带了是四毛钱还是五毛钱?我俩就去了西安。下火车以后,就从铁道北边机务段的门口出去,出去不远就到了太华路南口。

        从太华路到红旗厂有十多里路,坐17路公交车一个人要一毛五分钱,俩个人就是三毛钱,那个时候家里穷,把钱看得特重,为了节省这一毛五分钱,我俩选择了步行,走到红旗厂。

        现在从太华路到红旗厂(西航公司),一条大道又宽又直,来往车辆川流不息,路两边高楼大厦林立,商铺酒店绵延整个太华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那时可不是这样,从自强路与太华路交叉口向北走不远就是农田,道路旁边还立有一块醒目的牌子,上写着“外国人未经许可不得前行”的大字,提示外国人不得再往前行走。

        那时候的太华路,路窄人少车少,道路坑洼不平,路两边小水沟上杂草丛生,路两边全是庄稼地,路上不时还有农村的胶皮大车经过,赶马车的社员赶着马车,马车拉着货物或是粪车来往于城乡。

        头顶烈日,我和弟弟走的汗流浃背,我还好些,弟弟才十一岁,走远道力气不足,走了一半路就坚持不住了,说是又饥又渴,我也是渴的够呛,没有办法,一路上连劝带哄的和弟弟走到了厂边的徐家湾公交车站。

        见到姐姐后,姐姐是又惊又喜又气恼,惊喜是我们俩个第一次去西安看望她,生气是嫌我们走这么远的路心疼我俩,埋怨说这么远的路,又是这么热的天,你俩咋能徒步走过来呀,为啥不坐公交车呀?说的我不好意思,无言以对。

        说归说,责怪归责怪,姐姐还是对我们亲的不得了,说完就领着我俩去了公交站东边的饭馆,饭馆的名字叫大众食堂,姐姐买了几笼小笼包子给我们弟兄俩个吃。小笼包子是纯肉馅的,这个可能是当时食堂里最好的食品了。我和弟弟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的一会功夫吃了个净光,姐姐坐在旁边笑咪咪的看着我俩,一再问吃饱了没有,还要不要,那是第一次吃这么香的,纯肉馅的包子。那个香味呀,至今想起来都忘不了…

        五十多年过去了,工作期间,退休以后,宴请别人,被人宴请,同事朋友,家人相聚,同学战友相聚,数不清的酒席宴请,都渐渐地从记忆中淡去,唯独那次姐姐领着我俩在大众食堂吃的小笼包子,还时不时想起来。

       那个包子,饱含了姐姐对我们的爱,倾注了满满的姐弟情,至今想起来,还是那么香…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