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首投】 回眸舞台



  回眸舞台

 

  作者 五师 黄明科
 

  故乡的古戏楼及舞台是我心底难以抺去的记忆。

  古戏楼坐落在陕西省岐山县鲁家庄村中学南院,建于清道光年间,上下两层,高约十米。内厅及牌面均由巨柱支撑,雕龙刻凤,十分壮观。文革时期,样板戏忠字舞兴盛,古戏楼焕发生机,热闹非常。就读初中的我也被红色浪潮推上舞台。我和三位同学合演《喜交战备粮》,双手推车,左旋右转,边舞边唱,表现丰收老农不忘备战备荒、去缴公粮的喜悦情景,自然受到乡亲们的赞赏。
 


 

  走上真正的人生舞台,是1974年冬季我应征入伍,奔赴天山深处成为修建南疆铁路的铁道兵部队一员。百多公里长、百余米宽的阿拉沟堪称大舞台呵,指战员顶风雪,斗严寒,打隧洞,架桥梁,高唱青春之歌,展现血染风釆。最令人激动的是1984年夏季全团组织的上千米路基土石方大爆破。随着隆隆巨响,山摇地动,石土飞扬,紧接着推土机、铲车、装载机、汽车及指战员蜂拥而上,机声互鸣,人声鼎沸,上演了一曲完美的"交响乐"。这次大爆破既有效炸出一道隧桥施工平台,又科学填充了一段铁路路基,一举两得,堪称杰作。经四年锤炼,我入党提干,在施工第一线带领全排战友大战红五月荣立集体三等功,为边防建设做出应有贡献。呕心心沥血,十载春秋,迎来火车飞鸣,我们又响应党的裁军号召由兵改工,在各族人民欢呼声中致礼谢幕。

  1988年我由铁路工程局调回家乡,登上老龄工作新舞台,为老服务的角色一演就是27年。念念不忘"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一台词,使出浑身解数,下乡调研,抓点带面,调解纠纷,表彰慰问。运用论文、诗歌、漫画多种形式宣传老龄政策,鞭挞假恶丑,歌颂真善美。一次次登台演讲,为老年事业建言献策,甚至走上国际性学朮舞台学习交流。当论文获奖、被评为全国老年学调研先进,在大会堂受到赵南起、顾秀莲等领导接见,一介草民倍感荣幸与满足。

  紧锣密鼓,幕起幕落。2015年我光荣退休,加入银发团队,走上晚霞绚丽的人生最后的舞台。没有了故乡舞台的清纯,没有了部队舞台的雄浑,没有了老龄工作舞台的质朴,晚霞辉映的养老舞台依然壮丽辉煌。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若有活力,舞台就更有活力。我坚持参加老年学会、老科协、老体协等社团活动,散步唱歌,学操练拳,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回眸舞台,酸甜苦辣在心头,生旦净丑皆逢缘。回眸舞台,喜怒哀乐戏千场,无怨无悔无他求。曲终人散,一切将消失夜幕。台上台下的足印,幕前幕后的汗影,可否留痕?辗转反侧,我决意从数百篇拙稿中选编《情染夕霞》一书,将半生轨迹、心声、故事敬奉亲友、以作纪念。也激励自己一息尚存,无愧时代舞台。

  2021年8月9日

  简介,黄明科,岐山人,生于1955年。曾供职铁道兵五师22团,中铁15局3处,岐山县老龄办。系省老年学会、漫画学会、楹联诗词学会会员。发表老年学论文50余篇,诗联通讯百余篇,漫画300多幅。数十篇莸奖。



(图片选自网络)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