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梁米沙‖凤凰花开忆忠魂

  《凤凰花开忆忠魂》

  文‖梁米沙

  凤凰花开得正艳,如火如荼染红天边,那浓烈的红色在天空下格外壮丽。黄黄的花蕊,红红的花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风起时,花儿整齐摆动,如战士出征前的集结;风停时,花儿瞬间静止,似战士待命时的肃穆。这花美得让人心醉,红得让人滴泪。我站在凤凰树下,看着满树红花,不禁想起父亲和他的战友们,想起那些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战士。

  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父亲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9军147师参加了著名的平津战役。战役结束后,1949年7月,他们解放了长江北岸的湖北省沙市。我仿佛能看见他们带着战斗的硝烟,在隆隆炮声中渡过长江,以势不可挡之势一路南下。在湖南新化伍家仑地区,他们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战斗,在桃江马迹塘激战两天两夜,147师三个团击退了国民党白崇禧三个师的进攻,歼敌1000余人,俘敌380余人,成功阻止了白崇禧部逃往广西桂林的企图。父亲常说,那时候的战士们就像这凤凰花一样,明知前路艰险,却义无反顾地绽放。

  广西素以多匪著称。桂系军阀白崇禧、李宗仁在此经营数十年,其残余势力与土匪勾结,以十万大山的险峻地形为屏障,以星罗棋布的巢穴为据点。他们兵匪一家,组织暴乱,搞暗杀、毁仓库、烧民房,杀害农会干部、无辜百姓和南下工作队学生共计七千多人。土匪的猖獗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严重威胁着广西各地刚刚建立的基层政权。中央要求尽快平定广西匪患,稳准狠地打击敌人。第四野战军临危受命,在广西剿匪期间先后投入了20万兵力。1950年6月,49军147师进入广西执行剿匪任务,国民党残匪凭借十万大山的险峻苟延残喘,负隅顽抗,人民解放军以顽强的战斗作风,狠狠打击敌人,此时的凤凰树花开无声。147师入桂后,在漓江流域展开了大规模清剿行动。面对藏匿在暗处的土匪,将士们以骁勇的作风和精准的布局,在"灵川战役"、"阳朔攻坚战役"中歼灭多股土匪。他们用障眼法引蛇出洞,肃清了匪患势力,巩固了解放区的基层政权。从1950年到1952年,广西剿匪战役历时三年,共歼灭土匪46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收缴各类枪支20万支。这场胜利不仅肃清了盘踞广西多年的匪患,使原深陷广西战场的三个军,得以抽调开赴抗美援朝战场,更在八桂大地播下了长治久安的种子,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广西人民迎来了和平发展的曙光。

  然而战争也是残酷的,要奋斗就会有牺牲,147师440团在广西永福县剿匪时,牺牲了近百名战士。"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将士们用坚韧的意志和英勇不屈的精神,与敌人血战到底。为了新中国的胜利,他们视死如归,倒在了广西这片土地上,牺牲在曙光将现的黎明前。凤凰树花开花落,漓江水默默奔流,仿佛在为那些永远定格在二十岁的年轻面容,低吟着英雄的挽歌。每当父亲回忆起这些牺牲的战友,他的心情总是格外沉重。他说,那些战友就像凤凰花一样,在最灿烂的年华凋零,却永远绽放在活着的人心中。父亲既是慈父又是严师。在我成长的每一步,都有他的期盼和谆谆教导。他教育我要爱祖国爱人民,要尊师守纪,要勤俭节约,要兼备人格的魅力。他会用浅显易懂的成语给我讲道理:"夜郎自大"的不可取,"农夫与蛇"的教训,"寒号鸟"的惰性会影响一生的进取。

  父亲还经常给我讲《欧阳海之歌》、讲雷锋的故事,这些英雄形象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记得上小学时,我家住在南浦村,隔壁就是吴勤烈士公园。园内有一棵高大的凤凰树,开花时节,我站在天棚上,看见整棵树顶铺满红花。那花开在烈士墓前,就像是烈士牺牲时流出的鲜红血液,就像是烈士宁死不屈喷出的火焰,就像是一面鲜艳的红旗插在这来之不易的土地上。凤凰花年复一年地绽放,如同永不褪色的革命精神。当我17岁那年上山下乡去务农,父亲教育我要积极靠拢党组织,接受更严格的要求。后来我入伍来到北京密云,远离家乡两千多公里。父亲每月都会给我来信,字里行间满是关爱之情,使我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得到锻炼和成长。

  父亲是燕赵之子,却永远长眠在岭南之地。正如他的名字寓意的那样,他为求得世界大同,对祖国对人民赤胆忠诚。如今,每当我看见这美丽熟悉的凤凰花,就会想起那遥远的父爱,更深深地理解他们那一辈人的坚毅勇敢,理解他们对祖国对人民那份深沉的爱。

  光阴荏苒,凤凰花开依旧,就像父辈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那火红的花朵,是烈士的鲜血染就的;那粗壮的树干,如钢铁般屹立,正是战士不屈的脊梁铸就的丰碑。在这片他们用生命捍卫的土地上,凤凰花开得愈发鲜艳,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