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摄影

荣耀 ——田秀志《青藏线上的故事》入选《大国典范.军旅功模人物》纪实图书


 

荣  耀

 

  去年写了一篇《青藏线上的故事》被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年建军95周年《大国典范.军旅功模人物》纪实图书入选。这篇文章主要彰显铁道兵在青藏高原修筑铁路逢山戳路,遇水架桥,前无险阻的战胜各种困难,把铁路从哈尔盖修到格尔木。

此篇文章被《大国典范.军旅功模人物》图书入选,是我们铁道兵的荣耀,也是弘扬军旅功模的光辉典范,虽然脱下军装几十年,退役不退色,依旧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不仅是修铁路,还是承接各种各样的工程,样样工程都是精工细作,为祖国和人民打造精品工程,以铁兵精神为荣为祖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  摄影:田秀志

时间:2022年8月11日

 

  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的来信

 

 

  《大国典范》(军旅人物卷)(军旅功模人物)

人物征稿启示

 

 

 

  军旅功模人物事迹

 

 

 

  致重点入选对象的一封信

 

  封面人物效果展示图

 

  人物封面珍藏版个人专辑涵

 

  个人专辑特别介绍

 

  个人专辑主要内容样式

 
 

作者 田秀志


 


作者简介:
1957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1976年12月26日应征入伍铁道兵,1977年4月到青藏线89210部队49团3营13连,1978年5月调往青藏线新管处站务一连,1979年2月调往新管处乘务一连,同连10月改为青藏线新建铁路管理处客运队,1984年1月1日转工。1984年6月调往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四处,1997年8月调往南昌铁路局麻城工务段,2005年5月改为武汉铁路局麻城工务段,2012年8月退休。
 
附:
《青藏线上的故事》
 
      四十五年前我是一名青藏线一期工程的建设者。由铁道兵四十九团十三连承建刚察至原(黄玉)区间的十五公里线路,位于海拔三千五百多米高。狂风积雪、高寒缺氧、低压强晒,草原牛羊是这里典型的特色。在那战天斗地的难忘岁月里修筑的青藏铁路,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至今仍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
       一、“冰块连” 。我们连队住扎在青海湖畔的一条宽三米的小河旁,连队的四周荒无人烟,映入眼帘的只有草原、牛羊。由于青藏高原常年降雨量极小,故缺少地表水源,而小河的水也夹杂着尘土,加上青海湖又是咸水湖,一不能打井,二不能饮用,连队的生活饮用水只能靠气车在十多公里以外去拉水,每两天送一次,平时全连一百多号人的日常用水就只能靠门前这条小河供应。
      青藏高原每年十月开始刮风下雪,直到来年五月才能解冻化冰,风雪才慢慢停止。为解决连队冬季日常生活用水的困难,每个班就只能在十月份挖冰块储存,堆放在自己的帐篷门前,一个班需储存冰块十来立方。一天一位战友的家属来到连队,第一眼就看到每个帐篷门前堆的像假山一样的冰块,感觉很奇怪,便问道:“你们堆这么多冰干啥用”?那位战友解释道说:“这是为冬天日常用水所准备的冰块”,后来她还给我们连队送了一个绰号叫“冰块连”。有时候遇到及其恶劣的天气,运水车不能正常运水,我们的饮用水就成了大问题,迫不得已, 只好到十公里以外的劳改农场去挑水,早上出发下午回,青藏高原用水是如此的艰难,让我深深地懂得铁道兵的职能就是逢山戳路,遇水架桥,前无险阻,战胜一切困难,为祖国的铁路建设奉献一切。
    二、  艰苦奋斗的岁月。一九七八年春节前夕,上级下达了加快青藏线施工进度的命令,于是连队立即召开了动员大会,决定大干十天。高原的晴天,中午艳阳高照,强烈的紫外线肆意侵袭着我们的脸颊,把脸晒的黑幽幽的,一阵寒风过后便是满天尘土,一层层慢慢降落在我们的身上,一眼望去便成了“泥人”。高原的晚上通常都是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滴水成冰,还要站岗放哨,特别是上厕所,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一不小心就会着凉感冒,尽管我们口干舌燥,确很少喝水。在这种寒冷缺水的情况下,只能半月洗一次澡,时间长了,全身又臭又酸,此时如能洗个热水澡便是最幸福的事。在如此恶劣的施工环境里,我们没有怨言,没有懈气,为快速推进青藏线施工进度,我们的任务是在十公里以外的石料厂装运石渣,用人工把石渣一锹一锹地装上汽车,然后运到我们连队管瞎的临时车站的石渣车上,用石渣车卸在刚轨两旁,填补在枕木盒内,在紧张繁重的建设施工中,大家忘记了什么是累,什么是苦,什么是严寒,一切抛于脑后,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提前完成加快青藏线施工建设速度的任务,在这次任务中,全连干部战士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出色完成了此次艰巨任务。
      三、忙里偷闲的兵哥。当年铁道兵首长在慰问青藏铁路全体官兵时说:“在西北高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白天兵看兵,晚上星看星”。这是当时我们生活情景的真实缩影。茫茫的草原,四处荒无人烟,整天只有和战友、铁轨打交道,晚上政治学习和阅读毛泽东选集,同时抽出空隙时间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写写信,把自己在部队成长的经历告诉给亲人朋友。一次笔者在钢轨起捣时不趁感冒发烧至四十度,嘴里不断的念到父母,在想念亲人时不能相见,感冒好后把自己的近况写信告诉父母,由于当时通讯设备条件落后,一封信要走一个月,才能把信件送到父母的手中。为了建设西北,虽然背井离乡,但我们不后悔,只是逢年过节时,会更加想念自己的亲人,过年时为让官兵们安心在部队工作,团首长组织文艺小分队到连队进行慰问演出,这时才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让我们感受到过年的气氛,在平时的节假日里,连队也组织一些适当的文娱活动,丰富连队文化生活,这体现了连首长对战士们的关心爱护,也体现了部队大家庭的温暖,也增强了官兵们建设西北的信心。
      四、列车上的温暖。一九七九年青藏线一期工程已接近尾声,青藏铁路指挥部要求新建铁路管理处在哈格段开一趟旅客混合列车。就在此时,笔者被调往新建铁路管理处客运队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培训,考试和格成为一名正式的列车员。
       一九八三年四月九日的一天,笔者正好在哈尔盖开往格尔木的681次列车的3号车厢当班,列车开车后,手拿旅客去向登记簿对旅客进行详细记录,当笔者登记到15号座位时,发现一位中年妇女带着刚满周岁的小孩,了解到她是锡铁山矿区工人的家属,是第一次带孩子坐火车,在锡铁山车站下车,把这些信息记录好后,便提醒她说:“高原缺氧,空气稀薄,注意照顾好自己的小孩,小心着凉”,说完后便继续工作。数小时后,车厢里穿明几净,行李架上的行李,洗脸毛巾整齐划一,还给各位旅客倒上了滚汤的开水,给乘客们创造了一个干净、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受到了本车厢旅客的高度赞扬,就在比时,坐在15号座位上的中年妇女找到笔者说她的小孩患了急病,肯求笔者帮助解救。笔者急速来到小孩身边一看,脸色苍白,身体直打哆嗦,上气不接下气,见此情景非常危急,首先安慰那位中年妇女说:“不要着急我们马上想办法抢救小孩”,然后急忙来到列车广播室,要求广播员在列车上寻找会医术的医务工作人员,如有请到3号车厢帮助抢救一名身患急病的小孩,我们列车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广播员广播后,不到两分钟时间,从2号车厢走来一位军医,询问情况后迅速进行诊断,原来小孩在一路旅途中感冒了,加之高原缺氧空气稀薄,所以小孩患的是急性肺炎,此时列车上条件差缺医少药,没有氧气袋不能抢救,在广大旅客互相配合下,才找到了少量缓解小孩的药品,同时,列车长也急忙赶来询问小孩的病情,决定列车到达连湖车站后找车站值班员联系医生进行抢救,正在危急时刻,681次列车已经到达连湖站,为了抢救孩子,笔者还没等列车停稳就一个健步跳到了站台上,急速跑到车站值班室,把小孩身患急病的简单情况向值班员叙述了一下,值班员立即拿起电话与连湖卫生所联系,要求卫生所立即安排医生,捎带氧气袋和急求药品到681次列车的3号车厢抢救身患急性肺炎的小孩,很快医生来到了患者身边,通过患者母亲的病情介绍,医生经过诊断后便抢救治疗,在很短时间内就把小孩的病情控制住了,此时那位中年妇女流出了激动的泪水,紧握医生的双手说:“解放军同志感谢你”,医生在离开患者时还留下了药品,这时整个车厢的旅客和列车工作人员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为了照顾好身患急性肺炎的小孩,列车还给母子二人安排了一个卧铺,让她们好好休息,列车到锡铁山站后,我们的工作人员提着她的行李,把她送上了开往锡铁山矿区的公共汽车,此时这位旅客感激不尽,含着激动的泪花说:“解放军不愧是人民的好子弟兵,我和孩子永远不会忘记681次列车的工作人员”。
      七年的军营生活锤炼了笔者的坚强意志,使笔者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有种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铁兵精神。如今四十五年过去了,笔者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年所发生的一切时刻回荡在脑海里。笔者以曾经是组国的战士为荣,以曾经为人民服务,热血奉献为傲,无论祖国是繁荣昌盛,还是危难时刻,都将是祖国和人民永远的忠诚战士和保卫者!
 


美篇链接:点击查看


编辑:舒冉

 
上一篇:时代化语
下一篇:孙朗文~筼筜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