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诗社

o壮哉何羽道 千古颂英名 (第一集)



策划:张忍干

前言撰文:何秉冲

解说词:张忍干根据《何羽道传》、《何羽道陈列馆》整理

诗词:胡泽润、贺宗显、杨炳学、张仁远、肖春彪

审校:何秉冲

朗读:贾庭欣、白宝存、沙薇

图片制作:张忍干

音乐编辑:任刚

视频:松柏

美篇制作:松柏工作室


 





 

前 言

 何羽道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湖北地区著名的国民党左派人士,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的险恶环境中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上下求索救国救民真理,并最终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宝贵生命的一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何羽道1882年出生于湖北汉川,早年在省城求学,后留学日本。学成归国,为百年树人之图,先后执教于武昌国立商业专门学校、湖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国立武昌中山大学等校,以中西学识,培养青年;道德文章,蜚声江汉。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烈士以国民党左派身份与董必武、陈潭秋等共同推进湖北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展与反帝反军阀斗争。1927年初,和董必武、钱介磐同被推举为省党部常务委员。烈士在省党部担当大任,勤于政事,宵衣旰食,劳苦不辞;兼任湖北文官养成所所长,并被毛泽东聘请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尽心竭智,培养革命人才。时革命潮流,汹涌澎湃;而反动势力,亦日益猖獗。烈士与共产党人真诚合作,肝胆相照,痛斥叛逆,支撑危局。大革命失败后黑云压城,烈士于此危难之际,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艰险不避。不幸于1927年底被捕,屡受苛刑,坚贞不屈。1928年元月4日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五岁。

为纪念烈士,汉川县(今汉川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为烈士修葺了陵墓,碑碣上镌刻着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的亲笔题字——何羽道烈士之墓。



 

在何羽道曲折坎坷而又灿烂辉煌的人生旅途中,有多少名贤英才与之交集—— 汉川知县傅光弼



 

汉川知县傅光弼,勤于笔耕,著作等身,对何羽道谆谆教诲,指点迷津,亲手将珍藏多年的《康熙字典》送给了何羽道,勉励他"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1900年的这一天,何羽道对人生的奋斗目标又有了重新的认识。这年汉阳府的院考如期举行,庚子年为岁试何羽道经过了初试和复试,顺利通过院考,考中秀才。

汉川知县傅光弼

胡泽润

光弼与翼非故亲,

龄差几十两茬人。

县长之下万余众,

练翅雏鹰羽未丰。

金榜少年文采好,

识图伯乐爱才真。

扶帮推举登乡秀,

古渡南河育慧根。



 

书院山长王葆心



 

1901年2月,何羽道离开生活了十八年的兰家岭,走进了赫赫有名的汉阳府晴川书院。晴川书院山长王葆心,因何羽道“闹学”的事,加之知县傅光弼托付其用心栽培,王葆心自然不敢怠慢,从此王葆心对何羽道甚是用心,总会在功课上给他加码,对他要求更高一点,管理更严一点。多年之后,当何羽道从日本留学归国与王葆心重逢时,已经成为业界翘楚的何羽道甚是感慨万端。

书院山长王葆心

胡泽润

博中头才考晴川,

葆心山长学知渊。

蜚声名气冠江汉,

广纳英才育栋贤。

难得后生名羽道,

勤劳好学列人前。

心思神会听师教,

长久持之砺志专。



 

晚清举人黄良辉



 

晚清举人黄良辉,胸有成竹,腹有诗书,被张之洞赞为“五百年必有名士,十三省只此秀才”。由于黄良辉是汉川籍人,汉川知县傅光弼与其过往甚密,亦将弟子何羽道介绍给他。

何羽道登门拜访,在黄府见到何绍基真迹,甚是兴奋。当黄良辉得知何羽道痴迷于何绍基体,也是谈兴大增,与何羽道挥毫论道,秘授子贞回腕法。何羽道临别时,黄良辉特地将何绍基的一副书联"怀新道转逈,览物情弥遒"转赠予他。只是可惜在何羽道罹难后,黄良辉转赠的何绍基所书墨宝不知去向。

晚清举人黄良辉

胡泽润

晚满文人黄良辉,

墨行龙凤任情挥。

诗经满腹五车富,

声誉方围有旺威。

将遇良才交羽道,

忘年促膝敞心扉。

秘传回腕教绝技,

益友良师缘满晖。





 

因网页版面有限,更多内容请关注美篇


美篇链接: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