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诗社

对联话题:1.蛇年春联新作六副;2.散文:过新年,贴对联,满怀深情忆当年原创艾哲文 黄胜余哲理文采2025年01月27日 09:33北京 蛇年春联新作六副

 

  艾哲文

  (一)

  龙过山川秀;

  蛇来畎陇丰。

  (二)

  田垄蛇哈瑞气;

  岭头叶卷祥云。

  (注:叶:指湖南邵东皇帝岭上风电机风叶)

  (三)

  笔走龙蛇牵好运;

  犁翻泥土播丰年。

  (四)

  战友情深深似海;

  乡邻意厚厚如山。

  (五)

  龙尾揺摇,银殿庆功去;

  蛇头点点,金窝贺禧来。

  (六)

  岁尾丰收捷报飞,飞报龙腾辞旧岁;

  年初奋斗宏图展,展图蛇舞贺新年。 (2025-1.) 艾哲文书

  散文:

  过新年,贴对联,满怀深情忆当年

  黄胜余

  “鞭炮声声催旧岁,桃符户户颂新春。”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记忆的大门已悄然敞开,儿时与父亲一同贴对联的温馨画面,如同一帧帧珍贵的老照片,在脑海中清晰浮现。如今,父亲已离开我多年,可每至新年,那贴对联的场景总会涌上心头,成为我心中最柔软又最深刻的思念。我也常常对孩子讲起往昔,盼望着他能像爷爷一样,将这过年贴对联的传统,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

  小时候,过年于我而言,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而贴对联,则是这场节日盛宴中最具仪式感的环节。当腊八粥的香甜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父亲便开始为贴对联忙碌筹备。他会精心挑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带我一同前往热闹非凡的集市。集市上,人潮涌动,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各种年货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但父亲的目光,始终紧紧锁定在那一张张鲜艳的红纸上。

  他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眼神专注而审慎。拿起一张红纸,先是对着阳光举起,仔细查看纸张的透光性,像是要透过这薄薄的纸张,窥探来年的运势。接着,他用手指轻轻摩挲,感受纸张的质地,粗糙了不行,过于光滑也不满意。选中满意的红纸后,父亲会小心翼翼地将其卷起,如同怀揣着稀世珍宝一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哲文书

  回到家中,父亲把红纸平铺在那张承载着无数回忆的旧八仙桌上。这张桌子,表面的漆已斑驳脱落,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却依旧稳稳当当,见证着我们家的点点滴滴。父亲打开他那陈旧的木盒,里面静静躺着他的笔墨。墨盒是深褐色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山水图案,那细腻的纹路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毛笔的笔杆因长期使用而泛着温润的光泽,笔尖的羊毛整齐而富有弹性。

  父亲拧开墨盒的盖子,将墨汁缓缓倒入,刹那间,墨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那股独特的香气,带着岁月的沉淀与文化的韵味,让人心神宁静。他轻轻握住毛笔,在墨盒里反复蘸墨,动作舒缓而庄重,仿佛在与手中的毛笔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蘸好墨后,父亲悬腕提笔,目光如炬,凝视着红纸,稍作思索,便笔锋游走,在红纸上留下苍劲有力的字迹。

  我则像个好奇的小书童,趴在桌旁,眼睛紧紧盯着父亲手中的毛笔,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只见那毛笔在父亲的掌控下,宛如灵动的舞者,在红纸上翩翩起舞。时而如骏马奔腾,气势磅礴;时而似春蚕吐丝,细腻婉转。不一会儿,一副“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的对联便跃然纸上,字体龙飞凤舞,神韵十足。我忍不住伸手去触摸,却被父亲轻轻拍开,他笑着说:“小淘气,墨还没干呢,弄脏了手,可就成小花猫啦!”

  终于,盼来了贴对联的日子。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金色的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父亲搬出那架略显陈旧的木梯,将它稳稳地靠在大门旁的墙上。梯子的横档有些磨损,但在父亲的精心维护下,依旧坚固耐用。父亲转头看向我,眼中满是期待与鼓励:“孩子,今年你也长大了,该学着帮爹一起贴对联咯。”我兴奋得跳了起来,像个小跟班一样,紧紧跟在父亲身后。

  父亲先小心翼翼地揭下去年的旧对联,动作轻柔而缓慢,仿佛在与过去的一年做一场温柔的告别。他一边揭,一边轻声念叨:“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过去一年的烦恼都随着这旧对联一起消散吧。”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在一旁认真地看着。揭完旧对联,父亲用湿布仔细地擦拭着门框,将灰尘和残留的浆糊清理得干干净净。他擦得十分细致,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擦拭一件无比珍贵的艺术品。

  艾哲文撰联并书

  接下来,便是调制浆糊。父亲把面粉倒入一个小盆中,缓缓加入温水,同时拿起筷子,沿着同一个方向匀速搅拌。随着他的搅拌,面粉逐渐与水融合,变成了浓稠适宜的浆糊,散发着淡淡的面香。父亲微笑着对我说:“孩子,这浆糊的调制可有讲究,太稀了,对联贴不牢,风一吹就掉;太稠了,又不好涂抹,还容易把纸弄破。做任何事啊,都得把握好分寸。”我好奇地凑上前去,看着那盆浆糊,忍不住伸手蘸了一点,黏糊糊的浆糊在指尖拉出长长的丝,逗得父亲哈哈大笑。

  准备工作就绪,父亲爬上梯子,我在下面负责递对联和刷子。父亲先用刷子蘸上浆糊,均匀地涂抹在门楣上。那浆糊在刷子的带动下,乖乖地在门楣上铺开,就像听话的孩子。我仰着头,紧张地看着父亲,嘴里不停地叮嘱:“爹,小心点,别摔着!”父亲笑着回应:“放心吧,儿子,你爹我心里有数。”

  随后,父亲展开上联,从门楣的一端开始,慢慢地将对联贴上去。他边贴边用手轻轻抚平,从中间向两边按压,确保对联与门楣紧密贴合,没有一丝褶皱。贴好上联后,父亲下来和我一起展开下联。这次,父亲让我试着刷浆糊。我兴奋地接过刷子,蘸上浆糊,在门框上涂抹起来。可毕竟我年纪小,手法生疏,浆糊涂得厚薄不均,有的地方还滴到了地上。我有些沮丧地看着父亲,父亲却没有丝毫责备之意,而是耐心地说:“没关系,孩子,第一次做难免会这样。来,爹教你。”他握住我的手,带着我重新涂抹,边涂边说:“要顺着一个方向,动作要稳,力度要均匀,这样才能涂得又好又快。”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我渐渐掌握了技巧,顺利地涂好了浆糊。

  父亲再次爬上梯子,将下联对准上联的位置,缓缓贴上去。我在下面像个小指挥官一样,大声喊道:“往左一点,再往上一点,对,就是这里!”父亲根据我的指挥,仔细调整着对联的位置,终于,下联也稳稳地贴好了。最后贴上横批,整个大门瞬间焕然一新,那红红的对联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一团燃烧的火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为新年增添了浓浓的喜庆色彩。

  艾哲文摄于北京琉璃厂

  贴完自家的对联,父亲总会带着我去村里的孤寡老人家里帮忙。每到一家,老人们都会热情地迎出来,眼中满是感激与喜悦。他们会端出早已准备好的瓜子、糖果,招呼我们坐下。父亲一边贴对联,一边与老人们亲切地拉家常,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关心他们的生活琐事。老人们则会不断地夸赞父亲的字写得好,说有了这对联,家里一下子就有了年味儿。而我,则在一旁帮忙递东西,看着父亲与老人们其乐融融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温暖与感动。那一刻,我不仅感受到了贴对联所带来的节日氛围,更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互助。

  然而,时光的车轮无情地滚滚向前,父亲终究还是离我而去。如今,每年新年,当我独自站在大门前,准备贴对联时,那些与父亲共度的美好时光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仿佛还能看到,父亲爬上梯子时那矫健的身姿;还能听到,他耐心教导我时那温和的声音;还能闻到,那弥漫在空气中的墨香与浆糊的面香。

  我依然会像父亲当年那样,精心挑选红纸,认真研磨蘸墨,仔细调制浆糊。当我爬上梯子,展开对联的那一刻,泪水常常不由自主地模糊双眼。但我知道,父亲一直都在我心中,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习俗、文化的坚守,都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灵魂深处。

  如今,自己的孩子也逐渐长大成人了。每到新年,我都会带着他一起贴对联,将当年父亲教给我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耐心地传授给他。我会告诉他,这贴对联不仅仅是一种过年的习俗,更是我们家族传承的情感纽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我希望,孩子能像爷爷一样,将这过年贴对联的传统,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让那一抹鲜艳的红,那散发着墨香的文字,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闪耀,成为我们家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璀璨的明珠。

  (2025.1.25.北海.) 哲文书 2025年1月27日发 2025年034期、总第0876期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