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诗社

岱岳诗词专刊(第142期)

 

格律诗词

 

七律·处暑吟(通韵)
李永华

酷夏难熬近尾声,树添黄叶报秋情。
高天已见薄云过,大地将离炎气蒸
处暑须知防热虎,出伏自乐沐凉风。
物依节候人增趣,寄意吟怀拙句呈。

 

七律·秋咏
陈自岭

一场秋雨一场凉,万木凋零欲换妆。
旷野无边禾耸翠,丛林满眼叶飞黄。
寒蝉抱树声微痛,紫雁辞云影远翔。
节序变迁循不息,清风邀月度沧桑。

 

七律·处暑至东原(通韵)
李培忠

处暑今临麓愈青,采莲趁晓叶残呈。
堤杨仍翠随风舞,渚鸟犹繁立树鸣。
阔苑紫薇馨远溢,广田玉米棒多增。
天高云淡晨阳亮,硕果装筐市场盈。

 

七律·处暑(新韵)
姚永安

斗柄南移暑气消,清虚流火雁云高。
微风送爽收纨扇,长夏出伏减雨潮。
昼暖夜凉凫骛壮,人疲木瘁蟹螺凋。
乾坤始肃禾登稔,庒户修仓砺刈刀。

 

七律·早秋吟
梁润余

蝉声渐歇柳丝长,酷暑初消雨送凉。
堤岸临风花起舞,蜻蜓点水叶间藏。
枝头硕果压弯树,阡陌沟渠赏稻香
又是一年秋色好,欣逢盛世庆荣昌。

 

七律·处暑闲吟
朱荣国

午阳烤地路人匆,出伏依然暑气浓。
蝉抱高枝恋残夏,夜闻密草响鸣蛩。
飘零一叶金风起,弄影千林瑞霭逢。
汗湿衣襟觅阴处,凉飔数缕觉秋踪。

七律•颂宣莲(新韵)
薛为忠

武义红波映碧涟,宣莲盛誉古今传。
花摇丽影含仙气,月透清香润世缘
昔日贡呈彰贵美,此时客品赞佳鲜。
扎根沃土建奇绩,岁岁妍开韵万千。

 

七律·志存高远(为外孙兰博睿赴烟台备高考而作)
高玉亭

少壮当前高远志,盛时休致岁华过。
囊萤映雪朝朝进,刺股悬梁夜夜磨。
剑淬锋芒凭砥砺,梅凝清韵历霜苛。
纵经万险终无悔,直上青冥唱浩歌。

 

七律·西藏建区六十年
薛有毅

农奴喜悦庆翻身,六秩建区当主人。
藏族繁荣共同体,国家兴盛互相亲。
高原屹立护疆土,雪域雄居卫四邻。
五十六鲜花莫少,光辉业绩耀星辰。

 

七律•处暑澍雨
王绍春

处暑连绵雨未休,炎威渐退晚风柔。
田畴叠翠千株醉,岭岫浮烟万壑幽。
蝉噤荷残聆涧语,云开雾散见沙洲。
最珍金谷仓屯满,诗赋秋光入画楼。

 

七律·偕友游泰山十首其一
江涛

石径松风远市尘,天门出界妙无垠。
万阶纵贯焉容假,一眼凭空总见真。
扶杖扶云红日接,牵情牵手道玄邻。
忽闻暮鼓催声急,不返寻仙揽胜人。

 

七律·处暑
张义凤

残荷萎靡忧愁谢,焖气轻消众坦然。
酷暑蝉鸣风热烈,知秋叶落雨缠绵。
阳炎变爽归西去,意醉来凉焕冷弦。
漫步时光心缱绻,纤云异巧自清妍。

五言排律•处暑吟 
肖建华

清商依序至,炎暑势威移。
汀渚芦花老,梧桐翠色离
西风裁碧叶,玉露润寒枝。
稻陇初黄际,菘畦正旺时。
榴房繁子缀,荷盖浚池垂。
阡陌嘉禾满,陈仓硕果滋。
梨香盈户院,笑语溢园篱。
鹰祭凌空瞰,燕忙逾海驰。
囤堆千庾盛,羽集众灵怡。
薯蔓甘荣茂,秋情诗句奇
暖阳还未远,岁景已先知。
蛩唱青丛里,来春诚可期。

 

七绝•题与周长谦赵平远二兄长合照
田雁来

今见二兄情最亲,梦中谈笑眼前真。
相携傍水共留影,忝作此间年少人。

 

七绝·乙巳秋热有得
赵平元

窃喜秋来已转凉,空调十日未开廂。
单枪回马超三伏,老虎发威无处藏。

 

七绝·山乡秋夜
付忠礼

寨上人房笑语哗,虫鸣月影韵霜花。
溪边稻穗香飘里,漫步寒沙冷似家。

 

七绝·吹箫
孙泽华

夕阳铺水染红潮,孤影长长落柳桥。
月上柳梢惊宿鸟,玉人学鸟作吹箫。

 

七绝·黎明喜雨
樊国立

黎明细雨逐风来,乐得农民笑满腮。
喜看秋禾增壮景,炎威已去洗尘埃。

 

七绝·徂徕山风光(新韵)
耿顺成

徂徕风景绿涛松,傍水依山越顶穹。
石刻般经封禅地,竹溪遗迹记仙踪。

      注:1.徂徕山竹溪是李白等六逸隐居地。
            2.封禅地:徂徕山中的梁父山曾是秦世皇等君王的封禅地。
            3.般若经文石刻在梁父山断崖石上。

 

五绝·初秋(新韵)
石家文

暑气蒸升起,蝉声响树间。
公园游客至,急待爽凉天。

古风·处暑
田运海

秋蝉声渐咽,野蛩断续吟
暑云风驱散,秋景草露沁。
坐看半成子,莲动觅鱼群。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古风·乡情
白韶钟

乡愁人味小磨油,故事燃起大碗茶。
出彩人生承雨露,开心记忆沐云霞。
饮烟缭月留童趣,瓦屋经年储岁华。
老树枝繁根脉旺,丰粮果盛满村花。

 

古风·日暮话晚烟
樊志刚

大道无迹似可追,但求自心可问谁。
一念善恶落因果,伤天害理且莫为。

冥感昭昭浑不觉,业海茫茫演生灭。
谋虚逐妄成囚苦,迷失轮转万千劫。

红尘欲海出离难,爱恨情仇演悲欢。
荣辱贵贱三更梦,声名权势了如烟。

花开花落几度秋,鸟啼残红逝水流。
人意不知将何去,世事无常怎堪留。

日暮残阳话晚烟,心许宝池向白莲。
一句佛号常相伴,劝君赶乘大愿船。

 

沁园春·西藏六十年
孙照闻

      雪域祥云,哈达飘舞,雅江漾漪。望铁龙骋野,冰川焕彩;银鹰翔宇,天路逶迤。布达霞披,羌塘草茂,万象峥嵘竞秀奇。经幡动,颂丰年盛世,美满蕃黎。
     春风吹绿荒陂,引百业腾飞众志齐。看电波连网,明珠耀牖;青稞盈垄,牧笛传禧。茶马通衢,康庄筑梦,数码联通寰宇时。瞻新纪,正鲲鹏振翼,再越崔嵬。

 

行香子•乙巳逢秋虎
李永华

      秋虎扬威,暑气延时。伏后蝉韵唱高枝
      阳光灿烂,汗水淋漓。叹热风吹,窍云散,悦情辞。

      凡人自静,雄才无奈,世尘唯将沃霖祈。
      城乡清润,蔬谷荣滋。盼老天扶,惬怀伴,瑞年持。

 

定风波·西藏建区六十年致贺
薛有毅

      六秩翻身庆建区。复兴乐业更康居。藏族同胞齐庆典。诗卷。农奴做主霸权除。
      五十六鲜花共享。褒奖。陆天八达已通衢。雪域高原成圣地。便利。中华子弟阖家娱。

 

满庭芳·包头杜氏俦辈故乡萨邑秋聚
杜华

      塞北秋晴,萨城风爽,故园喜会今朝。弟兄姊妹,笑语话根苗。一脉同根共祖,亲情厚、把酒巡邀。觥飞处,轻音恳恳,执手意难消。
      歆歆追已往,椿萱故事,童稚歌谣。过新街,难寻老院茅寮。唯见百年老树,仍记取、昔日枝条。从兹约,一年几度,常聚听康韶。

 

鹧鸪天·情诗之王李商隐
孙泽华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独立枯荷听雨声,义山句句诉深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停。
      开抱负,陷朋争,古来拼爹志难平。多情却被无情恼,万丈凌云负一生。

 

桂殿秋·初心与使命
张义凤

同学聚,话交谈。兴邦爱国把任担。
初心建没新中国,使命和民众饱谙。

点绛唇·桂花颂
高玉亭

金缀秋光,暗飘清馥盈深婉。
不争春苑,独抱幽姿现。
香满乾坤,十月金秋焕。
休轻看,一丛开绽,满院皆清羡。

 

鹊桥仙•七夕吟
王绍春

星槎暗渡,云阶初转,忍顾鹊桥归路。  
经年别绪酿深愁,更哪苦、银潢浪阻。  

金风暗度,玉梭轻舞,今夕暂消离绪。  
人间乞巧拜双星,愿岁岁、天长朝暮。

 

鹧鸪天·参加泰安市诗词学会暨岱岳区诗词学会鲁商泰山佑项目文艺献礼活动有感
杨兴强

玉露初零暑气收。凤凰山景夺人眸。
舞台影动佳姿显,诗韵声随碧水流。

挥健笔,颂神州。丹青写就万峰秋。
从今献礼开新境,富裕乡村展器猷。

 

唱和诗

 

五律 · 处暑吟
刘相玲

溽暑渐消逝,西风遣早秋。
红蕖池畔觅,清露盖间流。
堤草连云汉,柳丝携小舟。
蝉歌依旧伴,画境笔端留。

 

五律 · 处暑吟
刘相玲

蝉声依旧噪,岁序正逢秋。
暑气未曾退,热风犹在流。
纳凉缘柳岸,觅趣泛轻舟。
闲抒今时美,光华笔下留。

 

五律 · 处暑随吟(依韵刘相玲老师)
田雁来

季报暑将逝,身慵未觉秋。
衣黏湿气绕,日毒热风流。
久困千般苦,常思一叶舟。
清凉如可待,天地任迟留。

 

五律·雨中山行(依韵刘相玲老师)
田雁来

云浮山影淡,风送一川秋。
雨落银丝曳,瀑悬素练流。
随溪行石径,因梦觅仙舟。
欲泛天河去,更寻佳处留。

 

楹联

 

桂花颂
高玉亭

金桂飘香秋韵婉;
幽姿沁露满庭芳。

金桂缀秋光,清馥凝深韵;
幽姿迎素节,金秋遍院馨。

 

梁润余

凭栏细品芙蓉面;
沐雨闲观玉盏珠。

戏水雏鸭,玉盏含珠滚落;
扬波舫棹,金蝉振翼争鸣。

 

 

收藏大师姜爱国先生赋
李培忠

      岱宗毓秀,汶水钟灵。有姜公爱国者,怀珍抱朴,守璞倾诚。六龄肇始,方寸间初现慧心;七秩不移,千件里尽彰赤情。集邮劬劬,早蕴青云之志,访古踽踽,终成赤县之精。
      观其韶库琼藏:汉炉吐翠,氤氲漫染千年雪,宋洗浮青,澄澈犹含五代霜。错金弓帽蟠螭动,彩绘石鳞辟邪翔。摩喝乐陶传宴笑,捶丸陶响振圜场。更有牙章衔月,徽墨凝云,卷轴堆山皆妙品,瓷玉列阵俱奇光。
      至若捐赠之义:百珍归紫阙,填补天家空柜;千器放琼楼,丰盈九域琳琅。首博悬珠,妇儿馆耀彩;体院腾辉,城建院流芳。岂慕金贝之利?唯求文脉之昌!景仁榜上丹心铸,万里居前浩气长。
      乃见躬行伟业:辟邪护于荒野,钱范拯在残墙。贯中坊耸云霓,宋街牌映沧桑。摩喝乐馆开先例,捶丸场所立典章。布衣竭囊何辞苦?华夏遗珠不敢伤!
      嗟乎!身在闾巷,志在苍穹。食简衣朴,非关吝啬;倾家荡产,只为传承。观其德也:超陶朱之慷慨,越子贡之仁风。藏山藏海,岂止方隅之誉?捐物捐心,实为寰宇之英!

 

现代诗

 

一本相册
杜洪燕

一本相册
封面是滴血的心脏
一把匕首一个“耻”字
却刺穿了十四亿国人的胸膛
疼痛不已大汗不止

一本相册
里面有十六张照片
却容纳了三十万同胞的灵魂
凝聚了无数抗战志士的心血
令人扼腕叹息心痛不已

一本相册
两个少年的接力守护
成为扳倒日寇的铁证
侵华日军的罪恶滔天
终于在军事法庭上有理有据的说清

八十年过去了
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一本相册
时刻在为十四亿国人敲响警钟

 

秋意悄临
樊志刚

秋意悄临
循着山中小径
仿佛听到
落叶在脚下呻吟

寒蝉声中
少了些温馨
霜枫如许
多了些红韵

或许你在窗前
每每自问
那曾经的晚约
已布满苍痕

 


(图片源自网络)


   编辑:涓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