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恩慈简介
姜恩慈,1925年8月出生, 山东海阳凤城人,1945年入伍,中共党员,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随部队并入铁道兵第七师,任铁七师医院副院长。1983年离休。
喜欢梅花,是“梅痴”。离休后钻研蜡梅盆景,为盆景艺术家。
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首届梅花、蜡梅展上,姜恩慈的梅花盆栽作品荣获金、银奖,此后又多次在全国梅花、蜡梅展上获得了银奖和铜奖,及个人贡献奖等多个奖项。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赞誉:“其古桩蜡梅盆景代表着中国的最高水平”。

蜡梅盆景:
《直干斜干组合造型》

蜡梅盆景:
《露根式造型》
《梅花与中国梅文化 》
——姜恩慈 姜中卫
中国是梅的原产地,梅类资源丰富,地域广泛,梅花独先天下春,夏秋时果实累累,梅为中华先民最先认识到的可食之物,同时梅花以其形色高雅、刚毅、圣洁,被人们用以比德、畅神,逐渐成为中国人心中的审美对象,进而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梅文化。由食梅、植梅、用梅而艺梅、器梅、颂梅,由梅林、梅景而爱梅、赏梅,由梅品而人品,历代梅文、梅诗、梅画、梅乐、梅戏等层出不穷。随着人类对梅的认识深化,以梅象征中华民族品格的文化心理和以梅为表现内容的文化形式不断提高发展。
梅花象征着铁骨铮铮、不屈不挠、幸福吉祥。敢斗霜雪,疏放冷艳的梅花,在儒家正统观念涂抹下,成为高洁守道的凛然君子、不畏严寒的刚毅雄杰、惊顽起懦的勇猛斗士。梅花姿态瘦劲,冰肌玉骨,意味着刚强意志和崇高品德。“玉雪为骨冰为魂”不仅是梅的禀赋,更是高尚情操的象征。梅花凌寒独放禀性,被人们赋予丰富的道德哲理内涵:“冰霜雪压心犹壮,战胜寒冬骨更坚”,“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人与梅花一样清”,“几生修得到梅花。”这里梅花幻化成一种崇高的境界,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特有气质。

蜡梅盆景:
《直干式造型》

蜡梅盆景:
《卧干式造型》
毛泽东《咏梅》一词更是把这种精神提高到一个新的时代高度。“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确,一身正气,坚强无畏,屹立于严寒里;凛然傲骨,压雪吐香;独立奋进,不依附于他物,正是中华民族气魄之根本,气节之象征,无疑是梅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梅也是幸福吉祥物。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绽开五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有梅开五福之说。喜鹊在梅枝上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称之“喜报早春”、“喜报春先”、“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吉祥图案还有“竹梅双喜”,由竹、梅和两只喜鹊纹图,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贺新禧。
正因如此,在中国工艺美术品、生活器皿用品中梅花图案时常可见。仔细观察一下,大多中国人的身边都能看到梅花的形象。

蜡梅盆景:
《小悬崖式造型》

蜡梅盆景:龙马图腾
桩龄 300以上
《露干式造型》
规格 :飘长 196cm
幅宽 85cm
桩高 116cm

春夏时节的“龙马图腾”
梅花还吸引了古今无数的诗人画家,或咏梅言志,或借梅寄情,流传下来的诗画之多,远非其他花卉所能比。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已有写梅佳作《漂有梅》,生动描述抛梅求爱的少女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成语“镖梅之年“即出于此。此后历代以梅为题材的诗词更是兴盛之极,凡著名诗人词家都有咏梅作品。宋人黄大舆把宋以前若干咏梅诗词选编成集,名曰《梅苑》,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咏梅专集。
古人把画梅称之写梅,以“写”代“画”,是注重梅花意趣的发挥,而不以梅花形状是否相似为高。这反映了中国人艺术思维的特点。据画史载,唐代于锡写梅就已先勾勒后着色。到北宋初年,徐崇嗣用色点染能极其妙;陈常写梅,其梗用飞白,点花以色;崔白则始用水墨写梅,释仲仁精于此技,被认为是画墨梅的鼻祖。南宋杨无咎,创圈白花头不着色,还用双钩与没骨法混画,以表现梅花瘦硬清妍的丽质佳姿,惟妙惟肖。国画史上。画梅自成一科,流派甚多,代有传人。迄今,北京故宫博物馆藏画中写梅之作数以百计。
梅花与中国的音乐戏剧也结缘极深。《梅花落》恐是最早的梅花音乐了,可惜曲已失传。

蜡梅盆景:
《露根式造型》

蜡梅盆景:
《露根式造型》
《梅花三弄》、《咏梅》等古曲,迄今仍是人们所喜爱的乐曲。近现代,以梅为主题的音乐歌曲不胜枚举。古今戏剧以梅为题者不在少数,当今戏剧表演的最高奖即称梅花奖。在中国,梅文化堪称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枝奇葩。普普通通的梅,凝聚映射出中国人的高尚情趣,并对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正直无畏的民族风尚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这充分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梅文化的提倡,无疑是人类对梅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相信梅文化在新的时代会有新的发展。
(原载《中国文化报》1991 年12月 18 日《新华文摘》1992年第二期转载)

蜡梅盆景:
《直干式造型》

蜡梅盆景:
《斜干式造型》

三友盆景:
《松竹梅》

蜡梅盆景:
《古桩蜡梅》局部

蜡梅盆景:
《露根斜干式造型》

蜡梅盆景:
《悬崖式造型》

姜恩慈 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