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风采

 抗“萨”英雄

  

抗“萨”英雄

  ——记中铁建总公司总医院常务副院长叶林书



 

  (人物简介:叶林书,男,汉族,1954年3月生,江苏省灌云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主任医师,教授。1970年12月入伍,曾任铁道兵二团四营十七连卫生员,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总医院常务副院长。1975年3月至197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毕业,1993年7月至1995年9月,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研究生班结业,2005年3月调入北京市石景山区卫生局工作至今,现任北京市石景山区卫生局医院管理中心主任,石景山区卫生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石景山区卫生信息中心主任。社会兼职;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协会理事,北京市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库专家,北京市石景山区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北京市石景山区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市石景山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公室主任,北京市石景山区预防医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石景山《医学卫生科技专辑》编辑部主任,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常务编委。曾主编、参编医学著作5部,翻译著作1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20余篇,科学普及文章40余篇,14次出席国际国内专业学术交流大会,主持科研项目5项,获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袭击华夏大地。一种人们用肉眼看不见的冠状病毒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生命。北京,共和国的首都,成了“非典”的重灾区。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北京不能控制疫情,中国就不能控制疫情,世界也不可能控制疫情”。还把北京列为“限制旅游”的黑名单。人民的安危冷暖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包括卫生部长易人这样一系列阻击“非典”的非常措施先后出台。中央和北京市组成抗击“非典”联合工作组。决定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整合统一调配。在这样的严峻态势下,地处北京石景山区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总医院,被区政府指定为收治“非典”病人的定点医院,从而被推上阻击“非典”的风口浪尖。

  当年49岁的常务副院长叶林书临危受命。这位毕业于重庆第三军医大学的高材生,这位对传染与急救医学有很深造诣的专家型领导,担任医院抗击非典领导小组组长、专家组组长和办公室主任,成了直接指挥一线医务人员向”非典”作战的指挥员,成了院党委向“非典”作战的“参谋长”。

  “非典”的全称叫“非典型肺炎”。它是一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简称SARS(萨斯)。是21世纪导致人类健康危机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该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显著的致死性和家庭与医院聚集性发病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的医学专家都是第一次面对这个凶恶的杀人“恶魔”,对它的了解知之甚少或者说从来没有认识。在中国,像广东的钟南山院士那样对该病的重视程度及其治疗方法似乎还没有引起高层以及医务界的足够注意。以至于广东、香港、山西、北京多家著名医院的传染病专家、医生和护士在SARS面前一个个先后倒下去了。有的一人得病,祸及全家和亲友。当各大媒体如实地告诉这一切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带给人们的那种惊慌和恐惧、那种谈“非”色变的心理冲击波,不亚于一场大地震。

  SARS猛于虎。向SARS宣战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场战争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危,关系到首都、国家和民族的信誉和尊严!白衣天使是这场战争中责无旁贷的战士。作为指挥员的叶林书深感责任的重大和使命的庄严。早在3月中旬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发出警报并将北京列为疫区的时候,身为常务副院长的叶林书就敏锐地预感到事态的严重。从此,他不间断地从互联网上跟踪疫情动态,并将世界卫生组织的英文资料翻译过来,印成资料供全院医务人员学习。还进行SARS知识和消毒隔离知识答卷,对环境进行消毒并对发热病人给予重视,进行监控、会诊和讨论。建立发热门诊并按要求采取规范隔离措施。这些带前瞻性、预见性的做法,为总医院阻击SARS争取了思想上和工作上的主动权。

  SARS传染性极强。医护人员和患者零距离接触如何不被感染,对医务界来说是既老又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叶林书深知“只有有效地保存自己,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他集纳集体智慧,从战争中学习,在灾难中思考,于实践中求索,夜以继日地工作。先后制定了50多项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措施。如发热门诊工作制度,隔离病区和生活区隔离工作制度,SARS诊疗方案、尸体处理程序、穿戴隔离衣帽程序、工作人员与患者行走路线等,大到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小到为病人送饭打开水,都在他和办公室同仁的实地体验和摸索中制定出来。还针对各个阶段的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提出相关具体要求,使阻击SARS的每个战役都在科学有序的轨道上运行。

  叶林书还是石景山区防治SARS的专家组成员,不时要参加会议和出去会诊疑难病症。又是总医院防治SARS的办公室主任。每天日理万机,马不停蹄。他亲自组织建立“非典”事件组织指挥与科学决策体系,人力与物力资源保障体系、工作制度与操作程序体系、信息反馈与网络体系、医疗救治与培训体系。他每晚组织例会并形成制度。汇总当天情况,找出存在问题,安排翌日工作。对重大问题提出思路和办法,报告领导小组研究解决。他要求办公室急事即办,要事特办,困难不上交下推,问题不扯皮过夜,落实不脱节失控,检查不放松马虎。做到疫情似火,军令如山,自己身体力行。在他的领导下,SARS办公室全体同志形成了一个指挥有力决策科学高效运作的战斗团队。

  叶林书深深懂得:阻击SARS,战场在医院,困难在基层,压力在领导,危险在一线。他始终认为SARS可防可治。为了给一线同志们加油鼓劲增强信心,他把自己的“指挥所”设在前沿。每天会诊和病人零距离接触的同时,检查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指挥所”里有一张小床,连续作战废寝忘食使这张床的使用率极低。他终于因为过度疲劳诱发了肺部炎症,白天根本没有治疗的时间,只得晚上抽空输液治疗。有时打着吊瓶还在用手机指挥“作战”。领导和同志们都担心他肺部炎症、体质下降,容易受到SARS感染,劝他撤下去休整。他说:“那咋行!现在这里需要我呀!我累倒或感染“非典”死了不要紧,只要我们的医生、护士不感染,我们的病人能得到救治,我的工作就到位了,死也就值了!”一席话,令在场的工作人员感动而又难过地掉下了眼泪。

  更让人感动的是,叶林书的妻子、共产党员夏英露这时也在他的手下作战。夏英露是总医院的护士长。当阻击SARS的战斗打响,夫妻双双义无反顾上了战场。这战场就在同一栋大楼,每天可闻其声,不见其人。在丈夫生病最需要照顾的时候,夏英露选择舍小家为大家,视救死扶伤的责任重于妻子的责任。还有,他们的儿子叶萌在北京印刷学院上学,现在不能回家了,即使回家也见不到正在与SARS作战的爸爸妈妈了,多天前带的饭菜钱估计早已花光了,这不,手机没有交费也联系不上了。作为父母,他们也想儿子呀,也想知道儿子在这非常时期的情况呀。他们也急呀!但是,一想到自己的病人和责任,他俩就义无反顾地进了一线病房。夏英露负责八病区一组病人护理工作。12名SARS病人没有亲人的陪伴。她用对患者的精心呵护告诫所有的护士: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都可以鼓起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同样,一句冰冷的话,也可以摧毁患者心中所有的希望。她把病人当作亲人,为他们端水、送饭、喂药、处理大小便,在她的模范行动带动下,21名勇士个个都是好样的。她们对患者百般呵护,还纷纷把自己的水果、饮料送给病人。当一位要转院的病人说:“我哪儿也不去,我就在中铁建总医院”时,夏英露和她的姐妹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是对她们作的最高褒奖呀!

  历经风雨见彩虹。叶林书率领总医院177名白衣战士,在阻击SARS的战场上度过了45个极不平凡的日日夜夜,共接诊发热病人141例,收治非典和疑似病人65例,占石景山区总收治人数的38%,而且实现了全院职工“零”感染的骄人记录。为首都抗击“非典”做出了重大贡献。中铁建总医院获得了中央组织部、国资委、北京市委市政府、石景山区委区政府、总公司等多项表彰。叶林书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得北京市防治“非典”先进个人、“优秀医院管理专家”称号。他的妻子夏英露被评为“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

  美酒敬亲人,鲜花献英雄。让我们永远铭记2003年这个不平凡的春天,永远铭记住那些为了人民的生命,无私无畏,不怕牺牲,奋勇战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抗“萨”英雄们。

  (作者:姚尚明 原载《他们从军旗下走来》2008年9月长江文艺出版社)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