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书刊

成昆铁路大会战【纪实连载】之五十八

 

 


 



 

第七章 力挽狂澜,总理导航

 


第七节 “铁马”奔上快车道


 

  1969年10月11日,天空中的云层里透出一缕金色的阳光。在铁马特大桥工地的指挥所工棚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今天是铁马特大桥第三次开工的日子。

  从1967年3月28日开工之日起,铁马特大桥经历了二上二下的曲折,这对于一心为实现三线战略决策的广大铁路建设者来说,是个痛苦磨难。

  铁马特大桥是绕避滑坡的产物。最初设计线路是傍山路基,并没有大桥,因傍山路基存在发生滑坡的病害,将线路外移而设计了大桥。铁路大桥超过500米以上,故为特大桥。铁马大桥全长882.65米,故为特大桥。

  铁马特大桥纵坡15.2‰,有两个反向曲线。共有29个桥基,处在牛日河流域,漂卵石透水层,基岩埋藏深。在设计中采用了钻孔、挖孔桩新技术。其中13个为挖孔桩,1个为钻孔桩,5个为沉井,10个为明挖。桥墩高7~51.5米,其中有薄壁空心墩23个(9个高12~39米,14个高40~51.5米),采用滑模施工。

  钻孔、挖孔桩是在成昆铁路上创造的桥梁基础施工新技术。

  成昆铁路多次跨越牛日河、孙水河、安宁河、龙川江等河流。这些河流坡陡流急,冲刷大,河床中多为漂卵石透水层,基岩埋藏较深。在这种情况下,以往常用的明挖、沉井、打桩等施工方法都非常困难。为攻克这个难题,“西工指”1965年6月,成立钻孔桩基础战斗组,首先在两座大桥进行了钻孔桩基础的试点,用YKC一30型冲击钻机钻孔,顺利通过了漂卵石层。通过观测和试验,为成昆全线广泛采用创造了条件。1966年1月,又创造了挖孔灌注桩基础。挖孔桩解决了钻机不足和陡坡上钻孔桩基础施工的困难,在成昆铁路桥基中大量采用。

 


 

  (YKC一30型冲击钻机在钻孔作业·选自《成昆铁路·6·画册》)

 

  1967年初铁马特大桥开工时,离原定铺轨时间已不足半年,工期非常紧张,铁二局成立了大桥指挥所,作了紧急部署,详细制定了施工组织和推行新技术的措施,由五个工程队进行施工,人员及设备转移在3月基本就绪,为快速建桥作好了准备。

  从1967年3月28日开工之日起,就受到因夺权引起的派性及武斗的影响。但大桥指挥所不为所动,狠抓桥基施工进度:29个基础分别采用了钻孔桩、挖孔柱、明挖、沉井的方法,全面展开,建桥职工顶着逆流,进行基础的歼灭战。

  钻孔桩基础采用竖直桩。钻孔桩直径为80厘米,冲击钻的成孔桩径比钻头直径加大5厘米。

  挖孔桩基础,设计的有矩形、方形、圆形等截面。为便利桩身水下混凝土灌注和孔内挖土,采用的截面最小短边尺寸为1米。为增加桩底支承力,采用桩底扩大桩。采用燕尾支撑,用辘轳和卷扬机提升出土,最深达21米,每昼夜平均进度1.83米,最高达3.8米。

  明挖基坑,首先用推土机和装载机清除覆盖层并开辟场地,然后横向拉槽出土,基坑深部则用扒杆、爬坡车等方法,平均每工1.03立方米。

  沉井基础用放小炮人力开挖,扒杆出土,深11~13.5米,平均每个沉井使用74天。

  但是,到了下半年,形势发生了突变。

  泸州市在当年5月发生的大规模武装战斗在四川带了坏头。7月西昌地区两派造反派组织抢劫了枪近万支、子弹近百万发。进入三季度,以西昌为中心的地区派性斗争的影响愈来愈大,成昆铁路北端交通封锁,材料运输阻滞。但广大职工仍坚持“抓革命、促生产”,继续完成墩台基础8个,墩身4个,并作了空心滑模的试拼、试抽等工作。

  直到9月初,大桥工地被迫停工。1967年3月28日~9月8日,共挖基4.0076万立方米,挖孔桩基707.3米,钻孔桩基114米,沉井3289 立方米,墩台403立方米,折合成桥318.3l米。

  1968年12月29日,铁马特大桥迎来第二次开工的机缘。

  1968年下半年,西昌地区初步实现了联合,11月10日成立了三结合(军队、革命干部、造反派和红卫兵)的革命委员会。周边局势稍有好转,铁马特大桥于12月20日再次开工,除继续完成剩下的3个墩基外,紧紧抓住了空心墩滑模新技术的施工。

  高大的缆索吊机矗立在工地上,悬空架索的单组主绳运输着2、3吨重的整体木模、钢滑模、混凝土斗车,机动灵活地垂直起吊或快速地水平转移运输。工地上一派多墩平行作业的热闹景象。

  钢筋混凝土空心墩是一项节约材料、劳力、防震的新技术。

  铁马特大桥有薄壁空心墩23个,采用滑模施工,圬工总量2.3万立方米。

  为适应高墩的需要,促使空心墩向薄壁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铁马特大桥在建造过程中,滑动钢模的研制成功,使钢筋混凝土空心桥墩技术迅速得到推广。

  钢筋混凝土空心桥墩具有自重轻、刚度大、抗弯能力强的特点,能较好地发挥材料的强度,是高桥墩的理想结构形式。空心墩和实体墩相比,虽多用些钢筋,但节省大量圬工。在地震区采用空心墩,节省更为显著。

  为加快施工速度,革新了框架模板,三结合小组将老式模板中的内拉杆取消,用角钢、夹板等加强框架,采用整体吊装。节省了内拉杆钢筋和操作工时,便于在混凝土中掺片石和捣固作业,有利于推广干硬性混凝土,提高质量,节约水泥。

 


 

  (安装与制动钢模板·选自《成昆铁路·6·画册》)
 

  滑动模板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低,操作安全,混凝土连续灌筑,整体性好,表面光滑,质量优良,节省大量脚手架和木模的制作安装工作。

  建桥工人们冒着严寒,在吊架上放置5个火炉,架下挂帆布蓬围护墩身防寒,当室外温度为0~3℃时,施工温度保持在10℃左右。通过对钢模组装并试抽,进行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掌握影响滑模抽动的变化情况,保证了混凝土凝固质量。

  为加快施工速度,他们用万能杆组成4座塔架,就地组拼,上设扒杆,制作成专用起吊设备,逐墩拆装倒用。

  墩台的连续作业是快速施工的重要环节,建立了工地运输和混凝土提升一条龙作业线,改进整体模板并采用滑升钢模,创造了空心墩台的新纪录。

  可是,1969年2月,西昌打李分站派数千人到西昌北山驻军抢枪,并于3月21日组织武斗人员对地总派发起全面进攻,将地总派彻底赶出了西昌城。地总派则在城外,封锁城内,准备展开夺回城池的战斗。成昆铁路北端再次遭难。

  1969年4月14日铁马特大桥再度停工。在第二次开工的1968年12月20日~1969年4月14日,完成沉井805立方米;空心墩19个 ,计1.0034万立方米;折合成桥375.05米。

  1969年10月,铁马特大桥又获开工时机。

  根据党中央1969年“9.25”批示和中央军委命令及军区对实行军管的决定和要求,铁道兵进入铁二局执行军管。铁马特大桥于10月11日第三次开工。

  大桥指挥所的工程技术人员高兴地说:抓紧时机突击干,在1970年到来之前,我们的铁马就奔到终点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奋战,剩下的6个墩台计5425立方米,折合成桥189.29米,以及全桥的检查设备等附属工程,于12月24日全部完成。

 



 

  (铁马大桥雄姿·选自《成昆铁路·6·画册》)


 

  全桥扣除武斗两次停工时间,实际施工时间仅一年,还是比较快的。

  铁马特大桥成为在武斗干扰下,推行新技术、新工艺,取得较好成绩的实例。

  与此同时,由铁道部大桥局承建的最大天险金沙江大桥,开始了架梁施工。大桥自1966年完成主体工程,三年后开始架设。梁跨分别为:主跨为192米钢桁梁,成都端为4孔32米钢板梁、昆明端为2孔32米钢板。金沙江大桥架设施工与铁马大桥齐头并进,于1969年10月架设完毕,整体竣工。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洪承惠,1944年7月出生。1962年入伍。铁道兵一师历任战士、班长、干事,参加成昆铁路大会战。1978年转业。历任科员、镇长、街道办主任等职。2004年8月退休后,立志全力写好《成昆铁路大会战》。
 


 


 



 

首发:铁道兵文化网

美篇链接:点击查看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