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书刊

成昆铁路大会战【纪实连载】之一

 


 


 

铁道兵文化网连载《成昆铁路大会战》前言(预告)

 

  今年七月一日,是成昆铁路建成通车五十周年。

  成昆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全线一次采用内燃机车牵引的一级干线。成昆铁路通车运营了14年后,联合国官员1984年12月8日郑重宣布:中国成昆铁路象牙雕、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带回的月球岩石、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模型,被评为联合国特别奖。它们代表着20世纪人类的杰出工程。

  成昆铁路设计难度之大和工程之艰巨,均属前所未有。新中国优秀儿女,以科学态度,浴血奋战,不惜一切代价,战胜了千难万险,将铁路稳定地穿越过地质大裂谷、地震带,堪称世界筑路史上辉煌的奇迹,是人类战胜自然的壮举,也是中国人民的创造的铁路文化遗产。

  两个世界航天顶尖科技项目获联合国的殊荣并不意外,而用石头、水泥、钢材、木料在露天旷野修建起来的铁路工程也能获得如此殊荣,令人惊叹。

  成昆铁路背后的人文价值,在于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意志和勇气,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贡献与为人民带来的福祉。

  在世人看来,20世纪中叶的新中国,要想建成成昆铁路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在国力非常薄弱的情况下,中国人战胜了“不可逾越”的恶劣自然条件——奇迹就产生了。

  那么,成昆铁路难在何处?奇迹是如何产生的呢?

  铁道兵战友洪承惠战友开始了全方位追索成昆铁路大会战的历程,这是一次长达16年的长征。他以抢救遗产的态度,将散落在民间的碎片、深藏在档案室、图书馆中成昆铁路史料,用简朴清晰的文字,完成了一部全面、真实反映成昆铁路大会战的“拼图”。

  全文共12章,121节,约48万字。描写了成昆铁路大会战的来龙去脉、曲折过程与铁道兵的历史担当。总结了“组织指挥,唯物辩证”、“勘测设计,克敌尖兵”、“技术革新,追赶世界”、“路内路外,团结战斗”等宝贵经验。

  正如作者所说,作为新中国历史上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中的一个重大事件,许多内容不能遗漏。

  连载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在铁道兵文化网的“铁道兵精神”栏目发布,二是同步采用“铁道兵文化美篇”发布,由读者选择阅读与收藏。

  由于内容庞大,为压缩连载时间,每日连载的章节视文字量决定,计划在两个月内连载完毕。

  铁道兵文化网在成昆铁路通车五十周年之际,连载这部内容宏大纪实作品,让三十万的成昆铁路的缔造者,让铁道兵的指战员们,让所有关心成昆铁路的人们先睹为快。

  将于2020年6月25日开始连载。敬请广大铁道兵战友与社会各界人士关注。
 

  2020年6月25日
 




(成昆铁路·选自网络)
 


 

  (成昆铁路展线之一·选自《成昆铁路·6·画册》)
 


 

  (大田箐特大桥·选自网络)
 


 

  洪承惠
 

作者简介
 

  洪承惠,1944年7月28日出生,男,汉族,籍贯江苏阜宁。1962年自上海复旦大学工农预科应征入伍。铁道兵一师历任战士、班长、政治处干事,全程参加成昆铁路大会战。

  1978年10月转业。历任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街道办科员、五角场镇人民政府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等职。退休前参加过区政府史志编撰工作。

  2004年8月退休后,立志全力写好《成昆铁路大会战》。
 


 

峡谷云雾
 

自   序
 


 

  朋友,您知道成昆铁路吗?

  成昆铁路与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宇宙飞船登月工程齐名,被联合国誉为人类20世纪创造的三项伟大杰作,它们具有人类文明进步的“划时代意义”。

  成昆铁路,是世界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国家的意志与中华民族挑战自然的伟大壮举;是新中国铁路事业起飞的里程碑;是在特殊形势下采取特殊方式建设的典范。

  这条伟大的铁路是在什么背景下决策上马的,它是采取什特殊的方式建设成功的;有多少单位投入、多少铁路员工与铁道兵指战员参加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会战;期间历经了哪些曲折与斗争;是哪些人领导了这个大会战;这条铁路采用哪些新技术;大会战积累了哪些宝贵的经验,等等。作为亲身参与大会战的一员,十分渴望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的成昆铁路大会战。但是,在纪实的文坛上,却没有找到一个全面准确的答案。

  笔者从退休之日起,就下定决心:余生只为一件事,写好《成昆铁路大会战》。“写好”的标准是完成一张成昆铁路建设的拼图,一张完整的、原样的拼图。

  笔者尊重历史事实,经16年的努力,从宏观到微观,从幕前到幕后,从中央领导者决策到施工一线的普通工人和士兵的劳作,从土木工程到机械和通信信号工程,从开始勘测设计到通车后的运营,全面收集资料;将沉睡在档案馆中的史料、亲历者回忆录中的素材、散落在民间的记忆碎片,挖掘、收集、分析、考证、整理,终于完成了成昆铁路大会战的拼图。

  笔者站在全景的角度纪录了成昆铁路大会战,在纪实文学领域填补了空白,实现其社会价值与史料价值。
 


 

  为应对国外敌对反华势力对新中国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不断进行军事挑衅,1964年,党中央作出三线战略决策,要求成昆铁路作为整个西南三线战略决策的开路先锋,要与帝国主义争速度、抢时间,建成一条国家一级铁路干线。

  然而,成昆铁路却面临着两大困难。

  客观方面,要接受大自然的挑战。全线有500多公里经过烈度七到九度地震区;有较大的滑坡183处;危岩落石近500处;塌坍约100处;岩堆200多处;泥石流沟249条。此外还有河岸冲刷、山体错落、岩溶、岩爆、有害气体等等,有“地质博物馆”之称。

  主观方面,国力薄弱,生产力落后。铁路施工基本处于以人力劳动为主的落后状态;钢铁、水泥、木材、油料、炸药等建材供不应求;铁路专业技术人材严重不足。

  在国外专家看来,修建成昆铁路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然而,中国人采取了举国会战的形式,将不可能的事干成了!

 


 

  那么,新中国人民究竟建造了一条什么样的铁路,能赢得世界的高度关注与崇高荣誉?

  成昆铁路是世界铁路史上从人力劳动为主过渡到机械施工阶段的典范,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断裂地质带铁路建筑群。

  在隧道施工中,采用了人力为主、机具为辅的分部开挖法;同时也尝试了机械配套的全断面整体一次性开挖。

  在土石方施工中,既有千军万马人海战术,用原始农业铁锹、畚箕、手推车堆出来的路基;也有用现代土石方机械(辅助爆破)建成的路堤、路堑及车站。

  在桥梁施工中,既有古老方式修建的石拱桥;也有大量的半机械化生产的钢筋混凝土大桥;还有先进水平的栓焊梁大跨度钢桥。

  铁路建材,从石块、卵石到水泥、钢材、各种化学物理的复合新材料均有使用。

  在线路工程、牵引列车与通信信号设备的制造中,采用了自已研制发明的各种新材料、新工艺。

  在呈现一个马鞍形走势的1083公里建筑里程中,以七个展线成功化解了地形的悬殊高差,在南段还创造了49次跨越龙川江及其支流的奇迹。这个线路设计的总体方案,为后人留下了那么多具有时代特点的铁路建筑物;留下了那么多充满智慧的改造大自然施工方法;留下了那么多雄伟壮观的隧道、桥梁、车站、路基以及加固支挡等铁路工程遗址;留下了那么多组织指挥大规模施工生产的经验与精神财富。

  如果将这里的地质复杂多样化比喻为是“地质博物馆”的话,那么,成昆铁路就是一座“断裂地质带铁路建筑博物馆”。

  成昆铁路创造的奇迹,是特殊年代的产物。特定的历史时代决定了数十万筑路大军用血汗搅拌了成昆铁路的混凝土;2500多名英烈用身躯托举起了千里钢铁大道,成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壮举。

  新中国的铁路工作者依据唯物主义认识路线、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历经千锤百炼,最终绘就出一整套建设蓝图,经过30余万筑路大军浴血奋战,战胜了大自然设置的种种困难,创造了形式丰富多彩的桥梁、隧道、路基、车站等铁路建筑物,在中国西南高原大裂谷地带,留下了一大批不可复制的铁路遗产。

  这些,无不反映了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铁路建筑文化。

  在笔者眼中,成昆铁路就是新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文化遗产。
 


 

  作品记叙了大会战曲折复杂的全过程;展现了周恩来总理高屋建瓴、运筹帷幄的领导风采;表现了30万筑路大军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记叙了铁道兵的历史担当;打开了这座丰富的精神宝藏。

  数十万建设者在创造人类历史上伟大壮举的历程中,满怀铁路修不好睡不着觉的爱国情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报国意志,四海为家的克已奉公品德,抢在战争爆发之前的只争朝夕意识,全国大协作的一盘棋思想,不到现场就没有发言权的调研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的方法原则,共同战斗、生死与共的壮志,反复试验、比选、精益求精的追求,学习先进赶超世界的信念,人民铁路为人民、人民铁路人民建的宗旨,铸就了一座闪耀着“成昆精神”光芒的不朽丰碑。

  成昆铁路大会战再次证明,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干大事!

  成昆铁路大会战的实践的告诉人们,无论遇到多大艰难险阻,只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就一定能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认识客观规律、运用客观规律来化解矛盾、克服困难,赢得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胜利。

  成昆铁路通车半个世纪了,中国的铁路事业早已腾飞,高速铁路已引领世界。笔者以本书作为对通车五十周年的纪念,告慰为成昆铁路而献身的英烈,让后人永远铭记成昆铁路的丰功伟绩,发扬“成昆精神”,坚持用唯物主义思想路线与辩证方法征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征途创造新的人间奇迹,创造新的伟大壮举。

  成昆铁路的历史也是今天的教科书,它的精髓可以烛照当今,启迪未来。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参加过成昆铁路建设、为成昆铁路作出过贡献的人。

  向人类伟大奇迹的缔造者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穿越大山 桥隧道相连 - 黑区沟一号隧道

 


 


 成昆铁路象牙雕  人民画报

 

  (未完待续)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