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书刊

版画:《万水千山只等闲-----铁道兵战斗在成昆线》

1964年8月,美国悍然袭击越南北部,炸弹丢到了中国边界。"成昆铁路要快修!"毛泽东声如雷霆。成昆铁路建设是战略任务,年轻的共和国刚刚走出饥饿困境,又面临反华浪潮的重重包围。毛泽东告诫全国:"要准备打仗,准备大打,准备打常规战争,也要准备打核战争!" 于是,伴随着中国大三线的建设,成昆铁路的修筑拉开了序幕。中国70%的工业均分布于沿海,而对于新中国当时脆弱的防空力量,很难抵御敌人的空中打击,于是,中央决定将部分与国防有关工厂内迁,这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工业"大搬家",起名"大三线建设", 以保存自己的力量。这是一首气壮山河的钢铁交响曲,发韧于毛泽东"备战、备荒、为人民"。为了国防工业设备进入云南,修路迫在眉睫,毛泽东对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彭德怀说:"铁路修不好,我睡不好觉,没有钱,把我的工资拿出来,没有路,骑毛驴去,没有铁轨,把沿海铁路拆下来,一定要把成昆铁路打通。周恩来在铁道兵的报告上批示"修成昆路,--使用铁道兵修。于是,中央军委调遣铁道兵5个师,扩编到18万人,参加成昆铁路大决战。

西南铁路建设随即:川黔、贵昆、成昆三条铁路同时开工,加快进度!首先,抢通川黔,要求1965年10月1日通车,贵昆线1966年10月1日通车,最后,集中所有兵力决战成昆,采取南北并进,西昌会师的方案,争取于1969年7月1日建成通车。40万筑路大军在西南山地全面开花,连克川黔、贵昆两线,气势滂薄的成昆大决战全面打响!

成昆线路所经地区,受历次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有500公里位于裂度为7度到9度的地震区,其中8度到9度的有200公里, 沉积岩易破碎; 有些地段含盐、含硝、含石膏地层。在金沙江、龙川江等河谷内,还分布有特殊的地层。五花八门的地质现象,使其有"地质博物馆"之称。沿线地下水断层涌水量每昼夜达2万吨。有膨胀性的含盐、含石膏地层中的地下水,有高浓度的硫酸盐侵蚀性。沿线气候变化多端。当地民谣中有"金沙江的太阳,泸沽湖的风,普雄下雨就过冬"和"山高一丈,大不一样"的说法,多变的气候和明显温差,使岩石剧烈风化,即使是坚硬的花岗岩,风化厚度也达10-30米。岩石在开挖暴露过程中风化剥落,给工程带来巨大的隐患。险峻复杂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状况,加杂着河岸冲刷、山体错落、岩溶岩爆、有害气体等罗织在一起。有的国外权威预言:"即使建成了,狂暴的大自然也会使它变成一堆废铁。"

中国铁道兵创造了一部神话。付出了血的代价。在60米高的桥墩铺架中,每天都有险情发生,每天都有铁道兵战士献出年轻的生命…… 成昆铁路通车并且举世闻名,而它的沿线却留下1000多座沉默的坟茔。《云南50年--中共云南省社会主义时期大事记》记载:"沟通川滇两省的成昆铁路正式建成通车。铁路全长 l083.3公里,云南境内有339.1公里。桥梁和隧道总长达400多公里,占全长的40%。工程共耗资达30.7亿多元……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投入使用。

成昆铁路的建成,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业绩,其中17项新技术、新工艺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1985年,成昆线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6年5月,成昆线大型立体模型,应邀参加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世界交通、通讯博览会。1992年5月,国际隧道学术会议在成都举行,成昆铁路被各国隧道交通专家、大师称为"地下铁道",堪称"世界一大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