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3人荣获中国铁建“创效功臣”称号

王小坤,集团公司工程项目管理中心项目经理,成自项目常务副经理。2014年至2017年,曾任集团公司西成客专四川段项目部常务副经理。

西成客专是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和大巴山的高速铁路,沿线崇山峻岭,不良地质多,征地拆迁、预留接口移交与“四电”施工息息相关。项目部成立的五个场坪移交小组,协助站前单位征地拆迁;同时组织多支技术小队提供技术指导,为光电缆敷设打下良好基础,更与站前单位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渠道。施工条件成熟一段,“四电”施工就开展一段,工程进度始终满足设计的要求,工程质量一次成优。
项目部鼓励员工积极科技创新。“分支电缆沟”施工法应对复杂艰险山区地形,保护电缆免受自然灾害的损害,保障运营的用电安全,节约工期,检修维护也更加方便;研制出一种自带动力、吊臂,运行灵活快捷的新型“铁路客专无砟轨道光电缆放缆车”,安全可靠,上下路基轻便,只需四个人即可搬动,大大提高了工效,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证书。

西成客专参建员工勠力同心,精工细作,提前完成站后“四电”施工,全线联调联试如期开展。王小坤的超前思维为项目创誉创效做了良好的铺垫,凿缝插针、多方创新节约了项目管理成本。
工程验收时,铁路总公司、设计单位给予“四电”工程“施工细致,感观精美”八字评价。项目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杯”、四川省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状”,王小坤个人获得“五一劳动奖章”“詹天佑奖”。
张学哲,集团公司工程项目管理中心项目经理,沪渝蓉高铁武宜段项目经理。2018年至2020年,担任汉十高铁项目经理。

汉十高铁“四电”工程涉及四家施工单位,集团公司是全线“四电”集成的牵头方。项目部牵头组织全线“四电”集成方案、技术规格书、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以及全线自购材料设备的招标采购,获得了甲方的认可。
高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四电”接口检查尤为重要。张学哲主动与甲方及站前,站房相关负责人沟通,取得支持和理解,全力推进接口工作;积极观摩站前施工接口预埋工作,对接口工程的重要性多次交流,加深共识,排除相互干扰,彼此创造条件。

张学哲将“项目经理、总工、商务经理”的“创效铁三角”扩大到专业技术负责人,在工程、物资、劳务、经管、财务多角度全面发力。同时科技创新,项目实现全专业,全周期的BIM管理,并通过BIM+GIS技术加快施工进度;研发平台收录所有技术参数及施工数据,作为竣工资料一并移交,得到运营方充分肯定。
2019年11月汉十高铁开通运营,并于今年获得2022-202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喻文彬,四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2019年至2021年曾兼任渝怀铁路枢纽工程项目经理。

项目开工伊始,喻文彬就明确了“精细化管理”各项具体思路。建立健全安全、质量、成本、行政管理等13项管理办法,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流程;项目部坚持“样板”引路,每道工序都经过严格的技术交底,标准管控实行首件定标制;建立批次管理制度,解决了接触网零部件等物资材料数量、型号繁杂难题。
喻文彬重视项目经济管理。项目严格遵循物资的“定额采购、限额发放”原则,材料设备完全“阳光采购”,有效控制物资成本。劳务管理在工序分包和工程清单计价两种模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差异等实际影响,建立起劳务队成本台帐实行全方位成本监管。二次经营方面,根据各项变更特点,项目部认真梳理变更项目,厘清轻重缓急,齐抓共管、深耕细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20年初,新冠病毒影响波及全国,复工复产是化解不利影响,保持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的关键。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喻文彬第一时间取得有关单位的复工批示,制定出“以小节点保大节点,以日计划保周计划,以周计划保月计划”的复工模式,狠抓安全管理不放松,抢抓一切黄金施工时间,持续推进施工进度,不但实现了“零感染”目标,同时高质量的兑现工期目标,赢得业主的赞誉,树立起中国铁建电气化局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企业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