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把难背诵的课文唱出来 —— “三境”俱佳的《岳阳楼记》

  
把难背诵的课文唱出来 ——“三境”俱佳的《岳阳楼记》

 


 

  2020年1月27日,晚上看了《经典咏流传》的节目,经典传唱人康辉、撒贝宁、尼格买提和朱广权他们把《岳阳楼记》这篇很难背诵的课文谱上曲唱出来,再现了春秋十五国风:“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士大夫的庙堂情怀,令我十分感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跨越千年的时空,其中的深远意境、人生情怀依然铿锵!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一篇力作,是应友人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滕子京颇具才华,遭人诬陷,被贬岳州后心情一直愤郁。范仲淹虽然也有相同的遭遇,但他志高气满,绝不退缨,借滕子京求《岳阳楼记》之机,规劝朋友以天下为己任,展示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开阔胸襟,表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思想境界。作者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突破了个人感情悲喜的局限,而着眼于天下人,这是其思想超出一般“迁客骚人”的地方;从而使岳阳楼也因斯文而声名益著,千古留存。

  由于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并未亲登其楼,而是根据滕子京绘的《洞庭晚秋图》所写,故而文章详于论而略于楼。文中首段对于重修岳阳楼的原因及新楼的体式陈设等几笔带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寥寥数语而言简意赅。有关楼的事项写得略而不至于无,有而不至于繁,这是作者的聪明之处,毕竟他没到过岳阳楼,不能凭空杜撰。

  在作者的笔下,描写的重心是洞庭湖,但湖始终离不开楼,湖与楼密不可分,浑然一体。第二段先写洞庭湖的雄伟壮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目的是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藉此说明岳阳楼成为著名览胜之处的原因所在。欲纵千里马,先备万里原;要得原万里,必芟树千株,这也正是范仲淹极尽跌宕腾挪之功,写楼惜墨如金的缘故。

  三四两段重心也是写湖,但落脚点是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览物之情,它是作者着力渲染、细笔勾勒之处。“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这时登楼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则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反之,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时,登楼又别是一番心境,“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矣。”

  以上两幅洞庭湖的景致,一阴一晴,一怒一静,都写得酣畅淋漓,栩栩如生,有着诗一般的意境。但这里的景物描写只是附衬和引线,旨在烘托登楼观湖时的一悲一喜的不同情感。从而达到情随物移,物变情异,融情入景,以景寓情,合情合理,情景两浑的境界。但其真正的目的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为下面翻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议论设置反衬条件。

  最后一段,作者沿着“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字,通过顺出和逆出,对前面所述的因客观环境变化,而忽悲忽喜的得失情绪,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了巧妙的否定。然后有理有据地展开正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乎?”从而揭示出悲与喜的最高境界,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醇完善的人格。至此才点出本文的结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犹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完成了思想升华。

  这篇散文结构严谨,骈散结合,层次清楚,记事简明,写景状物曲尽其妙,炼词造句精警畅达,而且运思谋篇颇费匠心,先通过写景以抒情,再转而言志,新颖别致。议论虽然字数不多,却有统率全文的作用。写景、议论、抒情三者的有机结合,使文章的主旨得到充分的显示。

  千百年来,中国知识界流传一句话:不读《出师表》不知何为忠;不读《陈情表》不知何为孝。忠孝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随着中国历史进入现代社会,这两文的影响力已在逐渐减弱。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产生于封建时代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却丝毫没有因为历史的变迁而被冷落、淘汰,相反,因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道德和政治财富,使它如同一棵千年古槐,历经岁月的沧桑,愈显其旺盛的生命力。

  我常想,《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其生命力为何能够经久不衰?认真思索之后,我觉得这篇文章好就好在既有思想,又有美感:既有思想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文章有“思”无美则枯 ,有美无“思”则浮。古人论诗词就有境界之说,境界再细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景物之美,描绘出逼真的形象,让人如临其境,谓之“形境”,类似绘画的写生;二是情感之美,创造出一种精神氛围叫人留恋体味,谓之“意境”,类似绘画的写意;三是哲理之美,说出一个你不得不信服的道理,让你口服心服,谓之“理境”,类似绘画的抽象。这三个境界一个比一个高。以这个标准来分析《岳阳楼记》,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岳阳楼记》可谓“三境”俱佳,它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无论从文学成就上、思想感情上还是政治观点上都是一篇完美的优秀之作,而全篇仅有257个字,可谓字字珠玑。

  《岳阳楼记》的核心是阐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但如果作者只说出这一句话,这一个理,就不会有多大的感染效果,那不是文学艺术,是口号,是社论。这篇文章好就好在它有形,有景、有情、有人物的铺垫,而且全部都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述,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在“理境”之美出现之前,已先收“形境”“意境”之效,“三境”之美俱全。

  康震教授说:“四位才子这么一唱,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一千多年前,我们有一位宋代的官员叫范仲淹,他像写信一样给他的朋友,告诉他,其实你不用伤心,我们这些人都是一样的,‘是进亦忧,退亦忧’;我们无论是不是在哪个重要的岗位上,但国家在我们心里都是同等的重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成为了北宋士大夫共同的价值观;使范仲淹成为了后来包括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等等共同的老师;就是因为《岳阳楼记》教育了整个一代人,并且甚至后来成为了中国知识分子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价值观”。

  听完精彩的点评和分享,我倍受感动,感恩这个时代,总有机会重温经典感动自已。年轻时看不懂古诗词,如今听懂了已是花甲之年,好在中国文化一直在滋养着我们;突然想找个机会去岳阳楼看看,再读一遍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八百里洞庭浩瀚飘渺,千年岳阳楼壮观宏大,让我们随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起去领阅那美丽的洞庭风光,去瞻仰那历史古迹!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