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口的大河口水库,二弟曾溺水于此而遇恩人卞良贵相救。我每次回家,都要到突出水面的铧尖处(方框标识)坐一会儿。
我的教训,也是一些晚辈的共同经历。父辈喜欢讲述家史的时候,我们不够用心和重视,错失了宝贵的时机,等到他们年老体衰、记忆减退,抑或失去,我们追悔莫急,徒叹奈何!
母亲口才好,记忆力超人,但久病卧于医院,说话的兴致少,所言人事支离破碎,远不像当年的神采飞扬、引人入胜了。
她今天讲了二弟溺水的事儿,细节少,只是个梗概。
二弟、三弟到大河口水库边干什么呢?一位C姓先生撒网抓捕鱼,他让我二弟协助拉网,二弟不慎一头栽进水中。C姓先生许是受了惊吓,收网走了。三弟冲水库岸边的马路大喊大叫:“救人!救人……”正好从部队退伍回家不久的卞良贵路过,他不由分说跳入水库。我母亲清晰记得是“钻进水中”,将我二弟摸寻到、托举起来,慢慢游到岸边,还进行了简单施救。三弟一路哭喊着跑回家,向我的父亲、母亲报告。自然,父亲、母亲魂都不在身上了,像飞一样,一阵风就到了出事现场。父亲看二弟恢复呼吸,还在哭,一巴掌扇到二弟脸上,围观的乡亲埋怨说:“这老头子也太狠了,还打呢……”母亲看到父亲一只赤脚被血染红,惊问:“你脚怎么啦?”父亲“啊……”一声,才知道跑脱了鞋,一脚蹬在锋利的碎碗片上,伤口几寸,血流如注……
父亲将二弟背回家,将二弟的腹部架在锅沿上,控出了半锅水,全家人才吃饭、睡觉。
我家与卞良贵家从此来往亲密。溺水当年的春节前,家里杀年猪,父亲、母亲携我二弟,提了两刀肉到卞良贵家感谢。卞良贵的母亲说:“邻里乡亲,见死不救哪还是人吗?”坚辞不收。父亲、母亲丢下肉,一路小跑出门回家。
几天后,卞良贵的母亲又将两刀肉送到我家,对我母亲说:“世上最好的是人情,千年万年都在;两刀肉吃了,两泡屎拉完就没了,我们就记着人情吧。”
山不转水转。我的二弟长大当了教师,卞良贵的儿子是他的学生。卞良贵对我二弟说:“梅老师,你多操心,我儿子要是考上大学,我送你100元钱酬谢。”二弟说:“您说的话见外了。请放心,我会尽力的。”
卞良贵的儿子后来考上大学,卞良贵信守承诺,到我家送100元道谢。我二弟自然不收。两家人至今情谊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