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魂兮,归来!   ——帮建军姐姐找战友

 

            2020年第一个月的第一个周末,是两场寒雪之间一个难得晴暖的日子。一辆白色SUV在导航仪的指引下,来到松山区王府镇二分地村,一处整洁肃静的所在。

  远望是一片丘陵高低起伏,稀稀落落地点缀着深冬的衰草和枯树。南面的山坡上,醒目地矗立着一座方柱形的纪念碑。立在碑下仰望,明晃晃的太阳正挂在高大的碑身上,逆光里八个大字从眼帘直映入心: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是的,这是一座烈士陵园。

  这里安放着几十位,穿过威武的军装、生龙活虎地上过解放战场、热火朝天地搞过新中国建设的军人们。

  这里安放着,建军姐姐的十一位铁道兵战友。

  他们从未与建军姐姐见过面,他们不属一个师的番号,不在一个地方服役,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但是他们年龄相仿,他们拥有共同的时代和使命、共同的青春和热血、共同的付出和收获,他们拥有一种共同的感情,叫战友。

  如今的建军姐姐,早已年过花甲。岁月并未饶过她的身体,多种疾病缠身;但她的精神,却从未输给过岁月。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一个女兵的英姿,一种军人的作风,一种敢于面对一切的勇气,一种所向披靡的战斗精神。还有一种,无需言语的、跨越生死的、永恒于天地之间的,战友情。

  建军姐姐是铁道兵十一师医院的女兵,她要把所有铁道兵烈士的资料登录造册,纳入英烈网。为那些来过、爱过、奋斗过的战友们,留下身影,留下脚印,留下荣耀和怀念。

  这是一种集结号,召唤那些昔日并肩作战,如今却永驻芳龄,遗骨分散于全国各地山川湖海的战友们,归建。

  归来吧,英烈们!魂归旧部,与战友相聚,重温军人的骄傲与荣光。
 


 


 

  (2)

  烈士们静静的墓地,一排排分列于沿阶而上的几级高台,宛若生时整齐的军姿。

  墓碑上的字迹,由于常年风沙吹蚀的缘故,有的已模糊不清。要确认姓名、番号和生平,就得凑近前去,甚至用手抚摸刻痕,仔细辨认。并且需要尽量角度端正、光线清晰地拍照,以作实地资料。

  我们一行几人,上上下下地穿梭其间,时而遥遥地呼应几声,时而凑在一堆儿察勘讨论,鞋面、裤脚和大衣下摆,都蹭满了尘土和草屑。

  当我的手指落在冰凉的碑面上,触到那些粗糙的凹坑和纹路时,其实内心是诧异不已的。

  我的指尖所连接的,其实是隔了墓碑的另一个世界,一个与我们身处的世界完全不同的未知。我对那里,自来充满了神秘的恐惧感,且并未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有所衰减和削弱。

  然而此刻,我的心里,全是上午明净的阳光,毫无一丝杂质。哪怕蹲在背阴的荒草棵里,膝肘挤在石台和墓座之间,也没感到什么不适。

  我诧异的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几天之后,和好友交流这件事的时候,其中一位感慨的话语里,用到的一个词,好像让我找到了答案,这就是——“洗礼”吧!

  那些自带莫名的东西,是被什么过滤掉了呢?

  我觉得首先,应该是一种崇高和纯粹。

  如果国家、民族、理想、信念、奉献、牺牲……等等这些字眼儿,是一种纯意识领域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无法计算和衡量,那么刻在这里的一个个抽象的名字后面,所代表的有温度有感情的血肉之躯,就用生命化作了墓碑,用呼吸凝固成碑文,来让人看见那些字眼儿的真实存在。

  甚至这座陵园里,还有24个黑色大理石的碑座,上面只有四个字:“革命烈士”。

  ——姓字名谁,家乡何处,亲人哪里,存世年纪,统统湮灭了。只留下了一个身份:战友!

  站在这样的墓前,不禁让人想起一句歌词:

  你是谁?为了谁?
 


 


 

  (3)

  其二,应该是尊严和荣誉。

  它能够净化和升华人的精神世界,使人强大,不畏困苦,坦然从容。

  它就存在于烈士们上方的空气中,存在于墓碑旁边肃立者的心中。

  网上看过一幅照片,印象深刻。在极具仪式感的庄严气氛中,八岁男孩克里斯蒂安接过战死伊拉克的父亲的旗帜,眼含热泪。但是手里接过来的,也是父亲为国捐躯的尊严和荣誉,所以脸上有一种骄傲和坚强的光辉,使他不至沉沦于深重的悲伤,而是瞬间长大了,成为一个小小的男子汉。

  看电视剧《唐顿庄园》,有一个情节也充满了人情味。勋爵家里为一战贡献了多位主仆,只有厨娘因为外甥作逃兵被处决而难过,更因他的名字不能列入纪念碑铭文而悲伤。那孩子是自愿参军为国效力的,只是没有逃脱人性的弱点而害怕了。勋爵就为这位卑微的亡者另做了一块碑,镶在墓园的墙上,给他的家人以慰藉,给一位没能从沙场归来的年轻生命以尊重。

  虽然是文艺作品,你能看到其中蕴含的理念。

  包括日本这样发动过非正义战争的国家,也将战死将士的灵位迁入神社,名曰“靖国”,并且罔顾受害国家的谴责和抗议,年年拜祭。据说在东南亚潮湿的密林里,他们将战死的马匹都编号立碑,以示尊敬和纪念。

  而我身边的这些烈士们,是怎么死的呢?他们就在自己的国土上,为了父老乡亲的新生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次拍照记录的十一位铁道兵烈士,是为修建沙通铁路而牺牲的。

  沙通铁路,就是现在的京通铁路,每天承担着重要的交通运输任务,战略意义无需赘述。

  在六七十年代的铁路建设者手中,没有那么多、那么先进的现代化机械,强健的体力和不怕困难的决心是他们最重要的武器,所面临的危险和困难也是不可想象。铁道兵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军队,是和平建设时期伤亡最多的军队。尤其在西南地区三线建设中,几乎相当于每公里铁轨下面就承托着一名铁道兵战士年轻的生命。

  当时的条件是那么艰苦,烈士遗骸随施工进度沿线安葬。有的连墓碑都来不及做,就在上面插了一把铁锹,系了一面红旗,以供日后辨认迁移。至今还有散葬烈士没有找到。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20多岁的年轻战士,没有成家、没有后代,更没有享受到亲手劳动的成果。

  如果不是政府、军队和战友,没有这些烈士陵园,没有墓碑上的尊严和荣誉,他们或许,就真的什么都不剩,彻底消失,被人遗忘。
 


 


 

  (4)

  其三,应该是榜样的力量。

  我知道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早已脱下了军装,投入不同的事业,有了稳定安逸的生活。昔日的建制已经改变,曾经的奋斗和牺牲已成为国家记忆。可是他们还在燃烧着不息的火焰,连结着血汗凝成的情义,他们还在嘹亮的军歌和鲜艳的军旗下聚拢、行进,还在不断地呼唤和寻找散失星空的战友。

  我知道的建军姐姐,是其中突出的一位。

  多少年了,她以纤弱带病的身躯,奔赴了多少方向,攀越了多少高山峡谷,踏遍了多少陵园墓地……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她登过陡滑的台阶,拨过带刺的荒草,向无数认得或不认得的人打问过路径,执着地在野外的黑地里打着手机灯光辨认碑文。

  多少年了,她查阅过多少资料,追究过多少细节,面对多少坎坷多舛的过程面红耳赤,又对多少循迹无痕的结果热泪长流……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她被眼神和体力牵绊,时而就得进出医院,已无法亲自为烈士奔波。她只能求助于各种途径和渠道,硬是把很多人不能精通的专业软件操作得得心应手。简单几句交流,就让我豁然开朗,感觉这得是经历了多少实地踏勘总结出来的经验啊。

  我知道,她并非只狭隘地关心铁道兵烈士,她对每一个墓碑上的名字都牵肠挂肚。她想知道他们的所有情况,想知道他们身后是否安贴。她对烈士的尊严和荣誉十分介怀,难以容忍丝毫的漠视与亵渎。

  她对他们的感情,超越亲情,跨越生死,我只想到两个字——兄弟。

  她说,铁道兵的烈士,就是铁道兵的图腾!

  我觉得,在她心里,有一座丰碑,一座精神的灯塔,她在用余生去捍卫。在她手里,有一面旗帜,屹立不倒,无论什么困难和阻力,都无法撼动她的信念。

  她对于我这个与军队毫无瓜葛的老百姓,所能做的微薄有限的帮忙,却充满了体谅和敬意。对于我不能给出的确切信息,又自己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进一步弄清,并再三向我致谢!

  我不知道,有多少次得到了她庄重的军礼。

  建军姐姐,你和铁道兵战友们,当年付出了多少无法计量的代价而建设的成果,我现在正坐享其便捷和舒适,我该接受你的致敬吗?

  我知道的,真的不多,仅仅是个概述。

  还是将她的原话记录在此吧:

  “感谢你为铁道兵烈士所做的一切!感谢你的家人!感谢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
 


 


 


 

  (5)

  一踏上陵园的砖地,目光所及,除了浅色的墓碑和深色的墓座,还有一样东西格外亮眼。那就是鲜艳的花环,五颜六色地摆在每一块棱角分明的大理石碑座上。为了怕被寒风刮落,都用青砖压住,有的摞了不止一两个,绢质的花瓣和叶子重重叠叠地在风中抖动。

  高高的白杨树成排地立在陵园前后,枝枝向上挺拔。树上的喜鹊,从我们到那儿就一直喳喳地叫个不停,在寂静的村野显得格外响亮。

  不知怎么,我的心情也跟着这些色彩和声音轻快起来。

  我告诉烈士们,你们的战友建军姐姐,她很惦记你们、想念你们,委托我来寻找和拜祭你们,希望你们泉下有知,魂归旧部,与战友重聚,不再寂寞孤单。还有,我的几位好友,也请我带上她们的心意、她们的敬意,她们说,你们是人民的英雄,应该永远铭记。

  好像有谁告诉我,那些抖动的花瓣,和欢快的叫声,就是我得到的回应呢?为什么我觉得,他们地下有知,真的会很高兴呢?

  巧的是,陵园面对的,正是烈士们为之牺牲的那条铁路,此时恰好有一列火车隆隆驶过,好像在回答我的疑问。我赶紧放下手里的东西,拍了一张照片。

  身边的烈士们,想必也和我一起,在静静地凝望。

  他们无法像我看过的纪录片那样,在铁路建成通车的激动时刻,跳起来挥舞军帽欢呼。我也没法像美式大片里演的那样,坐下来直视墓碑如他们的眼睛,亲切地说,Hey, buddy.你们建的那条路我去过,棒极了。我更没法像建军姐姐那样,右手缓缓举到帽檐,庄严肃穆地给他们敬一个军礼,“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

  我只能,用一个老百姓最世俗的方式,拿出一叠叠的纸钱,压在一座座的墓碑下。然后伫立在高大的纪念碑前,仰望,低头,默默地鞠躬。

  愿所有的烈士们,安息!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逝者长已矣,成为历史。却留下一面镜子,照着现在。

  历史和现在,构成了两点准星,遥遥相对的方向,就是未来。

  最后,感谢我的好友,为这篇纪文取了一个恰当的题目:

  魂兮,归来!

  烈士英魂,志士忠魂,军魂国魂,民族之魂,就如江河流淌不息,如青山绵延不老。就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最神圣的地方,辉耀日月。当迷茫于泥泞和浓雾的时候,看清前路。

  2020.01.11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