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爱的代价(二)


 

       二、提为干部 移情别恋
       回到包头部队后,正值部队上一年军事运输工作最繁忙的时期,李胡祖作为部队的业务骨干自然投入到紧张地值班、装载、运输、卸载及部队军事运输的指导工作。
       入伍近四年来思想政治方面的勤勉上进,军事运输业务工作的不懈努力,作风纪律上的严格要求。部队上级组织经研究决定,终于批准了李胡祖(同一张命令上还有他们同期五名战友)成为该部队一名23级正排职军交参谋(见习期一年)。从战士提拔为正排职干部,这成为自己军旅生涯的转折性标志。是每个入伍士兵梦寐以求的大好事!
       为庆贺提升,自己还特意在包头知名的餐馆设宴邀请了部队的领导和战友。
       提干的事情,使李胡祖愣是兴奋了好长一个时期。他憧憬将来有朝一日自己可能成为所在部队的“掌门人”。想到这,他工作的情绪更饱满、劲头更足了。
 


提干


       他一边勤奋工作,一边经营恋情。回队后,他立即将自己的日程及分别后的思恋情绪统统倾注在书信里。时隔一周左右,他同样收到刘爱珍初见别后的回信。那时,他(她)俩每个星期一封信,若一段时间没有对方来信,那个心情就像掉了魂似的失落。
       虽然“千里姻缘一线牵”,然而,时间和空间是双方感情最大的敌人。李胡祖部队上的军官大部分都结缘于包头当地。战友工作之余,偕恋人、爱人的出双入对,卿卿我我,着实让李胡祖难以忍受内心的羡慕与孤寂!尤其是八小时之余。对照自己的“鸿雁传书”式的恋情,确有天壤之别。他也要追求更现实、更真切的情感寄托。
    “好事成双”。两个月后,老乡又给他介绍了一位包头当地湖北乡党姑娘陶花。她在该市金融部门工作。年龄与李胡祖同岁。中等偏上个头,丰腴的身材,圆盘型脸,眯缝略带秀气的眼睛。高中文化。而陶花也被李胡祖帅气的外表和稳健、成熟的言谈举止所倾倒。
       在城乡差别不可逾越的二十年前,一个是远在天边的农村姑娘;一个是具有城市户口、吃商品粮、还有稳定工作的“孔雀女”,那么,李胡祖这个山里飞出的“凤凰男”,爱情的天平自然倒向了“孔雀女”这一边。
       俗话说得好:“近水楼台先得月”。孔雀女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终于成为三角恋情的受益者和胜利者。
       李胡祖原来每星期一封发往刘爱珍的信件,时间间隔越来越长,数量也愈来愈少,直至“绝情信”的最后通牒。

移情别恋


       三、千里上诉 企望梦圆
       接到“绝情信”的刘爱珍,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坐不住啦,心情如坠五里迷雾。既沉重,烦躁、又迷惑!她要立即去李胡祖的老家问个究竟。两家虽然不到二十华里的路程,却好像很漫长,怎么也骑不到家。
       纯朴、厚道的两位老人对儿子对象的造访是早在预料之中的事。刘爱珍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诉说着她两人书信来往的点点滴滴。希冀从老人口中探求到个中答案,并取得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好心的老人先是善言相劝、安抚刘爱珍糟糕的情绪;接下来回答刘爱珍他(她)们原来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然后,向刘爱珍道歉劝解,并央求她的谅解!再下来,向刘爱珍许愿。他(她)们今后如何做儿子的思想工作,看能否挽回僵局?
       刘爱珍听了两位老人的解释后,心情平复了许多。那天,老人在家里做了可口的饭菜给她,饭菜虽香美,刘爱珍却口同嚼蜡。几人各怀心思的用完餐,刘爱珍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地返回了自己的家。
       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刘爱珍仍旧没有接到李胡祖的任何只言片语。她与父母及家人一合计,决定北上包头与李胡祖当面澄清。并将自己与他的恋情的前前后后,一五一十地汇报给李胡祖部队单位的领导,通过单位施加压力给他,期待“柳暗花明又一村”。
       次年,也即1980年03月,刘爱珍与其父两人准备了简单的行囊,搭上了武汉开往北京,再中转到包头的火车。突然造访的父女俩,使李胡祖感到卒不及防。他心怀歉意地安排父女两人住进了当地的铁路招待所。
       接下来,就是双方连续几场口水战,但都于事无补,毫无结果。

分手之后


       两天后,刘爱珍父女俩到李胡祖所在的单位,分别会见了主任和政委。提出了自己的愿望——拼弃前嫌,重归于好。
       一个礼拜后,部队领导反馈了李胡祖“恋情已去,没有结果”的意见后,翌日,父女俩便决定再到百公里之外的上级部门反映李胡祖的问题。同样,面见了上级单位的主任和政委,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诉求。部队领导一方面对刘爱珍的恋情遭遇挫折表示同情;另一方面,答应其再做李胡祖的思想工作,企求化解危机。
       刘爱珍父女俩对自己的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心乱如麻。因此也无心观赏游览一直未曾去过的市区公园、商场等名胜景点。
       据分析,两级部队组织和领导对李胡祖和刘爱珍的感情纠葛研究了两个解决方案:一是恢复恋情关系,重归于好;二是采取组织行政措施,给予严肃处理。
       部队行政和政治多个领导的真诚接待和解决问题的决心,深深地感动了父女二人。原来心中长久以来积压的愤怒与怨气,得到了暂时轻轻地释放。得知上级部队组织领导的意见后,父女俩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南下的归程。
       一年过后,即1981年初,刘爱珍父女期待部队对李胡祖的处理结果仍没有消息,他们如坐针毡。“不把皇帝拉下马”他们决不罢休!于是,二人第二次踏上了到部队的“上访”之路。


(未完待续)



照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