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成昆铁路大会战中“娘子军”

 

  
罗光友(前左1)带领女民兵参加修路(《万水千山只等闲·画册》)

 

  三八妇女节又称国际劳动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纪念日。

  在我国,广大妇女为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争取自由、平等与解放,出现了许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动人故事。在中国人民争取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更有“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向往与志向。

  在成昆铁路大会战,有一群人是不可被忘却的。他们是成昆铁路大会战中,民工队伍中的“娘子军”。

  1964年,为防御帝国主义对我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战略决策,要在西南山区建设一个强大的工业与国防基地。成昆铁路是这个战略目标中的运输大动脉。毛主席发出“成昆铁路要快修”的号召,30万铁路员工与铁道兵指战员挺进大西南。全国人民掀起了支援成昆铁路建设的群众运动。
 

  一、参加过隧道施工的女民工
 

  沿线的青年妇女们怀揣着梦想,巾帼不让须眉,走出农村加入到了筑路大军中去,成为成昆铁路大会战中的“娘子军”。

  值得骄傲的是,竟有一些还参加过隧道施工,担当过“主力军”的角色。

  现在安居在云南昆明市的一批“老太婆”,曾经是骄傲“娘子军”。

  春城晚报的记者曾采访报道了她们。

  上世纪60年代初,在云南曲靖地区罗平茶厂做会计的赵家菊,偶尔还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王晓棠主演的《野火春风斗古城》最让她难以忘怀。

  “看到那些女人那么潇洒,在外面自由自在的,跟我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她想,如果有机会去广阔的天地,一定要到外面去走走看看。

  1964年6月18日,铁道兵第一师二团到云南各县招收筑路民工。曲靖地区共招2000多名民工,每个县有200多名额,当时部队想招男的,但地方强烈要求带些妇女同志。最后和地方协商的结果是可以“男女搭配”。

  赵家菊从小就有主见,她第一时间就自己做了决定,走得爽气,背上行囊就出发。

  但大部分妇女走得并不爽气。

  时年17岁的赵文英,从小在书画中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听到了部队招工的消息,对外面充满了期待的她,决定出去闯一闯。

  但她的决定遭到了奶奶的极力反对。“我母亲去得早,我在奶奶身边长大,她很疼我。但我在这件事上没听奶奶的话,要走的那天,奶奶抱着我的腿,又是哭又是骂。”老人认为,正经的姑娘不会往外跑,还担心孙女在外面被人骗。奶奶气得将她打包好的行李扔在阴沟里。

  赵文英还是坚决地离开了家,整整走了3天才到了县里与大部队集合。想起当年与奶奶的决裂,她忍不住流泪,觉得对不起老人家。

  最初,她们跟着部队先到东川铁路做收尾工程。

  赵家菊记得,在车上,大家伙又是唱歌又是闹,欢声笑语没停过,“我们唱东方红,都特别高兴,觉得自己可以在城市工作了。”

  “车子停了,说东川市到了,我们都不相信,还没有我们县城好,太差了!地下都是牛屎马尿。”赵文英说,“当车子最终停在柳树湾这个小山村时,所有人都不说话了。不少人低着头,含着眼泪。”

  她们住在老乡家的空屋里,每个人领了一块床板就当了床,食堂是个草棚子,星期天需要上山砍树背柴,为的是节约伙食费,洗漱用水都是挑柳树河的水。

  尽管不是军人,部队要求她们像部队战士一样,要遵守三大纪律,每天出早操,男女不得单独说话。

  刚开始,姑娘们做的是打石碴的工作,每人每天打一方石碴,因为没掌握巧劲,大家手上全是血泡。年龄最小的那几个就开始哭了,比在家里种地苦得太多了!

  后来参加装石碴,以为这项工作与打石碴、挑土方轻松多了。事实并不如此。“把石碴装在火车皮上,要在一个半小时把60吨的车皮装满,那个是拼命啊!没有人偷懒,汗都没时间擦,滴答滴答就往下掉。”赵家菊回忆,“当年一个女工发烧40度还在昏天黑地地干活。”

  环境的艰苦、工作的艰辛,对每个人都是严峻的考验,有的人打了退堂鼓。

  刚开始3个月,有几个男工悄悄跑了,但是没有一个女工跑的。

  赵家菊也是咬着牙根挺过来的,“说实话,那时候也想走,但我们出来时,很多人看不起我们,如果回去就会笑话我,总想着熬一熬,铁路总有修完的时候。”

  1965年9月,成昆铁路大会战全面展开,因为二团执行支援越南抗美战争,民工队伍移交给了铁道兵第一新建铁路管理处(新管处),她们跟随新管处转战成昆线上,当时,新管处正在打河西隧道。

  “这才是最累最苦的时候!”赵文英说,她们出来修铁路,每每觉得这是最累最苦的时候,往往后面的工作会更累更苦。

  刚开始,部队照顾女同志,她们负责洞外作业,制作预制块,她们觉得“这个工作的辛苦程度跟挑土方差不多。”

  3个月后,听说女工们也可以进隧道。15班第一个报名进洞。赵家菊是15班班长,她说“当时打隧道,分上下导坑。下导坑有水,领导不让我们在下导坑施工,女子全部在上导坑里作业。我们负责要支拱架,钉模板,往拱顶里面灌混凝土砂浆,还要防着塌方。我们班还连续评了三年的五好班。”

  拌混凝土砂浆,需要水泥、细石子、黄沙,这些都是她们自己背上山,运进隧道的。“那个时候大家都瘦,最胖的也就55公斤,我体重48公斤,一次背两包共100斤的水泥。”赵家菊说,“班里有两个又瘦又小的女工,体重只有40公斤,每次都是背两包。”

  姑娘们后来要求学习打风枪,部队战士手把手地教她们。“风枪我们抱不动,有20公斤重,我们就紧紧地贴在胸口,手托住把手,用胸部和双手的力量,来打炮眼。”赵家菊和赵文英比划着当时的动作。

  “施工三班倒”,她们对记者说,“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当时,我们与铁道兵战士一样,与帝国主义争速度、抢时间,还有人偷偷加班。”赵家菊说,“每次下工时,总有两个女工不走,两个人守得像什么一样,后来我们才知道,她们偷偷接着下一个班继续干。”最后,全部都开始加班,“班长更要加班,上了白班上夜班。”

  就这样,609米的隧道8个月就完工了,而通常则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随后她们参与铺轨架桥,按期完成了在成昆铁路南端的施工任务。
 

  二、参与缔造成昆铁路的“铁姑娘”
 

  在铁道兵西南铁路指挥部编写的《战斗在成昆线上》一书中,有一篇《战斗在成昆线上的女民兵——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五好民兵赵明珍》。

  赵明珍是个家庭妇女,成天在家照看孩子,做些家务。后来,她的家乡要组织一支民兵队伍,到毛主席最关心的地方去修铁路。得知要去成昆铁路工地和亲人解放军并肩战斗,她立即报名参加。

  赵明珍是在旧社会长大的,一个字也不识。到了配属部队施工的民兵连里,她请同志们教她读《毛主席语录》。有一次,赵明珍的腰扭伤了,医生让她休息。当她想起毛主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教导,觉得自己这点病算不了什么。她硬坚持出操、上工。十多个月来坚持天天出勤,同志们都夸奖她。她说:“旧社会我们穷人当牛做马,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是为了我们自己干,为了全国人民干,我一定要发场解放军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好好干。”

  后来,她们民兵连投入了决战,女工们“巾帼不让须眉”,也要求担任打眼放炮的任务。他们扛不动风枪,只得挥锤砸钢钎打炮眼。由于没有经验,第一次,赵明珍的手就被砸了,十指连心,痛得钻心。她默念着毛主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教导,继续坚持战斗。下班后,她和几个同志先在小凳上练了起来。后来又在大石头上画个小圈,一锤又一锤专心专意地练。胳膊酸了,休息一下继续坚持练,她把每一锤都当着砸在帝、修、反的脑壳上,越砸越有劲。练了不久,她就会挥锤打炮眼了,保证了任务的完成。

  赵明珍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工作,被选为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和五好民兵。

  铁道兵参加成昆铁路会战的铁道兵五个师根据会战任务的实际需要,在沿线地方政府支持下,征集了部分民工包括女民工参加了铁路施工,一起打赢了成昆铁路大会战。人们将女民工队伍称之为“铁道娘子军”。

  在铁道兵第十师的一支女民工队伍,有一名为成昆铁路干了五年的女民工,她叫罗光友,她的哥哥罗光燮在中印边境反击战中获得战斗英雄称号。她向哥哥学习,每每在困难面前冲在前头,被誉为“铁姑娘”。

  成昆铁路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壮举。成昆铁路与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宙飞船登月工程齐名,被联合国誉为人类20世纪创造的三项伟大杰作,它们具有人类文明进步的“划时代意义”。

  参加成昆铁路建设的民工大队同志们,英勇的“娘子军”们,你们也是成昆铁路缔造者!

  西南沿线群众不会忘记你们!

  祖国与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作者洪承惠为《成昆铁路大会战》作者

 

  

  
陈列在联合国大厅里的成昆铁路牙雕


 

(编辑:铃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