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我为铁道兵骄傲》征文339 菜  窖(散文)





 

菜  窖(散文)

 

我于1977年参军入伍,当了一名铁道兵。我们铁道兵担负修筑铁路的施工,任务重,劳动强度大,而当时国家并不富有,战士们的伙食标准也不高。听司务长说,部队每天的伙食标准是一类地区五角七,二类地区六角,三类地区六角三,四类地区六角六,五类地区是六角九,六类地区七角二,八类地区七角五。显然,无论哪种标准,都是偏低的。为了让指战员们吃饱吃好,圆满完成国防施工任务,连首长号召战士们发扬“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精神,利用业余时间开荒种地,实行蔬菜自给自足。

     部队来到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驻地土地空旷,黑土壤肥得流油。蒙古族牧民对部队官兵甚是友好,任我们开垦荒地。我们连一下垦出了几十亩菜地。连首长给每个战士下达上交蔬菜的指标为2000斤。战士们利用施工空隙和星期天,有的三三两两推着斗车在草原上捡牛粪、马粪做肥料,有的在菜地除草、捉虫。那时战士们除虫不喷洒农药,用手把虫子一只只、一条条的捉掉。

     功夫不负苦心人。 收获季节快到了,菜地里绿油油一片,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白菜矮墩墩的,重的一捆达十多斤;略带金黄叶的土豆把土拱开了一条条缝,挖出来一看,大颗的重达一两斤;大葱一畦畦,一垄垄,粗壮肥大,煞是可爱。面对丰收,连首长们喜忧参半。喜的是,几十亩地的蔬菜收下来,不是个小数目,可以达到蔬菜自给自足;忧的是,在天寒地冻的内蒙,十月份就会大雪纷飞,蔬菜多了不妥善解决贮存问题,就会冻坏、烂掉,战士们的血汗会随之白流。

     为了解决燃眉之急,连队马上召开党支部扩大会议。连长直入主题: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蔬菜如何安全过冬。请大家当诸葛亮,出主意,想办法,群策群力,想出个万全、稳妥的法子来。不然的话,我们整个冬天只能吃冻菜、干菜、喝盐水了。连长说完,会议室先是一阵沉默,鸦雀无声。与会者有的眉头紧锁,冥思苦想,有的摇头晃脑,抓耳挠腮。继而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的提出趁着天气好,赶紧把蔬菜晒干收藏;有的提出像北方的农家一样,在屋里挖菜窖……但所有想出来的法子都不能达到连长提出的"万全、稳妥"的要求,既不科学,也不切合实际。

     我在连队任文书,负责做会议记录,因而有幸参加了这次"诸葛亮”会。我一边做记录,一边也在想如何让蔬菜防冻,安全过冬的问题。我忽然想到,我们南方盛产红薯,冬天为了贮藏红薯,有的人家在山坡上挖个酷似猫耳洞的薯窖。有的为了防偷窃,就在山上地坪里挖个一丈多深的垂直圆筒,再横向开出猫耳洞似的薯窖,既防偷,又可以收藏到来年的五、六月份。我由南方怎样贮藏红薯过冬,联想到连队的蔬菜过冬,不是也可以如法炮制挖菜窖么?于是我把家乡薯窖的种类、挖制的方法和盘托出。我的发言开拓了与会者的思路,都认为借鉴薯窖的方法挖菜窖、贮藏蔬菜,基本上是切实可行的。但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还须在薯窖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比如先挖圆而垂直的坑,然后向两边分别挖洞的方式,因为蔬菜量多,菜窖所需的空间大,施工过程中取土、吊土不方便,工作量太大,影响工程进度。于是通过讨论,集思广益,形成两套施工方案,一是在斜坡上挖类似猫耳洞的菜窖,又像陕北人的窑洞一样,装上门窗通风透气,这样,施工可以用斗车推土,快捷方便,容易竣工;二是在开阔地挖垂直的筒子窖,每个菜窖五、六十米见方。窖里立有方木架子,摊好木板,货架书柜似的,地面再用树木等各色材料、泥土筑成荆芭封顶防冻。两种菜窖挖好以后,派战士专门管理,把白菜井然有序地放在菜架上,把土豆码放在草垫上,定时翻动、检测。菜窖里面还须通电,配置通风机,通风透气,使菜不易腐烂。

     意见达成统一后,说干就干。任务下达到班排。战士们在完成铁路施工任务的前提下,挤时间,分班次,轮流作业。一个个菜窖挖出来了。

     这样一来,八九月份收获的土豆和白菜,可以吃到来年的三、四份。

后来,还有一种制做酸菜的圆形菜窖,挖制更为简单。先在草地上挖一个直径大约两米,深一丈左右的圆坑。然后把收回的白菜放在太阳底下晒到七、八成干,再在坑的底层放玉米杆,杆上摊放一层菜,撒适当的盐。一层层如法腌制,最后在坑口处放些干草或玉米杆,用土封好。第二年想吃酸菜时,随对挖土取出,只见菜色金黄,无半点霉变,脆而酸甜。用它来做菜下汤,即使是包米渣子、高粱米、窝窝头,也容易下喉。

     离开部队四十多年了,很多事逐渐淡忘,唯有菜窖,难以忘怀。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