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W90】铭刻在心中的援越抗美故事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W90】

 

铭刻在心中的援越抗美故事
 

文/ 援越抗美老兵 何利华 图片采集/王抗林

 

作者心声:

昨天,我终于完成了湖北省枝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宣讲援越抗美英雄事迹”征文的19个小故事的写作,我写小故事的初衷一是为建党百年“宣讲援越抗美英雄事迹”,二是为了告诉后人,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的英雄用生命和热血換来的。

朋友:当你感叹生活不易,怀疑人生的时候,想想为维护世界和平牺牲在朝鲜战场的29万将士,想想長眠在越南的14OO余名援越抗美战士,有什么是不能释怀的?!我已步入古稀之年,身体大不如前,加之双眼视网膜脱落,先后都做了手术,左眼手朮失败,成了青光眼,右眼也仅存O.5的视力,还随时有失明的可能。

在生命残留,视力暂存的情况下,我支撑着完成了这几个小故事的写作,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亊!这些五十多年前发生的故事,都是我亲身经历的,文章平铺直叙,没有风声水起的情节,也没有华丽词藻的修饰,由于时间久远,可能存在一些记忆的偏差,但都是真实的。

致敬那些关注援越抗美战争的朋友!

最后,我想说:我自豪!,因为我是一个有故事的铁道兵。老兵不老!

一支队三大队何利华

2O21年4月25日

我是1968年从湖北枝江应征入伍到了铁道兵二师七团,在广西省桂林市奇峰镇完成了新兵训练后,就和战友们一起,奔赴援越抗美前线的一一中国援越抗美后勤部队一支队三大队。那时,我还未满17岁,就参加了援越抗美的伟大斗争。
 

換 装
 

列车缓缓地停在了广西的一个边陲小镇一一黎塘。小镇,小站,确实太小了,连一条像样的街道也没有,人很少。但谁也没想到,这里隐蔽着一个很大的兵站。我们在这里脱下心爱的绿军装,摘掉红色的帽徽红领章,換上灰绿色的工装,心情不舍是难于掩饰的,七尺男儿甚至痛哭出声,从此,我们就从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变成了中国志愿工程队(后改为中国援越抗美后勤部队)一支队三大队十三分队的一员。由于中国还没对美宣战,只能以工程队的名誉出关,后来听首长讲,灰绿军装有很好的隐蔽作用,美军侦察机不易发现,可减少伤亡。

我们的通讯地址改为广西11号信箱,真形象,11号不就是铁路的兩条轨么!


 




出 关

美帝国主义为了阻击越南的民族解放斗争,实现他侵占整个越南、觊觎中国的狼子野心,派遣美机对越南北方进行了极其残酷的空中封锁,特别是交通干线铁路、公路进行了密集的狂轰滥炸。考虑到新兵团指战员出关入编的安全,支队首长决定:全体人员由汽车运送,星夜出关。

车队行走不开大灯,摸黑行进,可有效规避美军飞机的轰炸和扫射。我们新兵分四排座在车上,底下是背包,我背靠背的是战友廖勇,五十年后谈及此事,廖勇讲:我记不清楚了。也难怪,时隔五十年了,谁会记住这细节?而我记得。车辆行进在简易的公路上,到处是残垣断壁,满目疮痍,轰炸随时会发生。路上到处是弹坑,坑坑洼洼很不好走,好在我们的汽车兵战友们技术过硬,虽然颠簸起伏,闯过一个个炸弹深坑,把我们平安送到目的地。

就这样,我们千人百车车夜出友谊关,奔赴援越抗美的前线!


 




别 墅

新兵补充到老连队的第一站,居然住上了别墅!你还别不相信,确实是真的。这个别墅群是越南为苏联专家修建的,被美军飞机多次轰炸,已经残破不堪,周围布滿了弹坑,最大的直径足有30米,最小的也在10米左右,深度也在10米以上,底部有水,清澈透底。我们这些新兵从祖国和平的环境来到这里,感觉特别瘆人。别墅虽然破旧,但为我连提供了遮风挡雨的地方,稍加修整,倒也气派、舒适,真乃物尽其用。

这里距离我们的施工现场很近。老兵们为了欢迎我们,在别墅大门上挂出了"欢迎新战友"横幅,营区也打扫得十分整洁,我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不是么?部队就是一个大家庭。

真有意思,在异国战地我们居然住上了别墅。


 




班 长

到了老连队,我被分到了十三连一排五班,我很兴奋,因为五班是全连的标兵班,班长陈恭悦更是名人,他是我们铁二师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战士标兵。

班长是1965年入伍的荆州江陵兵,文化不髙,但特别爱学习,一有空闲,就拿起毛主席的书认真硏读,不认识的字也能向战友们讨教。班长非常关心我们新兵的成长,帮战士们建立了一帮一“一对红”互帮互学机制,经常与我们促膝谈心,解除我们的困惑及生活中的困难。在施工、战斗中,班长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哪里危险哪里上,哪里困难哪里闯,不怕苦不怕死,在班长身上我们看到了雷锋的影子,看到了无数英雄的具体的真实体现,这是一种精神!我暗自下定决心,要向班长那样,努力向老兵学习,敢于吃苦,积极工作: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没多久,班长提干调到师政治部。1992年我在荆州偶遇班长,我激动地问道:陈班长,还记得我是谁么?班长沉吟片刻说;你是何利华!我们相处数月,分别二十多年,他能一口说出我的名字,可見战友情深啊!

 




战 友 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时间在1969年初夏的一天,为了确保战时前方的物资供给运输得万无一失,连长带领我们班对新修的一条铁路例行检查,主要是看道钉是否脱出,拉杆是否松动,道砟是否充盈等,正当我们开展巡查不久,远处响起"啪-啪-啪″三声枪响,这是观察哨发出的防空警报。情况紧急,连长指挥我班战士迅速撤到了路基下的一个涵洞里,连长让战士们紧贴洞壁,站在涵洞中间,自己则在靠近洞口一侧,用自已的身体挡住有可能击中的弹片!

敌机俯冲而下,在铁路沿线扔下大量的钢珠弹。我高炮部队及各营高机连奋起反击,敌机仓惶逃走。炸弹爆炸声在洞外此起彼伏响着,特别是钢珠弹杀伤力很大,一箱钢珠弹可覆盖一平方公里的地,平均一平米一颗,地面人畜很难幸免!敌机飞走后不久,兩声枪响解除了警报,我们相继走出涵洞,一看洞口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弹坑,用手一挖,挖出一颗颗滚圆的钢珠!

连长用身体为战友挡炸弹,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感动了我们,他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我们,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战友们群情激动,一致要求为老连长请功!后经团党委批准,连长荣立了三等功。

虽然事隔多年,我依然对老连长满怀崇敬,我觉得:

这就是人民军队的官兵爱!

这就是生死与共的战友情!


 




给 水

谈到"给水"一般人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对当过铁道兵的人来讲,给水有着很深的内涵,人流汗后,需及时补充水分,机械发热也需水来人冷却,打风枪要水,浇注混凝土要水。水对我们至关重要。这就在铁道兵部队有个“给水”连、营的建制,他们的具体任务是“保障部队用水以及水源安全,并且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无偿向地方政府提供水文技术资料,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在遇到重大地质环境困难时,充当水源地质勘探队伍填补中国水文地质勘探的空白。”在抢修克夫到太原铁路便线的日子里,我们一直受到水的困扰,营地周围的几处水源,多被敌特投毒污染,根本不能饮用,食堂用水及战士们的日常用水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单靠净水片处理的水远不能满足部队的需求,团首长闻讯后,速派给水连予以支援。自此,每天上午有一辆装满山泉的给水车驰进营区,受到了全连官兵的热烈欢迎,战士们喝甘甜清冽的泉水,欢呼雀跃!按人发放每人一桶水,包括了一天的饮用,洗漱,虽然略显紧张,但我们觉得知足,不知这水取自何方?只觉得沁人心脾,人间甘露!

从此,我记住了还有一支这样的部队一一给水连。


 




负 伤

怎么也没想到,我负伤了!

那是在一次拆架桥机的施工中,班长交给我的任务是收集架桥机上拆下的大销钉,大销钉确实很大,有几斤重,呈手枪子弹型,我把散落的销钉收集到一起,以便后期汽车装运,这活很轻松,其他战士则在班长的带领下,逐节拆除架桥机吊臂,挥舞大锤拆除销钉,使吊臂的钢抅脱落,整体装车。没曾想,不幸的事发生了:

施工中,我看见一个销钉掉在铁轨旁边,正伸手去捡,不料一根支撑架桥机的枕木被敲击的震动应声落下,狠狠地砸在了我捡销钉的右手上,当时就鲜血直流,疼痛难忍,真是十指连心啊!由于当时全团正在开展安全生产活动,这件事不便声张,悄悄找来卫生员,简单作了包扎处理了事。很久以后才发现我的右手小指已严重变形,不能伸直。后经诊断:为骨折畸形愈合。

这是我在越南战场负的一点小伤,我常在想,这点小伤,较之那些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们来讲,算个什么呢!


 




嘉 奖

我们连临时借住的苏联专家别墅群周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弹坑,大的直径约三十多米,小的也有十多米,呈漏斗状,很深!底部有一汪清水。弹坑四周均为浮石,非常软松,一般人只能望坑兴叹,“浪费了这个洗澡的好去处”,但弹坑太深,无人敢贸然涉足。

人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世上还真有胆子大的,偏有三个战士,相约到弹坑去洗澡,不曾想,下去容易上来难,他们被困在了弹坑底部,下面沉积的厚厚一层淤泥将他们越陷越深,情况十分危急。听到他们的呼救声,我们班几个战士迅速拿上背包带,赶到弹坑边,把数根背包带连接,投向了被困战友,逐个将他们拖出了泥潭,终于化险为夷。

他们三人不但洗澡未成,反倒成了三个泥猴子。事后,他们受到连长的点名批评,而我们几个参与救援的战士受到了连队的嘉奖。这是我在连队受到的第一个嘉奖哟!


 




拼 博

1969年上半年的一天的晚上,我们一排接到上级的指派,到克太便线卸道砟,每四人一组,每组卸一节火车皮。我们行进在漆黑的夜幕中,刚到指定地点不久,一列装满道砟的列车缓缓停在了我们身边,由于当时美军飞机随时会沿铁路线袭扰轰炸,我们做好了严格的防空管制,现场不准髙声讲话,更不准使用任何照明器具。紧张的卸车战斗在悄无声息的进行,两人一组在车箱的前、后,工具是特制的有五根齿的掀,两人配合,一人持掀把道砟往前推,一人拉着掀上的绳往车下拽,一来二去,循环往复。汗水顺着脸上、背上、裤腿直往下流,谁也没有叫苦叫累,道砟在我们手上逐渐减少……。因为列车在此只能安全停留一小时,仅仅一小时啊,到时间就要开走,不管你卸完与否。我们拼尽全身的力气,一掀一掀把道砟卸下车,没有时间擦去满脸的汗水,虽有水壶也顾不上喝上一口,拼命卸着道砟。长时间的机械动作,使我产生了一种幻觉,双臂和双腿好像已不属于自己,就似机器人一样,完全麻木的机械运动着﹒﹒﹒﹒﹒﹒

列车按时开走了,战友们全部瘫倒在卸下的道砟上,许久不想动弹。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拼博"?我的回答是,今天的卸车战斗就是在拼搏,我觉得“拼搏”的含义就是:拼了命去搏一搏!。

返回驻地时,天已破晓,东方曙光照耀着我们这群迟归的拼搏英雄!


 




“照 壁”

这里说的"照壁",不是过去大户人家门前的雕饰墙壁,显示其髙贵、富有、私密。

参加过援越抗美的战友们都知道,我们每个班的大门两侧设置了照壁,确切说:就是当时流行的语录牌或警示牌,各具特色,十分醒目,时刻激励和提醒我们要践行自己的入越时的誓言。这些“照壁”成了营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由于我粗通文墨,我们班照壁的设计、文字临摹和雕琢施工就落在了我的头上,其它战友则四处寻找白色石头,以备填充字型。根据班长的意见,我们采用石灰和泥巴参合在一起修筑了一个高1.5米、宽有2-3米的干打垒照壁。我又用传统的九宫格手法,将当时最时尚的一条:“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的标语从书刋中放大数倍,然后逐字用铁铲镂空,填上战友们捡来的白色石头,非常醒目、壮观。各班都风格独具,繁简不一,由于我们班照壁设计精致美观大气,受到了连首长和战友们的一致好评。

连队休整期间,我们还在临近的几个山丘上雕出了"打倒美帝"字样字型硕大,非常亮眼,美国飞行员应该清晰可见!

由于我的表现突出,1969年5月4日我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猫 儿 洞

如果有人问我:你见过猫儿洞吗?你钻过猫儿洞吗?你挖过猫儿洞吗?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见过!我钻过!我还亲手挖过!

战争就是杀戮,从来不是什么美好的事情。越南战争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战争,这场战争以美军撤离越南而告终。整场战争之血腥惨烈不输于任何一场战争,美军在整场战争中各种武器装备使了遍,其中有一些相当的恐怖邪恶。尤其是敌机投下的菠萝弹是依靠自身携带的大量钢珠杀伤暴露在外的有生力量。因该弹外形酷似菠萝,因而有菠萝弹之称。弹长80毫米,重800克,内装30%的TNT和70%的黑索金混合炸药150克。弹壳上嵌有250颗小钢珠,钢珠直径6.3毫米。弹体的尾部斜插着6个金属的弹翼,犹如长在菠萝上的一片片叶子。越南战场上,美军往往利用B-52轰炸机在方圆400码的区域内投入1000枚菠萝弹。这些菠萝弹一旦爆开,25万个致死小钢珠可以穿透射程半径内的所有物体。这画面是何等触目惊心。美军还投放了大量的番石榴集束炸弹,它比菠萝弹更加的致命。每枚母弹载有640颗到670颗BLU-26子炸弹,每个子炸弹又装满300颗钢珠,一颗番石榴集束炸弹可以在触地瞬间向四面八方射出20万片碎片。装载番石榴弹的B-52轰炸机,只需一架,750万颗致死小钢珠就能遍布略微小于一平方英里范围。他们还投掷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弹、白磷弹等极其邪恶现在已经被国际社会禁止使用炸弹。

为了确保援越抗美部队的有生力量,部队都在驻地筑建了各种形式的防空设施,最为常见的就是因地制宜的防空洞。我们连在越南寨髙的驻地,有很多馒头般的山丘,是挖防空洞的好地方,邻近我们班的山丘,尤为适合挖掘,可谓得天独厚。我们把这种防空洞称之为“猫儿洞”。根据连部要求,必须一人一洞,尚缺的班排必须尽快补齐。由于猫儿洞有着不可替代的防空作用,能有效避免美军钢珠弹,菠萝弹及空中扫射造成的伤亡。在老兵的指导下,我们凣个新兵开始着手挖一个属于自己的猫儿洞,基本要求:洞口不宜过大,呈∩字型开挖,直径约三米左右后必须朝左或右90度拐进约一米深即可。虽然越南山丘的士质很适合挖洞,但挖掘的过程也充满艰辛,口上洞体很窄,十字镐和铁锨派不上用场,只能用工兵铲和自制的小锄头掘进,更令人头疼的是,这么多的土难于从洞中运出,有人想了个办法,在洞中铺上兩根园竹,如同铁路的两条轨,拖起士来轻松多了。这个小发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猫儿洞种类很多,有单兵的,二人的,还有多人的,我们在猫耳洞里面预留坐墩,随时进入里面能让坐卧得舒服一些。样式也大同小异,有的洞口还做了装饰,蔚为壮观!

猫儿洞。对于在战争环境下保证有效战斗力,避免伤亡,深挖洞的战术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六 守

在拆除架桥机的施工战斗中,我的右手受伤,连队首长安排我到寨髙我们连的老营区留守。

所谓留守就是守护我连营区的安全,确保不被人畜损坏。

临行前连长特意嘱咐我,要照顾好指导员的生活起居和安全。指导员杨彪63年兵,个子蛮高,身体瘦弱,他是第一批入越的人员之一。我虽然答应了连长的要求,但内心却十分忐忑,这样的重任我能完成么?毕竟当时我还是个不满十七周岁的娃娃。

我吃过早餐,带上中午的干粮和水,踏上了去连队驻地的路程。一路上,到处是弹坑,路况很差,加上不熟悉路线,深一脚浅一脚,靠着仅有的方向感向前进发。一直到傍晚,终于找到连队驻地,见到了指导员楊彪。

指导员简单问了一下前方施工情况,热情地帮我铺好被褥,从此,我就和指导员一起住在了连部。

指导员是湖南常德人,他博学多才,十分健谈,对战士们也很和蔼。我每天的住务就是往返炊事班取回指导员的一日三歺,保证热水冷水供给,并打扫连部内外卫生,当时的炊事班仅留了一个洪姓广东老兵,另个一个养病的战友与老洪同住。我们四人就是留守的全部班底。

夜幕降临时,拾导员打开了话闸子,开始了天南地北的聊天,还给我讲了许多援越抗美的战斗故事和英雄人物,如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排弹英雄向成湘,重伤不下火线的一等功臣吳以先等英雄事迹。有时,指导员还借着矿石灯的微光,教我拆卸和保养枪支,凣个晚上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已能熟练的折装班里冲锋枪和五四式手枪了。

每天上午,指导员都会带上我巡查每一间营房,由于隐蔽防空的需要,各班居住都很分散,20来个班走一圈也要一兩个小时。有时指导员还会领着我去参观访问邻近配属铁道兵的髙炮部队,高炮的战友们很是热情,带我们参观营房,认真介绍情况,有时还会留我们共进午餐,指导员很随和,也就客随主便了。我对高炮部队的战士非常佩服,敌机轰炸时,他们总是冲到前沿阵地,迎着敌机的俯冲和轰炸开炮!援越抗美斗争中,高炮部队牺牲最大,那些战友永远地留在了越南。

我跟着指导员每次外出,除了背上铁把冲锋枪外,指导员还将手枪挂在我的肩上,我暗自高兴,还有点小得意,感觉自己成了一个威风八面的双枪将。

 

见 面 会

随着外出施工班、排的归建,各路"诸侯"欢聚一堂,新兵老兵相识雀跃,场面很是动人。

这是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收获友谊的季节,连首长决定:召开一个全连指战员的见面会,还指示各班必须至少出一个节目,以活跃连队生活,使这次见面会更显喜庆。

会场设在我们连的篮球场,茂密的竹林将球场团团围住,很是隐蔽。

战时的篮球场虽然没有现代球场的排场,但也十分讲究,地面非常平整,是战友们没有空袭时施工之余唯一业余活动的场所。这天傍晚,各班依次进入了会场,主席台方向亮起兩盏硕大的矿石灯,把整个球场照得雪亮。先是各排拉歌,嘹亮的歌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紧接着连里宣传演唱组的战友们表演了他们的拿手好戏:对口词、诗朗颂、三句半等战士们喜闻乐见的节目,赢来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开心的笑声。

然后由各班新战士表演节目,有的唱支歌,有的说段诗,在大家的关注下,我代表我们班唱了一段革命现代京剧巜红灯记》选段“临行喝妈一碗酒”,也受到战友们的欢迎!

观众席后,有一个神密的人物,他叫李明显,是七团司号长,他今天来参加见面联欢会负有为团宣传队物色苗子的住务,当晚就看中了我,当然,这件事情我也是后来知道的。

演出结束后,连首长和各排排长、副排长依次走上前台作了自我介绍。晚会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声中结束,两盏矿石灯依然雪亮,照在战友们兴奋、愉悦的脸上,绽放着青春的红光。


 




作者简历

何利华,1951年出生,湖北省枝江市人。1968年入伍到铁道兵七团,参加援越抗美至1970年,凯旋回国后随部队奔赴襄渝线,1973年退役回湖北枝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曾任药剂科主任,后兼任医务科主住及医政专干等职务。2O10年退休。



美篇制作:王抗林


美篇链接:点击查看

 

编辑:乐在其中     审编: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