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援越抗美的回忆(九)、(十)



 

  援越抗美的回忆(九)、(十)
 

  九、饺子情

  援越抗美战争进入67年,是敌机自65年,66年后,轰炸我辖区重要交通枢纽的第三个高峰期。六团司令部率部队前移至北江、北宁地区,团部驻扎在北宁一座大型庙宇附近。电台则移至与司令部对面的北方隔丘陵山包一侧……在我们电台宿舍的附近东侧,有一家母子三人的越南老乡与我们近在咫尺而居。这个母亲有两个儿子,我们听她喊大儿子时的越语音叫“忒”,他的小儿子活泼开朗,经常剪一个小光头。所以,我们就叫他小光头。这家男人牺牲在越南南方战场上。加上越战期间,越南人民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他们的家里几乎空房如洗,生活十分困苦清贫……我们和他家有缘相邻,朝夕相处,军民关系处理的极为融洽。我们还时不时地帮他们家做些事情……那时候,团管理股李股长,山东人,48年参加革命,对官兵生活十分注重关心。他除了食堂日常生活的改善外,每逢周末,他都会让食堂杀猪包饺子。按科室单位分别把面粉和饺子馅领走,以班组为单位,自力更生,自包自煮自食。以生活促欢乐,官兵们边包边煮边吃,热气腾腾,欢歌笑语,开心无比。整个营区里处处呈现一派幸福生活的勃勃生机。是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讲,这种生活氛围从另一个侧面起到了鼓舞官兵们在艰苦环境条件下的精神风貌和斗志的激励作用呢……这家越南老乡也会为我们的乐而乐,欢而喜。她的两个儿子,特别是小光头更是喜出望外,似乎很自然的嗅到了未食先有的饺子的味道……我们每次当然都会毫不吝啬地把一大盘香烹烹的饺子送到他们家中,好让他们与我们分享饺子的美味……日久见真情,时久知人心……他们一家三口人,每天见到我们,也都会主动友好示意……在我们撤离越南启程回国的那天凌晨,他们一家三口人也都早早的起床,并由母亲手持一盏油灯,两个儿子依偎在妈妈身边,依依难舍的目送我们背起背包起程……

 


 

  十、防空洞·炮弹皮·照明弹

  随着援越抗美战争的形势发展,我们六团的部队,开始从入越初期的第一个驻地朗那,向战斗更加激烈的地区延伸前移。我所在的四营移至克夫驻扎。这里和朗那的地理环境位置有着天壤之别。朗那四面环山,且高山林立,隐蔽性强,利于部队防空。而克夫所承担的任务区域近似于平原,只是部队驻扎的地方,有一些丘陵式山包。相比朗那来讲,不利于部队防空袭隐蔽。所以,上级要求在驻地附近构筑一些简易的防空工事与设施。主要是挖出一道道与营房宿舍相连,向外隐蔽延伸的沟坎。长短不一,以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离开营房30~50米不等。沟深50公分,宽40公分左右。也有深些宽些的。然后在沟的两侧挖出一些猫耳洞,便于隐身。营部首长会在壕沟顶头处,挖出一个几米见方的地方,上面辅上枕木,枕木上辅张油毡防雨。然后用土堆在油毡上面,约几十公分厚。再在洞的顶端摆放一些绿色植物,以为防空伪装。通信员会在防空洞辅设一条被复线与总机相连。电话机随来随装,并随着防空警报解除而拆除。就这样,一个微型战地临时指挥所就算大功告成了……我清楚的记得,有一天上午十点左右,敌机来袭,我炮兵部队迎头对敌机予以回击。不时的会有炮弹皮落在营地。而此时此刻,六团丁体仁政委来四营调研指导工作。他站在离洞口的几米处与教导员景维魁交谈。我时任通信员。职责要求我,必须马上让他俩进洞防避。首长说,小鬼,没关系的。说着说着,又是一阵炮击声传来。我不容分说,把他俩连推带请的推进了防空洞。说来也巧,就在我们走进防空洞的那一刹那,一个长约40公分,中间宽约20几公分,两头尖的炮弹皮直插二位首长的原站位处……防空警报解除后,二位首长拿着那片足有数斤重的炮弹皮说,看来防空不能有半点的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啊!一定要教育广大指战员,积极防空,保护好自己。告诉他们积极防空决不是怕死,而是积极的防御和有效的保护自己……也就是这天夜里,敌机对我们施展疲劳战术,我数了一下,从晚上七点到次日凌晨七点,敌机来了十二次低空飞行袭扰……那还有睡觉的时间呢……我记得大约凌晨四点多,有两架敌机超低空飞行,那声音撕心裂肺,令人震惊。突然,敌机一前一后的向上拉升。霎时间,营部北侧克夫车站上空,敌机投下了一颗照明弹,亮如白昼,这是为另一架敌机投弹,提供清晰的目标地理位置。我是入越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目睹敌机投掷照明弹。看到这个照明弹骤然间能使深夜如白昼一般,我的心里或多或少的有种惊慌与不安……
 


 

  作者简介:包金亮,1964年11月入伍,曾任铁道兵第六团司令部电台报务员,保密员;铁二师司令部保密员,参谋;历任油田压力容器制造厂党委书记,石油化工厂党委书记,胜利油田清河采油厂党委书记,油田新闻中心党委书记;技术职称:教授。荣誉称号:省模范转业军官,省优秀思想工作者,油田标兵,劳模,模范共产党员,一等功臣等荣誉称号。传媒宣传情况:主持工作的企业业绩,人民日报海外版予以报道,美、英、日、澳等国曾来函致贺,试图建立业务往来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