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风采

 退休前的答卷 ——记昆明油溱总厂党委书记杨正禄

  

退休前的答卷 ——记昆明油漆总厂党委书记杨正禄




 

  (人物简介:杨正禄,男,汉族,1941年11月生,云南省嵩明县人。中共党员,中专文化。1960年1月入伍,1960年3月至1961年2月在解放军总后第二汽车拖拉机修理学校一连学习任学员班长,1961年3月先后任铁道兵二团修理连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1965年2月任政治处组织股干事,1967年10月任汽车连指导员,1971年8月任政治处组织股股长,1977年11月任政治处副主任,1979年12月任政治处主任,1983年3月转业先后任云南水泥厂副厂长、党委书记,昆明白水泥厂党委书记,昆明油漆总厂党委书记。

  2002年退休。1996年获昆明市“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称号,1996、1999年获昆明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00年获“昆明企业优秀党委书记”称号。昆明市官渡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昆明市第十届人大代表。)

  一

  1996年底,昆明市委工委一纸调令,将杨正禄从昆明白水泥厂调到昆明油漆总厂。职务还是党委书记,收入却是天壤之别。前者是昆明盈利大户,个人收入丰厚。后者亏损严重,收入完全没有保证。用干部工人的话说:“咱杨书记从米箩掉进了糠箩呐”。

  个人得失如此反差,也在考验着一个共产党员,考验着一个曾经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的老兵,考验着一个距退休仅仅还有五年的党委书记。像又一次走进考场,杨正禄会交出怎样的答卷?

  二

  昆明市委工委和市重化局的领导把杨正禄找去谈话,除了介绍油漆总厂的基本情况外,就是征求他的意见。面对上级领导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杨正禄只有一句话:服从组织决定。

  走进油漆总厂,一切比领导介绍的情况还要糟糕:资金短缺,债台髙筑,工资拖欠,人心浮动,人才流失,制度废弛,生产经营困难,干群关系紧张……杨正禄心里想,再困难也没有援越抗美那几年困难吧。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后,杨正禄在厂党委会上提出“克服困难,敢于挑战,把厂党委建成坚强领导核心”的五条措施。这些措施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突出的特点是极具针对性。例如,过去厂党委内部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不好,个别人霸道的工作作风使整个领导班子变成了一潭死水。措施首先从这里着手,强调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不容任何人破坏,厂内的重大问题必须经集体研究决定,决定了的,分头去办。办理的结果要有反馈,办事的程序不能颠倒,决不允许个人说了算,更不允许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强调党内团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强调光明磊落,不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搞自由主义。强调立党为公,不搞以权谋私。强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事管人。从此,一个死气沉沉、濒临瘫痪的油漆总厂在杨正禄及其党委一班人的带领下,负重爬坡,艰难前行。

  三

  昆明油漆总厂始建于1958年。在大跃进年代曾得到过国家和云南省的大力扶持,也曾有过不俗的业绩。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员和建制不断扩大。五个全民分厂、两个集体分厂加上科研、汽车运输、销售等十多个单位的人员,到杨正禄上任前已达1000多人。因人设岗,人浮于事,无所事事的情况在厂内随处可见。而产品、产量和销售的规模不见增长。1996年底工厂亏损409万元,各种外欠款达1600多万元,厂里历年从银行贷款共计4600万元,不要说还本,就是偿还每年发生的近600万元利息也就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样的状况不要说竞争力,连基本的正常生产都难以维持。怎么办?减员增效势在必行。减员?让职工下岗?这些词现在的大街小巷谁都耳熟能详。可当时在油漆总厂一传开,就像热油锅进了水——炸了。一时间议论纷纷人心惶惶。全厂的

  目光都盯在杨正禄身上。杨正禄不愧是位老政工,他曾在援越抗美的战场上,从政治处干事的岗位到汽车连当指导员,把高度分散下的全连干部战士团结起来,出色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他曾在当组织股长的时候带领工作组下到后进连队,帮助连队总结经验,很快改变面貌,走进先进行列。转业在云南水泥厂和昆明白水泥厂任党委书记的经历,更丰富了这位几十年的老政工的经验。他从全厂各种纷繁杂乱的事务和议论中紧紧抓住一班人这个关键和龙头。他认为,只要党委一班人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企业最怕一班人七和尚八样腔,各吹各的调,力不往一个方向使,那工厂不乱才怪。为此,他组织党委一班人深入学习党的政策和上级的有关规定,把工厂的家底交给一班人,交给全厂每一位职工,发动大家建言献策。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由厂长牵头,对全厂设岗定员提出方案,方案上上下下几经讨论、修改、充实、完善,最后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职代会通过的改革方案变成了全厂职工的意志,深入广泛的宣传发动使每位职工都投入到改革的洪流,耐心细致地思想工作使大家认清了下岗分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者上,庸者下成了全厂舆论的焦点,到竞争上岗这个环节,虽然也碰出了点零星的“火花”,但两批先后下岗158名人员按预定方案顺利地实现了分流。他们大多根据政策并按照个人的心愿,或提前退休,安度晚年;或买断工龄,另谋高就;或停薪留职,自谋职业。工厂成立服务公司,组建施工队,把油漆产品的销路由自己的队伍延伸到建筑工地。成立再就业培训中心,对暂时找不到工作岗位的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结业提供岗位让他们选择,职工对这个岗位不满意可以不去,但提供岗位的机会只有两次,两次不接受工厂给的机会就没有下一回了。这样的无情调整和有情操作,使每一位职工都经受了改革的洗礼。从此,油漆总厂摆脱了人浮于事的沉重包袱,迈开大步前进了。

  四

  以杨正禄为党委书记的昆明油漆总厂的领导班子里,开始一年多没有正式任命行政一把手。这样的人事安排无疑加重了杨正禄的责任。生产经营的难点是党委工作的重点,产供销的每一个重要问题的解决,杨正禄责无旁贷,他必须冲锋陷阵。没有流动资金,他到化工系统的兄弟单位——宜良氮肥厂借来200万元。市场上岀现假冒“中华牌油漆”,对油漆总厂正牌货及其销售造成严重冲击。杨正禄带领党政部门有关人员,将调查的情况向市工商、公安机关汇报,多方配合迅速出击,把假冒品牌逐出了市场,大大改善了工厂的营销环境。

  销售是企业生产经营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销售也是一线这样的认识高度,油漆总厂是在发生两名营销人员携巨款外逃的大问题后才认识的。针对过去发生的问题,厂党政班子重组营销队伍,把思想正派,业务精干、有活动能力的同志选进营销队伍,进行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在分配上把销售数量和工资奖金挂钩。在销售地域上分片包干,并定期轮换。在销售发生困难的日子里,杨正禄带着销售人员跑遍了云南

  的东西南北,还到贵州、四川、福建、广东等省以及越南和缅甸等国家去推销。“中华牌油漆”优质优价和优良的售后服务,使昆明油漆总厂的信誉和知名度迅速在中华大地和东南亚各国声名远播。

  五

  转眼五年过去。从1997年至2001年底,油漆总厂以每年还债500万、减亏300万并略有盈利的速度前进,生产经营步入了正轨,每年扭亏增盈的责任目标均告实现。一个新班子,一批后起之秀成长起来,一个规划搬迁、盘活存量资产的宏大蓝图交给了他的接班人。

  这就是杨正禄退休前五年,在昆明油漆总厂没日没夜地打拼,向党和人民交出的答卷。也许,这份答卷不算辉煌,但岁月的沧桑在他的额头留下了皱纹,清瘦的脸膛上显出少有的轻松。他面向苍天,问心无愧。

  (作者:姚尚明 原铁一师二团 原载《他们从军旗下走来》2008年9月长江文艺出版社)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