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风采

铁道兵历史文化的传播者

  



铁道兵历史文化的传播者
 




 

 2018年3月19日,捧着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彩云之南的铁道尖兵》这本书,看着主编张之明的名字,我的思绪一下穿越到孩提时代,穿越到1974年,在北京密云水库旁,燕山山脉的古长城脚下……

  那时我才8岁,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三人去部队探亲。我父亲是铁道兵第十三师61团13连指导员,他们部队驻扎在北京密云燕山山脉古长城脚下,在密云水库旁的石城公社王庄村修建京通铁路大桥。这里夏天气温高达37、38度,冬天零下20多度,部队驻的营房都是临时搭建的简陋房子,天寒地冻,滴水成冰。营房前面有个篮球场,铁兵叔叔休息娱乐就在这里打篮球、下象棋,我们兄妹三人时常去看热闹但又无法参与。而每天抬头就看到的古长城雄伟壮丽,很想去爬一下,但我父亲又不同意,说我们人太小了不安全。后来父亲休假带我们去了天安门广场,参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故宫没开门,便转车去了北京动物园。动物园面积很大,我们都走累了都还没看完。由于弟弟年龄小,对动物产生过敏,发烧而导致肺炎,我们回到连队找卫生员张之明叔叔看,张叔叔给弟弟打了几天针药,共计8针便治好了弟弟的肺炎。后来张叔叔想抱我弟弟,我弟弟还“记仇”不让他抱,那8针成了我家与张叔叔之间永久的记忆。

  1974年秋天我父亲转业,离开部队那天张叔叔亲自把我们一家人送到密云火车站。自那以后,44年过去了我再没见到他,但家里现在还保存有张叔叔年轻帅气的戎装照片,绿军装的衣领上还补有补丁,可见当年的铁道兵是多么的艰苦朴素。

  我从书上得知张叔叔1952年12月出生在云南祥云县刘厂镇江尾村,是回乡知识青年,1970年12月入伍,成为铁道兵十三师61团13连的卫生员。1973年10月张叔叔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襄渝铁路和京通铁路的修建,7次获得部队嘉奖,1975年4月退伍,1978年8月毕业于昆明医学院,被分配到祥云县卫生系统工作,享受部级劳动模范待遇,曾受到过中央领导的接见;2012年从县人大的岗位上退休。

  退休后的张叔叔没闲着,一直在为传播铁道兵历史文化而忙碌着。《彩云之南的铁道尖兵》这本书是由张叔叔主编的,2014年11月16日正式发行。书中收录了78名铁道兵战友撰写的88篇文章,还搜集到1948年至1978年入伍战友在部队以及地方地厅、师级以上表彰的50多名先进个人的资料,采集了600多幅老照片……他们都用亲身经历讲述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那时,一代代铁道兵人背井离乡,志在四方,艰苦奋斗,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不惜奉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甘于奉献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永远学习和敬仰!

  今天我重新翻看这本书,是因为4月份要走青藏铁路去西藏旅游,想在旅游专列上写下我与铁道兵的那些故亊,再发到朋友圈。于是,我从父亲那儿要来张叔叔的电话号码,给他发了短信过去,逗张叔叔说我是小他13岁、1974年分别的13连老战友,张叔叔猜了半天才想起我来。原来张叔叔这些年为筹建云南祥云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历史文化陈列馆,一直在收集整编铁道兵的历史文物和英雄事迹而忙碌着,我也便主动将父亲珍藏了几十年的援越抗美老照片(电子版)无偿捐赠给张叔叔。张叔叔非常高兴,说陈列馆正好需要这些珍贵的照片,它们将进一步充实陈列馆的内容,让陈列馆增色不少。

  去西藏旅游的路上,在奔驰的进藏列车上望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高山,我仿佛看到了张叔叔伟岸的身影;那连绵不绝的山峰,在我的眼里就是威武的铁道兵战士,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开赴新的铁道建设战场。我的思绪久久地停留在从前,随手便在手机上写下我与铁道兵的那些故事,发到微信朋友圈,结果一下就被张叔叔原版转走,编印在了《燃烧的岁月》这本书上,等他定完稿后才告诉我,使我既激动又后悔,自己写的东西居然印上书了,可惜写得不完善,而且还有错别字。
 


 

  2018年7月31日,在美丽的彩云之南大理祥云县鑫海庄园,张叔叔他们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云南铁道兵文化联谊会、大理州老战友和青年农民企业家的支持下,云南祥云铁道兵历史文化陈列馆终于建成了。该馆占地300多平方米,共分为5个展室,展览内容丰富详实,图文并茂,文物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人文价值和励志价值。它将激励着人们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当天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和《燃烧的岁月》一书的发行仪式。张叔叔是这本书的主编,他寄过来几本无偿送给我家看,书中详细记载了云南祥云县铁道兵修建过的铁路线、铁道兵部分牺牲战友名单、人民功臣和先进代表、战友捐赠的实物图片。其中张叔叔个人捐赠的最多,还有老铁道兵写的诗歌、书法作品。第338页至342页是我写的内容,题目叫《铁道兵情怀》。书中第10页3张有铁道兵援越抗美烈士纪念碑的照片是我家无偿捐赠的,第215页和216页是介绍我父亲当铁道兵的亊迹和我家捐赠的6张历史照片。我父母看了这本书后很高兴,父亲说他自己的亊迹也印上书了,而我认为这是对我父亲最大的精神奖励。父亲一直对当年援越抗美的亊情保密,不让我们往外传,前几年我说把老照片捐给博物馆,我父亲和家人还顾虑重重,怕给国家造成不好的影响。今年知道国家把援越抗美写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后,我也大胆地把父亲当铁道兵所经历的全部事迹写出来给亲戚朋友分享,结果反响很大,都说当铁道兵好艰苦哦,纷纷向我父亲致敬!也有人说我们这个家庭太不容易了,终于苦尽甘来。而我则认为我家只是千千万万铁道兵的代表之一,全国还有无数的铁道兵家庭当年以“舍小家为大家”的铁兵精神而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但他们都无怨无悔。
 


 

  新时代更需要提昌和发扬铁道兵“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8月12日收到张叔叔寄来的几本《燃烧的岁月》,第二天我就转赠给陈勇老师一本。陈老师1980年代曾在我的母校中江中学教英语,后来考上翻译,被派往肯尼亚担任中国援助肯尼亚专家组英语翻译,在肯尼亚建筑工地上工作了整整两年半,与工地上的中非工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国后,他一直当翻译,因商务和工程先后去过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陈老师还是个“超级火车迷”,对任何与火车有关的东西都感兴趣,他还考察过1970年代我国援建的坦赞铁路。当然,对铁道兵的故事他更感兴趣,因为他有一个舅舅在1970年代也是一名铁道兵战士,1975年退伍后回到什邡老家务农。后来,什邡的金河磷矿引进一批先进的风镐,矿上的矿工不会用,听说他曾当过铁道兵,使用过风镐,领导就登门前来请他出山,他便重新参加工作,来到金河磷矿,一边当领班,一边培养徒弟,教会了很多矿工使用风镐,大大提高了掘进效率。说到这里,陈老师眼里充满了崇敬和自豪,但他遗憾地告诉我,几年后,他舅舅却病倒了,一检查,原来是矽肺病;这种病常见于矿工,尤其是掘进工人,由于长期吸入大量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是一种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自查出这个病不到两年,他舅舅就去世了。

  陈老师深情地说,他对铁路的特殊情结就是他舅舅给他结下的,就是铁道兵给他结下的。他将认认真真、一页一页地把这本书看完,并将通过自己的途径,用车迷的方式把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精神传给全世界的火车迷们。
 


 

  2019年7月祥云县关爱退役军人协会成立,张叔叔当的会长,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关心关爱退役军人工作外延的作用,在党和退役军人之间架起了桥梁纽带。

  为了更好地帮扶困难退役军人,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宣传退役军人先进事迹,祥云县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于2020年4月15日成立首家乡镇协会分会理事会普淜分会,4月16日成立云南驿分会,4月18日成立刘厂分会,4月28日鹿鸣乡成立分会,并计划于5月20号前完成10个乡镇分会的建立。

  未来五年,祥云县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将寻访人民功臣与退役军人党务工作者,编辑出版《祥云人民功臣》和《祥云县退役军人党务工作者》,向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献礼;寻访退役军人在就业创业中的先进典型,将其先进事迹编写成书;组织开展英模宣讲进学校、进机关、进工厂、进农村,传承红色基因;编纂祥云县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会员名录;拟投资2000万元创建祥云县退役军人历史文化博物馆,现已到位资金1500万元,争取在2023年前建成,届时将向社会无偿开放。
 


 

  让我们都像张叔叔那样热心传承铁道兵文化,弘扬铁道兵精神;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铁道兵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国家、为人民所作的奉献和牺牲。

  2020年4月于德阳
 


 

  作者:武述兰,女,汉族,现年54岁;1966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高中文化程度,1984年6月毕业于中江中学校;现居住在四川省德阳市,为个体工商户。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