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历史

开山筑路——铁道兵功勋卓著

新中国成立后的铁路建设,几乎都有铁道兵官兵洒下的汗水甚至献出的生命。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铁道兵兴建的第一条铁路是鹰厦线,这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兴建的一条重要铁路线。从朝鲜战场归国后,尚未洗去征尘的志愿军铁道兵受命开赴厦门。

当时,中央军委和政务院决定,铁道兵团和6个志愿军铁道工程师统一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王震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92年5月,当年的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回忆说:“鹰厦铁路起自江西鹰潭,穿越武夷山、戴云山两大山脉,沿富屯溪、沙溪、九龙江3条大河流,直达海防前哨厦门,全长697公里。”

“修建这条铁路,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有重要意义。福建人民盼望这条铁路盼了整整50年。早在1906年清光绪末年,福建就曾成立官商合办的‘铁路公司’,发行‘铁路股票’,向海外侨胞大量募捐修路,但终因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加上铁路工程浩大,说说容易,修起来难。闽赣铁路公司花了4年时间修了一条28公里的铁路,名义上叫‘漳厦铁路’,但‘东不到海,西不到江(九江)’,而且路基质量很差,火车慢得像牛车,没人愿坐,不久连这条小铁路也停办了,轨也拆了,路基也毁了,所以直到解放时福建还不通铁路。这种情况对于面对台湾、地处前线的福建是不利的。周恩来曾在一次会议上说,解决美国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以及台湾问题,要看‘二王’:一个是王炳南在华沙和美国谈判;一个是王震率领10万大军修建鹰厦铁路。”

“修建鹰厦线关键是填海问题。”王震将军回忆说。

厦门离台湾很近,站在日光岩可以清楚地看到金门岛和大担、二担岛。300年前,郑成功就是以此基地收复台湾的。但厦门本身是一孤岛,与大陆隔着一条厦门海峡,铁路要真正通到厦门,必须填海。这在当时难度很大。

为做好填海工程,由铁道兵第七师和厦门市共同组成海堤工程指挥部,动员3000名民工,近百条船只,并调集高炮部队在两岸掩护,从近海的小岛上开山采石,装成石笼,运到海上填海筑堤。

铁道兵和船工、民工任凭风大浪急,敌机骚扰,驾着载石帆船,喊着号子,乘风破浪,迎着潮水浪尖抛石填海。海上百舸争流,潮起石落,水柱冲天,颇为壮观。一年多时间,就填起了一条火车、汽车并行的长5公里、宽19米的海上长堤。

1956年12月9日,铺轨队通过海堤到达厦门,仅用了22个月时间就提前修通了这条近700公里的鹰厦铁路。

在鹰厦铁路完工后,铁道兵先后为祖国修建了许多铁路,可圈可点的有七大工程:成昆铁路、贵昆铁路、襄渝铁路、东北林区铁路、新疆南疆铁路、青藏铁路和北京地铁工程。

从1948年解放军组建铁道纵队到1983年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35年间,铁道兵在战争条件下,共抢修铁路3600多公里,抢建铁路690多公里、战备公路430多公里;在和平建设时期,共新建铁路干、支线12590公里,占全国同期新建铁路总数的三分之一,有8000多名官兵为铁路建设献出了生命,包括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1136人,援越抗美战争中牺牲的39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