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英雄谱

建议在阿拉沟修建铁道兵南疆烈士陵园

一、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铁道兵进疆修建南疆铁路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新疆的交通条件十分艰苦,尤其是与内地连结的铁路只有一条兰新线,而在新疆境内的南北疆,均没有铁路可行,日常的交通运输只能靠汽车、马车、驴车及牦牛和骆驼,严重阻碍了新疆的经济发展,也影响了西北边防的建设和巩固。为解决新疆境内铁路交通问题,1973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在新疆修建一条贯通吐鲁番至库尔勒的南疆铁路。
 
1974年,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五师、六师和四师的十九团、二十团、铁道兵独立机械团、直属通信工程营进入新疆,承担起修建南疆铁路的光荣任务。5万多筑路部队驻扎在包括阿拉沟在内的476.5公里长的铁路施工线上。当时的具体分工是:由铁道兵五师承担从吐鲁番车站至乌拉斯台沟胜利桥276.44公里路段施工,铁道兵独立机械团、直属通信工程营配属铁五师施工,部队进疆时间为1974年;铁道兵六师承担从乌拉斯台沟至库尔勒200公里路段的施工,铁道兵四师十九团、二十团配属铁六师施工,部队进疆时间为1975年。劳力不足可由乌鲁木齐军区从新疆铁路建设工程局组织力量支援。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南疆铁路建设指挥部(后改为铁道兵第二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南疆铁路建设工作。
 
二、铁道兵为修建南疆铁路共牺牲268人
 
在修建南疆铁路的岁月里,铁道兵战士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特别是五师二十三团是中央军委命名的“老虎团”,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创造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的英雄壮举。进入新疆后,二十三团担任南疆铁路咽喉工程——地处阿拉沟乡境内、海拔3470米、长达6152米的奎先隧道的掘进贯通任务。在近5年的施工过程中,该团先后有47名官兵长眠在天山脚下。也就是说隧道每掘进123米,就有1名烈士倒下。原铁道兵司令员陈再道、原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杨勇到部队视察时,都先后到二十三团看望该团指战员,对他们不怕苦,不怕死的牺牲精神给予高度肯定。与二十三团的铁道兵官兵一样,在南疆线上施工的其他铁道兵部队,同样发扬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铁军精神,战风沙,迎烈日、斗严寒,提前半年完成了南疆铁路的建设任务,为新疆未来的开发建设,为巩固祖国西北边陲,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根据初步统计,在修建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的施工过程中,参建的铁道兵部队共牺牲官兵268人,其中铁道兵五师牺牲188人,六师牺牲29人,第二指挥部直属部队牺牲51人,目前还埋在南疆铁路沿线的铁道兵烈士有231人,共分布在大大小小8个烈士陵园,其中最大的烈士陵园是铁道兵五师二十三团位于阿拉沟乡的烈士陵园。
 
三、修建南疆铁道兵烈士陵园的意义
 
铁道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特殊的兵种。1948年9月正式组建,1984年1月实行军改工。在30年的筑路生涯中,全体官兵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和铁路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铁道兵主力部队的铁道兵五师二十三团先后参加了汤林铁路、鹰厦铁路、内昆铁路、贵昆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南疆铁路的建设,先后打通了大禾山、梅花山、蜈蚣岭、青龙山、手攀崖、长沙坝、奎先达坂等数十条特长、特大的隧道,累计长度达37.5公里,成为全军有名的“隧道团”,为国家和军队建设、特别是为新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也正因为如此,修建南疆铁道兵烈士陵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是对修建南疆铁路牺牲的铁道兵官兵的深深怀念。在修建南疆铁路过程中牺牲的这268名烈士,来自五湖四海,牺牲时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只有18岁。在他们生前,为了南疆铁路的早日修通,舍小家顾大家,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乃至生命。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英雄壮举动人心魄。而通过修建南疆铁道兵烈士陵园,把散葬在铁路沿线的烈士集中起来,既便于管理,也便于后人祭奠,是对烈士的最大尊重和最好的怀念。
 
第二,修建铁道兵南疆烈士陵园,也是为新疆增添一个极具价值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资源。这个烈士陵园建设起来后,一定会对各族群众特别是各族青少年的教育产生积极影响,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修建南疆铁道兵烈士陵园,对于开发阿拉沟乡、为新疆的红色旅游项目增添新的内容、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具有重要作用。阿拉沟乡地处和静县北部天山南麓的峡谷地带,长约100多公里,在这里,“春、夏、秋、冬”的绮丽风光可以在一天内尽情领略,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在阿拉沟境内,铁道兵留下了100多公里长的铁路,留下了大小隧道17座,桥梁13座,是整个南疆线最险峻的地段。更重要的是留下了铁道兵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年,修建南疆铁路的铁道兵五师的部队主要驻扎在阿拉沟乡,与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的老百姓一提起铁道兵还是感慨万分,十分怀念。如果在阿拉沟乡修建铁道兵南疆烈士陵园,将有利于阿拉沟乡的发展和老百姓的脱贫致富。据资料表明,阿拉沟乡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纯牧业乡,距县城174公里,216国道、301省道和南疆铁路贯穿乡境。周边与乌鲁木齐市、托克逊县、和硕县相毗邻。平均海拔2420米,行政总面积2544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287.6万亩,森林面积2725亩。境内野生动、植物和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全乡辖乌拉斯台查汗、阿拉沟、夏尔尕三个行政村,总人口600户1621人,属自治区级贫困乡,现有贫困人口109户396人。2010年全乡经济总收入824万元,牧民人均纯收入2730元。从发展的角度看,从阿拉沟现有的资源禀赋情况看,要想促进阿拉沟乡的发展,实现当地农牧民早日脱贫致富,仅靠牧业生产是没有出路的。而如果在阿拉沟乡修建南疆铁道兵烈士陵园,把铁道兵在南疆战斗的精神当作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出来,不仅可以带来人流、物流、财富、信息流,而且对当地今后招商引资、开发矿产资源、投资办厂、发展二、三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牧民增收、脱贫致富,都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对修建南疆铁道兵烈士陵园的具体建议
 
1、由和静县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筹划、立项,修建铁道兵南疆烈士陵园。这个陵园包括铁道兵烈士英雄事迹陈列馆、英雄事迹浮雕墙、英雄纪念碑、英雄祭奠平台和烈士陵墓等。今后可作为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作用。
 
修建铁道兵南疆烈士陵园的经费来源分三部分。一是政府(民政部门)出资。二是原铁道兵复转官兵捐赠(许多原铁道兵官兵复转后成了有名的企业家,他们对修建南疆铁道兵烈士陵园的呼声非常强烈,只要立项,他们将会踊跃参与)。三是社会各界赞助。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招商引资。
 
2、具体设想。铁道兵五师二十三团现有烈士陵园不要外迁。理由是,二十三团在南疆铁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十分地突出,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二十三团所在位置也是整个南疆线上地理环境、生活条件最艰苦的一段,在这里修建烈士陵园有利于激发大家对铁道兵烈士的热爱和怀念。同时,二十三团现有烈士陵园规模最大、位置最佳、发展空间也最好,所以应以二十三团烈士陵园为主,把五师、六师及其他部队的烈士墓迁过来,集中起来规划,修建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铁道兵南疆烈士陵园。
 
考虑到烈士陵园修好后,会有疆内、国内很多旅客前来参观,而阿拉沟乡本地的食宿接待能力都很有限,和静县城又距此近200公里山路,所以可考虑以原铁道兵二十三团团部遗址为基础,按原部队司、政、后机关的营房布局为模样,修建旅游宾馆。这个宾馆外部按原部队原来的风格,里边按星级宾馆的水平装修,以供游客住宿,服务人员全部从当地蒙古族牧民中挑选,着当年部队的服装,以再现当年部队的情景。还可以反映铁道兵修建南疆铁路的回忆录《天山情》为蓝本,创作大型实景演出《铁军进天山》,结合阿拉沟绮丽的风光,在旅游地的平台上再现当年铁道兵修建南疆铁路的英姿和风采。白天,游客们欣赏天山风光,凭吊烈士墓地,参观事迹陈列,晚上观看实景演出。当地牧民可为游客提供骑马、餐饮等服务,也可参与红色旅游基地建设、管理工作。白天从事牧业生产,晚上换上演出服,参与实景演出。如果实现了这样一种设想,阿拉沟将成为和静县的热门旅游景点和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阿拉沟乡的牧民也会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