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书刊

成昆铁路大会战【纪实连载】之七十四

 


 



 


第九章 组织指挥,唯物辩证


 


本章小序


 

 

  成昆铁路大会战,是中国铁路史上规模宏大的、举国支援的新建铁路的大会战。

  在地质与地形非常复杂险恶的情况下仓促上马、用特殊方法抢修建成的成昆铁路,居然能获得联合国的极高评价并获得全国科学进步奖,必定有其内在原因与沉淀的结晶。

  组织指挥这场大会战的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

  他们奉行什么样的思想路线、工作方法?

  他们如何奉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制定了战胜自然障碍的设计方案?采用了哪些新技术开创了新中国铁路事业的里程碑?留下了哪些铁路建筑的文化遗产?

  筑路大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如何练就的?

  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组织指挥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

  这些是本章要回答的内容。

 



 

  (各族人民庆祝成昆铁路建成通车·选自《成昆铁路·6·画册》)

 


第九章 组织指挥,唯物辩证

 


第一节 吕正操的辩证人生

 




 

  (吕正操·选自铁道兵网络)

 

  一、从东北军到抗日英雄

  吕正操于1905年1月4日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他从小放牛种地,勉强读了4年书。在少年时代,他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家乡人民的压榨与杀害,痛恨日本兵。

  吕正操八岁的时候开始读书。入学时,老师给他起了个学名‘正言’。当他懂得操练的含义时,就对老师说:“我要改为‘正操’,长大后操练好了打日本侵略军。”

  吕正操在小学念了不到四年书,家里供不起了。

  1922年,17岁的吕正操终于走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第一步,参加了张学良的东北军。张学良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和吕正操是同乡,比吕正操大4岁。

  

  吕正操在卫队旅当上士期间,张学良看到这个小老乡,聪明好学人有志气,又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在参军的第二年,讲武堂招收第五期学员计324人,吕正操被张学良推荐考入东北讲武堂深造。

  上讲武堂后,吕正操要学几何、代数、三角及化学等课程,但困难没有阻碍得了他,他想办法努力补课,不但赶上了,还到青年会学习英语。

  1924年秋,第二次直奉战争开战,讲武堂停课,吕正操入关参战。在这次战争中,吕正操被分到第二旅,在第一团第一营一连当排长,作战时代理连长。
 

  



 

  (年轻时代的吕正操·选自网络)


 

  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战后,张学良也升为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

  第二次直奉战争得胜后,讲武堂于1925年春复课,吕正操立即回校继续学习。同年10月毕业,12月张学良召吕正操到锦州,分配吕正操担任他的少校副官。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张学良在老臣张作相等人的拥护下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

  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张学良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向国民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促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统一。后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陆海空军副司令、东北边防司令长官。

  1930年5月至10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了一场中原大战。张学良成了赢家,获得了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的职位,成为蒋介石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

  但是,张学良入关的一年之后的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所以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事的借口。”日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日军占领锦州及绥中一带后,实现了对东三省的完全占领。

  吕正操作为张学良的副官兼秘书,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政策,他明白在心。

  之后,吕正操升任647团团长。

  1936年12月12日晨,张学良、杨虎城终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派共同抗日救国等主张。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杨虎城随即邀请中共代表来西安共商大计。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赶赴西安,阐明了我党主张和平解决事变的意见,从而逐渐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创了全面抗战的局面。

  西安事变时,吕正操在张学良公馆担任内勤工作,住在张学良私邸东楼。

  周恩来同志一行十二人到西安后也住在张学良公馆东楼,当时吕正操和周的随行人员罗瑞卿、许建国等常有接触,和参加西安事变的地下党员刘鼎、宋黎等朝夕相处。共产党的主张与亲近形象给吕正操留下深刻印象。

  西安事变在共产党调停下,蒋介石同意抗日,事变获得和平解决。

  正当人们为国共第二次合作成功,迎来全面抗战新局面而欣庆的时刻,传来不祥的消息。张学良竟自行决定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当周恩来得知后,立即赶到机场,飞机已经起飞了。

  果然不出人们预料,蒋介石一到南京就背信弃义,扣押了张学良。

  张学良送蒋介石去南京后,东北军内部矛盾重重,高级军官和少壮派争权夺利,混乱局面难以收拾。

  此刻,吕正操离开647团已有4个月。他分析了当时647团的政治情况,认为还是比较有把握的,于12月31日赶回徐水的团部,抓紧掌握部队。

  1937年初,经中共北方局53军工委会介绍,胡乃超、杨经国、戈亚明等学生党员来647团下连当兵,他们很快被提升班、排长。2月间,北方局派来李晓初负责647团党的工作,公开名义是上尉书记长。他代表组织正式通知吕正操,北方局已批准吕正操入党,并由他来做入党介绍人。

  647团内党的工作迅速发展,更引起国民党的警觉,4月间蒋介石缩编东北军,欲把647团拆散,分编到两个师的三个旅里。

  根据北方局的指示,吕正操带一个营到石家庄与9师654团的两个营合编为130师691团。

  就在吕正操带一个营到石家庄的途中,5月4日的晚上,在一个帐篷里,李晓初代表党组织,举行了吕正操的入党仪式。

  1937年的“七七”事变发生,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10月10日晚,691团撤离梅花镇后,在小樵镇休息了三天,吕正操要在此实现 “正操”的志向。

  在小学校的大教室里,召开了官兵代表会议,每个连选两个代表参加。吕正操开门见山地说:“我们是打共产党还是北上抗日?”这话,像是在干柴上加了一把烈火。

  “回师北上抗日!”代表们叫喊着,挥动着手臂,激昂慷慨。气势就像一股洪流,不可阻挡!

  吕正操用眼光扫了一下几个主张南下的人,低着头,吸着烟,脸上一红一白。吕正操站起来,挥手宣布:“全团立即回师北上!”话音刚落,会场上掌声齐鸣。

  接着,大家一致要求甩掉国民党的番号,改称人民自卫军。吕正操将691团改编成三个总队,选派党员和进步分子担任各级领导职务。

  吕正操公开宣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抗日战争的道路!

  691团每一个官兵,清楚的记得,改编为人民自卫军的这个日期是1937年10月14日,那个秋夜,星空清朗,大家踏着皎洁的月光,走上抗日的征途。

  之后,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建立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吕正操为纵队司令员。
 

  


 

  (抗日时期的吕正操·选自网络)


 

  冀中平原是华北粮仓,位于北平、天津、石家庄、保定之间,是平津门户,物产丰富,敌我双方给养多来源此地,是敌我必争之地。

  1942年冈村宁次指挥日军5万余人对冀中根据地进行“拉网大扫荡”。

  

  冀中平原无险可依,它极利于敌人的汽车、装甲车、骑兵,而不利于我游击战。吕正操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民主选举,减租减息,取消苛捐杂税,改善民生,发展生产,恢复停办的小学。军事上,从平原地形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掘平地为壕沟,搞地道,埋地雷,利用青纱帐,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那时,40多个县城中有24个在吕正操控制之中。

  1942年5月1日,冈村宁次下了最后赌注,组织了残酷至极的大扫荡。他集中了5万多日军和4万多伪军,配合飞机、坦克、大炮对冀中进行“拉网式”“铁壁合围”,声言“冀中的游击之火必被扑灭”。

  冀中根据地经历了抗战最激烈、最频繁的时期,那时随时随地会遭遇敌人,有时一天数战。

  面对强敌的持续围剿,在残酷激烈的作战环境中,吕正操运用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将部队化整为零,组织成敌后武工队,因地制宜,大搞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突破敌人铁桶式的层层封锁,“出神入化”地粉碎了冈村宁次的阴谋,保存了冀中几万人的主力部队和领导机关。吕正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智勇双全的斗争实践,也成就了一代抗日名将的传奇经历。

 


 

  (怀念冀中抗日·选自网络)
 

  新中国成立以后,被搬上银幕和舞台的《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为这一时期的真实斗争作了艺术上的注解。

  吕正操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善于从实际出发制定战略战术,实现了强弱、胜负的转换。当时,吕正操尝到到人民战争的甜头,但并不知道这也是唯物辩证法的胜利。

  二、参加延安整风,经历辩证唯物主义洗礼

  1943年9月吕正操任晋绥军区司令员,林枫任晋绥分局代理书记兼军区政委。

  1944年,吕正操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代表。这年冬,吕正操和林枫还有分局秘书长刘惠农,奉命带着家眷同行去延安。

  到延安之后的第三天,他和林枫就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这天,毛主席留林枫和吕正操全家在他的窑洞里吃了午饭。因时间关系,未能详谈。

  两天后的一个下午,毛主席又派人用一辆大汽车把吕正操和林枫同志接到枣园,吃晚饭时,边吃边谈,一直谈到深夜。毛主席说,冀中、晋绥,用“挤”的办法,快把日本人挤出去了。你们冀中有八百万老百姓,晋绥有三百万老百姓,加起来力量可不小呢。

  告辞时,毛主席还亲自端着蜡烛照明,送他们走下山坡,上了汽车。

  吕正操和林枫提前三个月带家眷到延安出席“七大”会议,实际是让他们补上延安整风这一课。

  延安整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毛泽东在作报告·选自网络)
 

  延安整风前,教条主义在党内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许多人把苏共经验和共产国际指示奉为金科玉律予以照搬照抄。通过整风学习,全党来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从根本上端正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进一步明确了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

  1945年4月23日下午5时,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正式开幕。“七大”开了整整50天。吕正操当选为“七大”候补中央委员。
 

  



 

  (中共七大会在延安举行·选自网络)


 

  会后,吕正操没有即刻返回晋绥,留在延安继续学习文件。所有参加学习的干部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其中,《实践论》、《矛盾论》作为世界观与方法论,成为他们日后进行革命与建设的指路明灯。

  如果说,吕正操在东北讲武堂学到了科学文化与军事知识,那么,吕正操在延安中央党校学到的是无产阶级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

  历史已经证明,经过延安整风运动的学习,我们党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克服了长期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和绝对化的错误倾向,使一大批党的高级干部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在吕正操主持铁道部工作的十多年内,手不离《实践论》、《矛盾论》,口不绝《实践论》、《矛盾论》。

  他作报告,批评各种错误思想时,把毛主席的观点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吕正操常说:要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客观规律来改造主、客观世界。就必须重视调查研究,到基层去、到现场去;理论要结合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时刻防止主观主义左的表现——教条主义,也要防止主观主义右的表现——经验主义。

  吕正操做领导,身体力行跑现场、上工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有他的日记佐证。1957年4月12日下午起视察宝成线工地日记。“同行有30余人,包括苏联专家一人,设计、工程、基建、乘务、机务、车辆、行车安全监察室、办公厅等各部门的同志。23日回到北京。”

  “8月27日察看吉林北站、哈达湾站、吉林站、机务段、车辆段情况;……12月11日,动身经上饶、杭州去宁波、上海听取上海汇报、察看修补枕木作业情况。于16日下午回到北京。”

  吕正操不仅1957年如此,而是年年如此。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可以一竿子插到底,避免中间堵塞,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对问题作出比较准确、及时的判断和处理,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带动机关干部改进作风。”

  1961年4月18日至24日,吕正操察看了成昆线的工程情况,行程600多公里。途中看大桥,看车站,看隧道,甚至深入隧道的开挖面,亲自了解情况。总共看了18个地方。

  吕正操通过延安整风学习,特别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学习,好像脑子一下子开了窍,眼界开阔了,问题看得深了,不怕复杂矛盾了,认识问题、研究问题有路数了……

  他好像戴上一付“透视镜”、“显微镜”,能立体、全面的观察各种现象;能去伪存真、由表及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在复杂矛盾中抓到主要矛盾,也能在剖析矛盾双方时抓住决定事物性质的主要矛盾方面;能在困难情况下看到光明,在不利情况下采取适当措施、创造转变为有利的条件;能在接受新任务时采取的第一个动作是到现场去,到实践去调查研究;能在学习理论、先进时,领会学精神学本质,结合实际情况有创新……

  吕正操提前3个多月到延安参加七大,大会后又留下学习4个月,这是毛主席党中央特意的安排,让没有参加延安整风的干部补上一课。这一课,十分必要!

  《矛盾论》、《实践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辩证法最通俗的普及教材,将一大批中国共产党高级干部带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殿堂,使他们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担任高级职务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三、中国铁路事业的开拓者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10日,日本发出乞降照会,朱德总司令向解放区发布命令,要求各部队依据波茨坦宣言的规定,向所在地附近的日军、伪军发出通牒,限时间向我军缴枪投降,听候处置。并派出部队对占领区实行军事管制,负责一切行政事宜。

  10月,中央军委决定,晋绥军区部队抽调一部分部队和一批干部,由吕正操和林枫率领向东北挺进,“打回东北老家去”。

  吕正操离开张家口后,于10月下旬到达沈阳。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已经正式成立。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为政委,罗荣桓为第二政委,程子华为副政委,吕正操和李运昌、周保中、肖劲光为副总司令。

  1946年7月东北解放区的铁路通车里程已有4690公里。东北局为了加强对铁路的管理和统一指挥,更好地支援前线作战,决定成立东北铁路总局。任命吕正操为东北铁路总局局长兼政治委员,从此,正式开启了吕正操的铁路生涯。

  吕正操同志分管铁路工作后,对业务刻苦钻研。他认为铁路的建设和管理必须正规化、科学化。1947年3月,他亲自起草了《关于东北解放区铁路工作向中央的报告》,撰写了《论乘务负责制》等文章。

  1949年3月,中央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对吕正操说:“你写的文章《怎样办好铁路》,不错呀!我们就是要学会搞建设。”这是吕正操的第一篇关于铁路工作的文章。吕正操担任东北铁路总局局长后,就开始研究铁路管理。当时,日本是机车轮乘制,苏联是机车包乘制,各有长短。他对两个机务段的进行对比,包乘制在当时比轮乘制优越得多,便写了一篇《论乘务负责制》发表在《东北日报》上。想不到毛主席在指挥解放战争的紧张工作中,对报纸看得这样仔细。吕正操说“有不少是外行话。”毛主席微笑着说“外行可以变成内行嘛!”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军委铁道部,滕代远任部长,吕正操、武兢天任副部长。

  1949年5月16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受中央军委铁道部部长直接领导。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兼任铁道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军委铁道部副部长吕正操兼任副司令员。这是吕正操首次在铁道兵任职。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军委铁道部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滕代远任部长,吕正操任副部长,分工管运输。

  1950年10月,我军入朝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中央军委任命吕正操兼任军委运输司令员。

  吕正操作为铁道部副部长和中央军委运输司令员,在周总理和聂荣臻代总参谋长直接领导下工作。吕正操曾多次去朝鲜,会见彭德怀司令员和金日成首相,向他们汇报请示工作,并在战地现场指导抢修铁路和搞好物资运输。

  战争中的铁路抢修抢运工作,是在美机的疯狂轰炸与严重破坏之下进行的。抢修部队为达到快修速通的目的,争取更多的通车时间,创造了许多特殊的抢修方法。吕正操及时进行了总结。

  抢修工作:

  先通后固。从应急出发,采用较低标准,快速抢通,在通车的过程中再行加固。

  先易后难。先修施工较易的便桥、便线以维持通车。

  确保重点。在车站、桥梁和关键地段加强力量配备,保证一旦被炸,即可迅速抢通重点。

  预有准备。根据铁路建筑物的特点和敌机轰炸规律,设想不同程度的破坏情况,预先做好抢修的各项准备,还修建一些隐蔽的迂回线、便桥,在必要时及时启用。

  运输工作:

  则以“快”为中心,争分夺秒,突击抢运;提高各个单位时间内的通过车数;利用小站代替大站分散作业;采用迂回线路绕行,“顶牛过江”(机车不过桥,在桥梁两端用机车推送和接取车辆)等应急措施,抢过重点目标。

  周总理看了吕正操的总结,及时肯定了群众创造的抢修、抢运的经验,并指示要坚持下去。吕正操将周总理的表扬向部队传达,抢修部队斗志高昂,英勇奋斗;运营人员机智灵活抢运,使铁路始终处于随炸随修,连炸连修,此断彼通,彼断此通的状况,并在有限的通车时间内发挥了很高的运输效率,从而建成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抗美援朝结束后,吕正操回铁道部履职副部长,协助滕代远部长掀起铁路建设的高潮。

  1958年下半年,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因病疗养,吕正操代行部长职务。

  1964年8月中央作出三线战略决策,决定成立西南三线建设总指挥部,李井泉任总指挥,吕正操任副总指挥。下设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吕正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月5日,国防部奉周总理指示,任命吕正操同志兼铁道兵第一政治委员。这样,吕正操成为铁道部与铁道兵的“一把手”,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西南铁道建设的统一领导。

  1965年1月,全国人大代表会议任命吕正操为铁道部部长。

 

  



 

  (吕正操中国铁路事业的领导人·选自网络)


 

  从1946年7月我党首个铁路局成立起,就开启了吕正操的铁路生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吕正操是用唯物辩证法武装起来的、经过久经战争与铁路建设、管理的实践锻炼,又有钻研精神的新中国第一代铁路事业的领导干部。由这样的一把手来组织指挥成昆铁路大会战,还有不放心的吗?

  附带说一句,吕正操在“文革”中深受林彪、“四人帮”迫害,直到在毛主席直接点名“解放”后,于1974年7月31日复出。

  1975年8月他担任铁道兵第一政委职务。

  在大裁军中,吕正操贯彻中央指示,做了大量工作,将铁道兵顺利集体转业到铁道部,建立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尽管大多数人割舍不断铁道兵情结,一时有不少误解,但之后的实践说明,铁道兵的华丽转身,是适应历史发展趋势的。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洪承惠,1944年7月出生。1962年入伍。铁道兵一师历任战士、班长、干事,参加成昆铁路大会战。1978年转业。历任科员、镇长、街道办主任等职。2004年8月退休后,立志全力写好《成昆铁路大会战》。

 

  


 


 



 

首发:铁道兵文化网

美篇链接:点击查看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