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风采

《女兵小故事》之三十九  ​​​​​​​青春的印迹

  
 

       青春的印迹

  文/四师16团陈大瑗

 


 

  翻开精心保存的当兵相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穿上军装时的第一张照片。目光里,单纯的笑容、幼稚的神情,初涉军营的兴奋,记载着我青春的印迹。

  1971年初夏的一天,卫训班刚刚结束,领导发话:放一天假,有家的可以回去看看,回不了家的去公园转转。并且给与特殊的待遇——坐上救护车,去北京城里拍第一张军旅照。

  于是,一群女兵,身着夏装,透着青春的风采,绝对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出现在北京的街头。在北京赫赫有名的大北照相馆,留下这张照片。我是准备要回家的,虽然只有几个小时的停留,那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参军虽然只有半年,却好像历经了漫长。

  就是在这张照片的背后,记载着我从学生到军人的脱变。

  70年代的冬天,格外寒冬。冰天雪地的新兵训练场,让我体会到爬冰卧雪,队列,射击,投弹,夜间集合,拉练等等军事科目,把我从文弱变成坚强。

  带着训练留下的冻伤,我分到了团卫生队,军营的环境与我成长的部队大院有着天壤之别。从这里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开始品尝铁道兵的艰苦滋味。

  卫生队地处北京的房山坨里,依然可称为穷乡僻壤,庄稼地包围下,一条小路通往大山的深处。在公社水泥管厂的一块空地上,几排简易房加上特意为女兵搭建的两顶帐篷,成了卫生队的营房。

  住的帐篷方方正正,每面有两个很小的田字格窗口,白天炙热的太阳烤得帐篷好似蒸笼,午休时只好把帐篷的下半部分撩起来,成了半面屋。用蚊帐封闭着床铺形成小小空间,有时候夜间也舍不得放下来,为的是摄取自然风的凉爽。

  狭小的空间,闲暇的梦绕,快乐的聊天、看书与写信,萌动思绪,青春梦想,化成欢乐的舞动,奔向遥远的地方。

  洗澡对于喜欢干净的女兵来说,是一种奢望。水泥管厂的工人们来回换接地面上的几个水管,把生产用的热水引到简陋的浴室。我们开始模仿着,连接几根水管,居然成功了,通上热水,洗上了热水澡,是最值得庆祝的高兴事。

  半年时间,几经意想不到的工作,生活条件,我的适应能力也在无限的增强着,铁道兵兵种并不陌生,原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亲临其境,设身处地,才体会到当铁道兵意味着什么。

  铁道兵是肩负填补国家一穷二白铁路历史的先驱者,是开辟建设的先锋勇士,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让祖国的铁路线铺向四面八方。条件不但艰苦,还要面临流血流汗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辉煌而神圣,光荣而伟大。

  照片记载了,铁道兵的初识,第一次的留影,第一次的回家。我,思念母亲,“这张照片是最真实的我的小女啊”,那喃喃的细语好像还在耳边想起。至今难舍难忘。

  一张照片,一段难忘的青春年华,一段曾经的经历,一生的感动,永久的依恋。

  文章来源/战友网女兵群


​​​​​​​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