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风采

为了纪念一段曾被封藏的历史,他把家变成了博物馆……

 

“退休以后,很多地方邀请我当医生当院长。我想了想,我不当医生别人可以当医生,我不当院长别人可以当院长。为了让后人知道这段历史,最需要我去做的,是这件事!”

——张金春

 

  1965年4月,美国在越南战场上的战争升级日益加剧。

  为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和中越两国1965年4月27日(关于修建铁路和提供运输设备器材的议定书)的协议,中央军委铁道兵决定以铁二师为主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工程队第一支队”(后改为中国后勤部队第一支队,简称一支队),参加援越抗美战争,执行铁路工程保障任务。

  后勤部队一支队广大指战员在硝烟弥漫的越南战场上,头顶“三角板”(敌机),脚踩“定时弹”,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抢修作战,一往无前,用鲜血和生命再创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圆满完成了中越两国政府101项协议项目的铁路新建改建抢建等铁路工程保障任务,有力地支援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履行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义务。

  在援越抗美战争中,一支队对空作战668次,击落美机119架,击伤135架,俘虏飞行员8人,击毙4人。

  全支队有615个单位受到奖励,其中有两个营和两个连获中央军委通令嘉奖,3个连4名个人被树为铁道兵标兵,54个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559个单位荣立三等功,12人荣立一等功(其中烈士8人),46人荣立二等功(其中烈士17人),10751人荣立三等功。

  有297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长眠在越南的国土上,有1834人光荣负伤,为支援越南人民夺取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一曲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壮歌。

  在所有援越抗美部队中,一支队从1965年6月23日出关到1970年7月12日部队凯旋回国,是出国最早回国最晚的部队,在越南历时五年多。

  中国援越高炮部队在越南近四年时间里(1965年6月——1969年4月),共击落美机1707架,击伤1608架。

  人民解放军先后派出了防空、工程、铁道、后勤保障等部队,在越南北方执行任务。

  先后入越的部队共23个支队、95个大队另83个小队,总计32万余人…

  1970年7月铁道兵结束援越抗美任务转战陕西紫阳县修建襄渝铁路。

  出于国情、世界形势的需要历时五年的不屈不饶英勇奋战的援越抗美披着神秘的面纱被雪藏。

  国内基本无人知晓。

  抢救历史空白,留住历史瞬间,张金春挑起了这副重担。

  张金春1946年2月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1964年11月参军到部队,到部队仅几个月就开赴援越抗美前线,在那里战斗、生活了5年,回国后又在部队工作了15年,先后担任战士、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团卫生队副队长。于1984年5月转业到沙市一家医院做副院长工作。

  退休后他想自己到参加过的5年援越抗美战争,当年由于保密无人敢写。

  解密后,当时的部队早已撤销并入铁道部,也无人来写,所以他下定决心要填补这段铁道兵二师援越抗美的历史。

  为了写好这段历史,他先后组织了5批老战士与烈士亲属到越南为牺牲的战友扫墓,考察昔日部队565公里防区中战斗最激烈的一些旧战场,到中国驻越南大使馆武官处收集资料,60多次到全国各地拜访老首长、老战友与烈士亲属,经首长特批,先后到铁道兵善后工作组、原铁二师、铁十三师档案室查阅了六千余份当年的文件资料。

  用了近10年的时间,行程十多万公里,耗资数十万元,写了一本《铁军雄风》该书30余万字、600余幅珍贵照片,这本书已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并发给收藏证书。
 

  援越抗美部队所用的卫生盒急救包

 

  粮袋

 

  战士们用击落的美机残骸制成部分实物图

 

内容来源“虎座鸟”微信公众号:详情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jpv1xX2kUeNNs2nVj7d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