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风采

《女兵小故事》之四十三    女军医的一次献血经历

 

  女军医的一次献血经历

  文/四师铁二代孙建敏




 

  前些天,看到了原铁四师保卫科朱德全科长所著散文诗《女兵班的故事》,我眼前一亮,文中所描述的“身材长得好匀称,好比画中大美人,沉鱼落雁羞花容”的女兵小于,就是我十几岁时认识的,原铁四师师部机关门诊所军医于开今阿姨。我翻开相册,看着于阿姨当年“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的军装照,想起于阿姨给我讲过,当年她下连队当兵锻炼的故事。

  一九六九年八月,当时的她与其他六位分别从各自院校毕业分配到铁四师的女兵,一起到十九团三营锻炼。当时铁四师负责修建战备铁路京原线,已是攻坚阶段。三营就驻扎在北京市房山县西南的水头村北,一座山名为横岭的山沟里。这里是崇山峻岭,群山环绕,远离村庄,环境恶劣。部队的营区,是依山而建的用石头砌墙、石棉瓦盖顶的简易住房。当兵锻炼,就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艰苦奋斗。女兵们都自觉不接受照顾,每天跟战士们一起去工地施工。由于当时机械化程度很低,使用的都是较为原始的劳动工具,战士们开山放炮,女兵们就用独轮翻斗车往外推石碴。战士们打桩、砌墙所用的水泥,每袋重25kg,女兵们同样跟着一袋袋的往山上工地扛。只有放炮的时候,才是大家的休息时间。每天清晨与战士们并肩出操,早饭后换上工作服,一同到现场施工,晚上一齐学习上课,“一帮一,一对红。”

  下连当兵,不仅锻炼了女兵的体质,更锻炼了女兵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吃大苦、耐大劳的革命斗志。同时也与日夜奋战在为国家铁路建设工地上的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最使于军医永远难忘的是,她曾为抢救战友的生命献出过自己的鲜血。

  那是一个初春的下午,女兵们刚从工地回来,准备吃晚饭。营部传来命令,一位因伤病在北京二六七医院住院的本团战士大出血,要立即派人去医院献血。在那个年代,临时组织人员献血救命是常事。鉴于当时各种献血条件,于军医二话没说,就与另外一名女兵和二十几位男战友,一齐上了团部派来的大卡车,向北京市区奔去。到达医院后经过体检、验血,合格者寥寥无几。两位女兵都合格,原定每人献200毫升,可那位女战友可能是因为路上的疲劳,护士刚抽不到一半就抽不出血了。看着带队领导和医生焦急的心情,于军医就坚定的说“多抽我的吧!”,300毫升鲜红的血液,被护士用注射器抽出,输进了战友的血管。当他们输完血后乘车,从位于海淀区永定路,返回到住地已是深夜了。由于走时匆忙,没有什么准备,连队也不知道他们何时回来,没做什么安排。于军医拖着刚抽完血疲惫的身体,连杯热开水都找不到喝。为了不影响战友们的休息,就自己躺在了床上。然而,忍饥挨渴、劳累虚弱,使她昏昏沉沉,半醒半睡状态,好容易熬到天亮。坚强的意志,律己的觉悟,促使她照常按号声起床出操,吃过早饭又同战友们一起上工地施工,领导劝她回去休息,她都没有同意,一直坚持按时收工。

  此事感动了许多领导和战友们,得到了上级的表扬和战友们的称赞。首长安排宣传人员写了一篇《红色女兵班》的文章,登上了《铁道兵》报。遗憾的是,她自己没有保存这篇报道。于阿姨笑着对我说:“我觉得做为一名军人、一名医科大学毕业生,为挽救战友的生命,我应该那样做!也没想过要立功受奖和受表扬的。”

  于开今阿姨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的培养教育下,经历过在铁道兵这支为祖国、为人民、坚苦奋斗、志在四方,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英雄部队的锻炼,逐渐进步成长的。她做为一名军医,数十年如一日,在医学这个救死扶伤的领域里,忠于祖国和人民,全心全意为官兵服务,并不断学习研究新课题,成为了军队正高级医学专家。为铁道兵,为祖国铁路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衷心祝愿于开今阿姨,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2020.3.16


文章来源/战友网女兵群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