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爆破专家胡清碧

 
        1965年夏,21岁的胡清碧与成都铁路工程学校毕业的8名女同学一起分到铁道兵一师三团。当她穿上崭新的军装,佩戴上红色的帽徽红领章时,心情非常激动,她向往已久的军营生活终于开始了8个女兵分到四个营,她和吴金荣到一营四连锻炼。第一天上工地, 第一次进隧道,走在高高的步行板上,往下一看,她连步子都不敢迈。在等放炮的时候,她一个人悄悄坐在一边发愣。放完炮,清理工作面时,战士们都抢着去撬危石,她看到眦牙咧嘴的岩石,有些担心地问老兵:“你们就不怕塌方?”,老兵回答说:“塌方没有什么可怕的,但要注意安全。”。可就在上工地的第二十五天,由于上导坑太平梁木板突然折断,胡清碧和吴金荣从八米高的上导坑硬摔到下导坑,吴金荣腰椎骨折,胡清碧脸部擦伤。
 


 

  
艰苦磨砺着胡清碧

  三团担任的碧鸡关隧道,是成昆铁路打开昆明通往成都的第一道大 门。由于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很差,不利于开掘隧道施工,开工入洞不久就遇上了难题,因地质破碎经常塌方。甚至每放一次炮,就会引起大小不等的 塌方,施工处于停顿状态。关键时刻胡清碧提出了根据地质状态的不同,调整炮眼的密度和深度及装炸药量多少的实施方案,并指出地质破碎十分严重的地段以风镐开掘为主,用蚂蚁啃骨头式的方法,保证碧鸡关的开 掘进度。胡清碧还以大爆破、定向爆破等高难度技术因地制宜不断改变 施工办法,有力地促进施工的多次飞跃。领导上分配胡清碧搞隧道开挖毫秒电爆破工作。这是很难掌握的新技术,她和战士们一起上工,一起 操作,放一排炮开一次总结会。从实践中,他们逐渐摸索到,随着石质的变化,炮眼的角度、深度和密度必须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她学习和参加打风枪,有的同志看到她身体弱、力气小,劝她说:“这几十斤重的风枪, 你就别打了,你要了解的问题,我们保证给你详细介绍。”胡清碧知道,不 上第一线,不可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很快她学会了打风枪,虽然下班后腰酸腿疼,耳朵嗡嗡发响,但心里却很舒畅,她和战士们的关系也更融洽了。 经过同志们的集体努力,这项新技术终于被他们掌握了,并且连续创造了三次先进纪录。

 



 

  危险考验着胡清碧

  有一次,电爆破作业发生故障,导坑里的炮全没有响。要排除故障, 只有到里面去检查才行。胡清碧知道这是很危险的。怎么办?她马上从 起爆机上解下母线,断开电路,向爆破班的同志们作了简要的交代,拿起 手电筒就往洞里跑。后来爆破班两个战友赶上来了,他们一齐动手检查。 当查到一个接头有问题的时候,突然,配电室把电闸门开了,隧道里的钢 轨、风管等导电体都传上了电,马上就可能引起雷管爆炸。就在这紧急的 一瞬间,胡清碧上前一把扯断了接头,断了电路,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严重事故。

 


胡清碧夫妇与战友

 

  胡清碧长年累月在施工一线,和战士们一起,风里来,雨里去,爬高 山,进隧道,冒着滚滚浓烟,迎着隆隆炮声,观察爆破效果,研究爆破技术。 成昆线一襄渝线一兖石线,铁路施工对胡清碧的爆破设计和技术指导的要求越来越高,爆破越搞越大。搞大爆破一次需要打几十个炮眼,装 上几十吨炸药,设计复杂,施工困难。胡清碧过去没有搞大爆破的经验, 但她不怕困难,深入现场调查研究。为了掌握地质资料,她吃在工地,住 在工地。有时为了掌握一个数据,她和战士们一起打炮眼,冒着隆隆的炮 声,迎着弥漫的硝烟,在现场总结经验。就这样,胡清碧很快掌握了大爆破技术。而遇上地质复杂的小爆破则需经她精密计算后,用中药店称中 药的戥子秤将几公斤炸药分成不等的几十份逐一爆破。从1965年入伍 到1983年离开铁道兵,她主持和参与的上千次爆破全都成功。
 


退休后的胡清碧夫妇
 

  部队的锻炼,使原本听到鞭炮声也会害怕的学生胡清碧成了一个冷静出色的铁道兵爆破工程师。她在铁路施工一线当技术员,吃苦耐劳 精干泼辣,重活累活抢着干,打隧道时,粉尘沾得全身都是。打眼放炮充 满危险,她也没退缩一步。每天施工完毕,她跟战士们一样都是一身泥, 照样爱说爱笑。她因为表现突出,被选为党的九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她为铁道兵女兵争得了荣耀。

  2019年国庆前修改
 

段海燕/文 李永华/摄影
 

作者简介

  段海燕 1970年11月入伍,铁五师宣传干事。1984年转业到西南财经大学工作。

  李永华,1963年入伍,在铁一师服役。曾任四川省简阳市委宣传部宣传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