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铁道兵第三师与加格达奇(上)

  



 

铁道兵第三师与加格达奇(上)作者:杨景林
 

铁道兵第三师与加格达奇(上)作者:杨景林

 

  铁道兵第三师与加格达奇(上)
 

  作者:杨景林
 

  1964年秋,铁道兵三个师八万官兵,挥师大兴安岭,修建嫩林铁路。这条铁路南起嫩江站,北至大兴安岭林区,全长六百八十公里。第一阶段任务,修建嫩江至塔河段,长四百四十六公里。由铁道兵三、六、九师共同担负施工。铁九师承担南端嫩江至大杨树段,长九十点八七公里,师部机关驻嫩江县城;铁六师承担北端大扬气至塔河段,长一百七十五公里,师部机关驻呼玛县西里尼;铁三师承担中段大杨树至大扬气段,长一百八十点零七公里,师部机关驻加格达奇。自此,铁三师与加格达奇结下了不解之缘。
 

铁道兵第三师与加格达奇(上)作者:杨景林
 

加格达奇地处大兴安岭林区伊勒呼里山南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境内,隶属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管辖。地理座标为东经123°45′至124°26′,北纬50°09′至50°35′。南、西面与鄂伦春自治旗乌鲁布铁镇和阿里河镇毗邻,东、北面与松岭区接壤,总面积一千五百八十七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十一万五千二百一十三公顷,农业用地面积六千五百一十二公顷,水域面积一千四百七十六公顷,嫩江上游右岸第一大支流一一甘河,由西向东在境内通过,区段长五十五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丘陵分布在城区周围,大部分平川分布在甘河南北两岸。平均海拔四百七十二米。历年平均气温零下一点二摄氏度,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三十七点三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四十五点四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四百九十四点八毫米,年平均日照数两千四百九十三小时,无霜期八十五至一百三十天。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高寒,夏季短暂温凉,春秋分明少雨,多高火险天气,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冷空气活动频繁,无霜期短。森林覆盖率超过64%。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桦树、山杨、柳树等,其中桦树蓄积量最多。动植物资源都比较丰富。可谓林木葱郁,景色峻美,山奇水秀,物华天宝,是一颗光耀大兴安岭的“林海明珠”。作为中共大兴安岭地区委员会、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大兴安岭军分区所在地,大兴安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加格达奇无愧于“万里兴安第一城”的称号。

  加格达奇原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大高崖子”,指的是现在的东南屯河边。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组织的采伐队,将在甘河两岸掠夺木材,编扎成木排流运到此停靠,休整后再流送到嫩江等地。当时有几百名“白俄”,在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偷跑出来到此地隐居。1945年日本侵略者战败投降后,他们也跟着溜之乎也。另一个名字叫“樟达气”,意为“有樟子松的地方”,缘于在其西北面的山坡上,生长着一大片樟子松林。时常来此游猎的鄂伦春人,由此为其起名叫“樟达气”。后来人们根据谐音,称其为“加格达奇”、“加克达奇”。1964年林区会战开始时,才正式改称其为“加格达奇”。

  新中国成立前,该地区未正式设立,只有俄罗斯族和鄂伦春族的猎民,不时来此地游猎,建国后,该地区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起始并没有常住人口。

  从1953年开始,国家林业部、铁道部和东北林业总局曾多次组织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到这一带进行森林调查和勘察设计工作。

  1957年开始修建伊加(伊图里河至加格达气)铁路,随后这里才逐渐形成了居民点。

  1958年4月,以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林管局奎勒河林业局为主体,并从绥棱、伊春等林区调入大批干部和职工,进驻加格达气大高崖子,成立了林业局筹备处。不久后经踏查,将局址改定在北山脚下。

  1960年7月,成立加格达气林业局;撤销奎勒河林业局,其全部人员及设备由大杨树搬迁到加格达气。是年11月,设置加格达气镇。

  两年间修建了七千六百多平方米房舍,共有林业职工及家属、铁路五处筑路工人等一万余人,加格达气镇初具规模。

  1962年7月,伊加铁路停建,加格达气林业局下马撤转,只剩下二百多人留守。
 

铁道兵第三师与加格达奇(上)作者:杨景林
 

1964年春节前夕,走马上任的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部指挥、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城,指挥部党委书记兼政委、林业部副部长罗玉川,抵达加格达气。当时的加格达气,是一座十分荒凉的小镇,只有一百多户人家。

  1963年年初,铁道兵扩编十万人,于3月至6 月进行整编。其中,承担森林铁路、公路修建任务的三、五、六、九师,按每师五个团、每团四个营、每营四个连、每连一百八十三人编成;每师定额由一万零四百人,增至两万零三百六十三人。  196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林业部和铁道兵联合呈报的《关于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的报告》。将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一部分、黑龙江省呼玛县、嫩江县一部分,划归会战区。

  是年7月5日,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部在加格达奇成立。为了解决办公和住宿场所,他们在北部小坡上修建了不到三百平方米的简易房舍,将上次开发遗留的一处四百多平方米筒子房,改造成为可以兼顾接待各路参战人员的食堂;并于同年年末,建成了一座水泥预制构件组装的“三用堂”(所谓“三用堂”,即是兼具会堂、课堂和饭堂作用的较大房舍)。
 

铁道兵第三师与加格达奇(上)作者:杨景林
 

铁三师师部机关也在北山坡脚下,分门别类地修建简易平房。于1965年4月下旬,抢建了一座板条夹泥的礼堂,给部队集会、看电影创造了条件,也为会战的各单位提供了方便。师首长和司、政、后各大机关,以及所属单位的住房,围绕着礼堂星罗棋布。1970年9月,师部机关迁址塔河(原驻塔河的铁九师师部于1970年初率部调去辽宁修建沟帮子至海城铁路)。1972年末,按照中央军委的相关规定,铁三师师部机关又回撤到加格达奇,入住原铁道兵大兴安岭林区指挥所办公楼(铁道兵大兴安岭林区指挥所于1970年1月3日改称铁道兵东北指挥部,从加格达奇迁址辽宁省兴城县城)。铁三师师部机关于1974年建起了三千八百九十二平方米的办公大楼。直到1983年底兵改工,铁三师改制为铁道部第十三工程局后,该局机关才于1987年8月迁址吉林省长春市。

  由我军第一支铁道部队一一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改建成立的铁道兵第三师,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保障前线物资供应和兵力机动,赴汤蹈火抢修抢建铁路,建立了丰功伟绩。1955年,铁三师在鹰厦(鹰潭至厦门)铁路的修建中,打先锋,挑重担,率先开工并完成了起始的六十公里,继而又担负修建终端的六十五公里,并承担了辅轨进入厦门的光荣任务。

  转战大兴安岭修建嫩林铁路,铁三师仍然肩负着艰巨而繁杂的任务。

  从1964年秋开始,其所属部队分别从长白山、小兴安岭、科尔沁草原、大兴安岭西北坡等地,陆续开赴嫩林线的各个施工点。部队部署从南至北依次是:第十四团团部驻乌鲁布铁,第十三团团部驻朝阳村,第十二团团部驻白桦排,第十一团团部驻小扬气,第十五团团部驻大扬气。

  该师所承担修建的线路,在加格达奇两翼:南线加格达奇至大杨树九十五点六公里,大多穿越草甸、泥沼和塔头地,要开挖三处大拉沟和两座隧道;北线加格达奇至小扬气八十四点五公里,路段上河溪纵横,沼泽遍布,不仅要两次跨越多布库尔河,还要经过大扬气河、大根河、小扬气河、母子宫河等十几条河流,需修建桥涵几十座。
 

铁道兵第三师与加格达奇(上)作者:杨景林
 

该师所担负的“次要”任务也不轻松:西线加格达奇至阿里河的四十一公里铁路,每昼夜通行列车数十对,而路况却非常糟糕,务必加强巡道维修;东线加格达奇至嫩江公路,急需养护改造;跨越甘河的两座大桥、通往飞机场及煤矿的公路,也亟待修复管护;还要抓紧火车站的扩建;还要筹划全线的辅轨……

  不仅如此,由于该师所承担的路段夹在铁六师和铁九师之间,师部设在军地领导机关的眼皮子底下,诚所谓“两面夹击,中间开花”,这样的位置和处境,必须既要注重上下关系,又要顾及左右联络。迎来送往的活儿,零七碎八的事儿,让他们左支右绌,接应不暇。主动承担领导机关的物资搬运、营帐拆迁、警戒保卫、道路维修等等,自不待言,更较劲儿的是,还要负责火车站货物和人员的中转调度、装卸运送。

  从林区会战即将开始时起,加格达奇火车站便繁闹起来。参加会战的各路人马,犹如潮水一般涌了进来。当时尚未交付运营的伊加铁路,日复一日紧张忙碌得不可开交。铁道兵三、六、九师的大部分兵员,林业和铁路参战的全体职工,以及他们所有的施工、生产和生活物资,都要由这条线路运送进来。军列一列接着一列,货车一趟追着一趟,昼夜不停地开进加格达奇。一时间,这个前不久还仅有百十户人家的小镇,已然变成了一座庞大的帐篷城。车站货场、站前广场、街道两旁,五花八门的物资堆积得如山似岭。原始的“草上飞”(鄂伦春人使用的马拉木质大轱辘车)、现代的机动车,还有鄂温克人驱使的“四不像”(驯鹿)驮队,穿棱一般往来不息。装卸的呼叫声、物资的碰撞声、机器的轰鸣声、汽车的喇叭声、车轮的碾压声……此起彼伏,夜以继日。上级的指示接连不断,外单位的求援日夜不停,所属部队的呼喊更是厉害,直闹得铁三师机关有些喘不过气来。

  1964年8月17日,嫩林铁路重点开工。

  1964年9月,郭维城指挥调往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铁道兵司令部参谋长何辉燕接任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部指挥。

  1964年10月,加格达奇镇移交林区会战指挥部领导。

 

铁道兵第三师与加格达奇(上)作者:杨景林
 

1965年1月,撤销会战指挥部的生产部,成立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与特区人民委员会政企合一。
 

  1965年2月12日,何辉燕指挥对铁三师领导们说:“去沿线看了一遍,部队情绪激昂。小扬气股道应加固增多,线路上的三角坑不少,加格达奇又很乱,三师的担子很重。你们要想法把简易车站搞起来,再铺设三股道,不然大批的人员、物资进不来。新兵训完以后,三个师的东西要进来,问题就更大了。你们能不能在‘五·一’以前,把场子打开?”铁三师领导当即表态:一定保证线路的行车安全;进一步扩大和增强接待能力;4月底之前完成车站的扩建。

  当时的情况到底怎么样?负责此项工作的第十三团团长袁邦,1965年2月13日记录:“指挥部指示,现有煤车十四节,要尽快卸下排出;压在三股道旁的四百立方米木材要移开,如有压车停拨三师的运输计划。”“十三团要求,有五千二百九十五吨物资要运走,需汽车一千三百二十四台次。””九师请示,有一个营部、三个连队四百七十余人,粮食近万斤,帐篷、蔬菜、工具等等,需八十五台汽车运到塔河。””招待所请示:二十天统计接待外来人员一千四百零八人,日平均七十四人,实在招架不了,需要增加炊事、接待人员。””十一团所需油料、炸药上不来,碴场和甘河大桥已经停工。””十四团叫喊机械、车辆坏得太多,油料、炸药紧张,旬计划只能完成一半,急需师帮助支援。”“十二团也是喊要油、要炸药、要汽车等等。”“师直的一些单位也讲缺东少西。”“3月以后,三个师的新兵就有四万多人要进来,六、九师还有多少人员、物资,特区所属单位还有多少都不太清楚,估计也不会太少于我们。仅就三师自己讲,连人带物要都进来,还需一百九十六个列车、六千多节车皮。”从以上数据可知当时运输的紧张程度。

  扩建加格达奇火车站,尽快增加其运输能力,无疑是当时最紧迫的任务。这不仅是当下部队施工的需要,而且在嫩林铁路修通之后,伊加、嫩林两条线路在此“T”型相交,加格达奇车站的地位愈发凸显,对大兴安岭北部的林区建设、木材外运,沟通北疆与内地的联系,将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铁道兵第三师与加格达奇(上)作者:杨景林

 

兵贵神速。2月15日,扩建加格达奇车站的工程正式开始。
 

  这个火车站始建于1959年,1961年停建,1963年复建。1964年年中,铁道兵先遣部队进来时,在建的火车站破口烂齿、一片狼藉。附近可见物只有两间平房、一座发电机房,远处还有一座牛棚。车站内只有三股道,停车线总长一公里多,连简易的站台都没有。当年8月铁三师即接手续建车站站房。

  而这一次扩建,时间紧、任务重。经测算:增设四、五、六股道,需揭冻土层两千立方米,填运土量九千立方米,铺碴一千三百七十立方米,铺轨一点三七公里,挖台阶三百立方米,工天计四万四千个。

  兵力的投入和使用:站台和新增三股道的修建,由工程通讯连、信号连、给水一连和二连、第十一团八连和十四连承担,师机关调集一百二十人协同作战,争取4月25日前完成;从修理营抽调四百人,除修整营区场地外,随时听命装卸火车;从仓库连、特务连、警卫排抽调人员,负责驻地和会战指挥部、特区机关的道路维修。

  1965年3月1日,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部的工程部,改为铁道兵大兴安岭林区指挥所,为军级单位,代号五零五,由何辉燕兼任司令员,沈鸿林任副司令员,苏超仼副政委,宋瑞章任参谋长,徐诚之仼政治部主任。指挥所机关设在加格达奇。

  1965年3月,加格达奇镇撤销建制,并入松岭林业公司,实行政企合一体制。

  加格达奇火车站的扩建任务如期完成。
 

林区开发会战打响以后,生活问题便被提上日程。突出的困难:一是蔬菜,二是烧柴。蔬菜只靠供应显然不行,一是数量过多过大,不易采购;二是运输太远太难,损耗严重;三是经费标准限制,开销不起。烧柴似乎不该成为问题,林区漫山遍野都是木材;问题是十万军民做饭和取暖,一天要烧掉的木柴数量惊人。如果不加限制地砍伐林木当柴烧,那么开发林区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岂不成了变造福为造孽的败家子?

  为此,铁三师党委及时发出号召:继承光荣传统,发扬“南泥湾”精神,增产节约,节煤节柴,开荒种菜;责成司、政、后三部门联合,向部队下达了不准砍烧成材,道影材要淸点备案的禁令,倡导身居林海,惜木如金;坚持“三豆”(豆腐、豆芽、豆浆),养猪种菜,粗粮细作的规定和措施,强调加强师后勤生产基地建设,各级干部都要建立种植试验田。上至师长、政委,下到每个战士,在工作、施工之余,都在挖地开荒、积肥育种。房帐内外、驻地周围,到处都是忙碌劳作的身影。篱笆挡风、草帘护苗、造烟散雾、生火驱霜……指战员们采用五花八门的招法,同春寒秋冻无霜期短展开较量,硬是在“高寒禁区”获得了大丰收。据1965年12月20日统计,全师共开荒四万四千二百亩,收获各种蔬菜七百八十一万斤、大豆一百二十多万斤、小麦六十多万斤,节约粮食二十六万余斤、伙食经费三十九万余元。几样蔬菜被铁道兵后勤部选走,送到国家农业展览馆展出。三斤多的黄瓜、四斤多的土豆、十六斤的角瓜、十七斤的白菜、二十五斤的冬瓜……这些被誉为“高寒禁区南泥湾”的产物,令人啧啧称奇。

  1965年节煤节柴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要求条件具备的部队,做饭和取暖一律由烧柴改为烧煤。二是责成师修理营进行节煤降耗试验,通过改造炉膛、研磨煤粉、利用鼓风机等措施,使每人每天的耗煤量,由平均一斤降至五两。于4月上旬召开了全师节煤现场会。之后各单位的耗煤量每天人均都在七两之内。三是将从外地购煤改为在当地大杨树矿自装自运,每吨煤购价由三四十元降到将近十五元。


 

铁道兵第三师与加格达奇(上)作者:杨景林
 

加格达奇作为会战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1965年开展了城镇街道、门市房舍、生活基地的建设会战。主要街道的沙石路改造基本成形,建起了百货、邮电、粮店、书店、医院、招待所、小学校等商贸经营和公共服务场所。特别是大力发展农副业生产,建立了河南、白桦两个农场;联系接收了迁移过来的五百户菜农,组成林海公社,实现了蔬菜基本自给。为了支援会战区的后勤供给,林业部把本机关所属的嫩江农场,划归给了会战区。

  (待续)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