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王大炮”轶事


“王大炮”轶事
 

  ——谨以此文献给我最崇敬的老首长
 

  提起“王大炮”,当时在我们铁道兵六师里,从机关到连队,上上下下几乎是尽人皆知。其实,他是一位戎马半生、德高望重的老首长,他名叫王树新,曾经是我们师二十八团的老团长。“大炮”只是人们给他起的“绰号”。说起来,这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一九七五年二月里的一天中午。当时,我们二十七团新兵四连正在重庆大学内的临时食堂外面,以班为单位蹲在地上吃午饭。正在这时,我抬头看见连队的领导陪同着好几位领导模样的人走了过来。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同志,呢子军帽下已是两鬓斑白,只见他身材魁梧,红光满面,气宇轩昂,精神抖擞,估计是位老首长无疑。当他们走到我们这些新兵跟前时站住了脚步,他微笑着举起手来跟我们这些新兵们打了一下招呼。很快地,我看到他微笑的面孔刹那间变得严肃起来,一句话未说,便径直走到了我们的饭桶前,紧接着,他弯下了腰,伸出手去把散落在饭桶周围地面上的大米粒团一一拣起来,放在嘴边吹了吹后就吃了。捡吃完后站了起来,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若有所思,意味深长地看了看我们这些新兵们。此时,我也留意到了陪同他的连队领导的脸上,早已是极不自然地涨红了起来。这时整个的饭堂前是鸦雀无声,一片寂静。此时无声胜有声。他这无声的举动,我相信,对于我们所有在场的人们心灵的撞击和震撼,是无与伦比的。少顷,老首长轻轻地对陪同他的人说道:“好,咱们再到那边去看看吧。”

  事后,听老兵们讲,他就是我们六师赫赫有名的“王大炮”,是我们师司令部的王副参谋长,这次受命担任我们六师新兵训练的领导工作。这就是我第一次见到他时的情景,这刻骨铭心的感人一幕,给我留下了终生难以忘怀的记忆。

  也许是巧合,当我第二次再见到他时竟然还是与吃饭联系在了一起。两年多以后,我从二十七团汽车训练队调到了铁六师机关工作。因为我们小车排归属司令部管理科,所以,我们都是在司令部的机关食堂里就餐。清楚地记得,那是我刚调到师部的第二天中午,我们食堂里正好吃鱼。正吃饭间,我看到一位老军人步入餐厅,他魁梧的身躯,方正的脸庞,顿使我有似曾相识之感。再仔细一看,这不就是我们新训时捡吃大米的那位老首长吗?不错,正是他。只见他打了饭菜,就在离我很近的饭桌上吃了起来。这时,已有不少人吃完饭陆续地离开了餐厅。我看到正在吃饭的他站了起来,走到其它饭桌前,把别人吃剩的鱼头都收集起来,一边收集,还一边风趣地笑着说:“他们是不会吃鱼的,其实,真正的营养就在鱼头上呢。”有人说:“副参谋长,您收集这么多能吃完吗?”他答道:“拿回去慢慢热着吃,要不丢掉多可惜呀。”

  后来,我提起了此事,我们领导告诉我:本来,司、政、后的部门首长是应该在师首长小灶上就餐的。况且,他是十四级干部,已属于高干了,更应该享受吃小灶的待遇。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却不肯在首长小灶入伙,而是一直坚持着在司令部的大食堂里同干部战士们一起就餐。对此,机关里也有人不理解,背后说他是不入群,出风头。但他这种平易近人,乐于下士,与机关干部战士打成一片的作风还是得到了绝大部分人的理解和称赞。还有,听警卫排的老乡讲:部门首长是配备有公务警卫员的。但他平时一般是不让警卫员伺候,就连换下的脏衣服,他也是坚持着自己动手洗。当然,这只是反映他有关生活方面的一些小事情,通过这些平凡小事,不禁使我从内心深处对老首长又平添了几分尊重和敬意。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见到他的时候就多了起来。虽说没有单独相见面谈的机会,但是却能时常看到他的身影,或听到他的话音。机关礼堂里,开大会前,他曾不止一次地在主席台上,站起来用双手打着拍子,指挥着我们参会的干部战士大声同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铁道兵志在四方》等歌曲。清晨,我们小车排在停车场出早操时,他也曾数次散步走到这里,停下来用他那洪亮的大嗓门,顺口喊几嗓子“一二一”的口令,顿时,使我们这些小伙子们精神倍增,喊声震天了。夕阳西下,我们晚上散步时,也曾碰到过他与机关的干部,甚至是战士,或走或坐,促膝谈心,沟通思想。

  作为部门首长,他也是经常驱车下连队检查工程进度和质量等项工作。对待工作,他的标准高;对待质量,他的要求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特别是在原则性问题上,无论对上级,还是对下级,坚持原则,毫不妥协。如果在现场发现工程质量有问题时,对于下级或当事人,他铁面无私,毫不客气,批评起来,决不讲情面,甚至能把你训斥到哭为止。为此,有人不服、抱怨,甚至是记恨。由于他性格耿直,脾气很大,有时还有点“抗上”,因此,“王大炮”的名声不胫而走。但他那为人正直,胸襟坦荡,光明磊落的胸怀,却深得广大干部战士的好评和拥戴。

  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我们司令部的会议室里。当时,他兼任着司令部的党支部书记。当进行完了有关会议的议程后,王老站了起来动情地讲道:“同志们,作为支部书记,我这也是最后一次主持咱们司令部的支部大会了。因为,由于年龄的原因,根据组织安排,我就要离职休养了。在即将离开部队,离开同志们的时候,我的确有好多心里话想与大家聊一聊。”接着在简要地回顾了他大半生的戎马生涯后,继续说道:“我在这里想对自己作一个客观的评价,一分为二地讲,还是三七开。成绩是主流,就不再谈了,但自身缺点也不少,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上的不足;也有自身性格上的缺陷,比如说脾气大,好发火,以至落了个‘大炮’的绰号。对于我这一生所走过的路,我不后悔,感到问心无愧。现在我最大的遗憾就是要离开大家了,不可能再与大家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了……说句内心话,我实在是舍不得离开大家啊!……”讲到这里,他已是泣不成声,脸颊上也挂满了泪珠。这时,整个会议室里呜咽抽泣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在座的干部战士党员无不被他的真挚情感所深深打动。我的眼眶里早已充满了泪水,模糊的双眼仰望着前面的老首长,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几天以后,王老就离开了库尔勒,告别了天山。临走的那天,他唯恐惊动大家,来给他送别,便在凌晨提前驱车离开了师部大院,身边仅有一名警卫员随同前往内地干休所。打那以后,我也再没有机会见到过他,更没有他的任何音讯。

  岁月匆匆,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对王老的思念却与日俱增。他的音容笑貌,不时地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此时此刻,不知道我的老首长是否还健在安康?我是多么地想再见到他啊。在这庆祝铁道兵成立六十周年的时候,深深地怀念之情,促使我坐下来匆匆成文,以此奉献给我最崇敬的老首长以及千千万万个铁道兵的战友们!
 

  原铁道兵第六师司令部管理科

  徐龙芝

  2009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