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戈壁滩的风




戈壁滩的风

图片

 

       2014年7月上旬,来自全国各地原铁道兵二十三团百名战友,受新疆战友邀请,在乌鲁木齐举办文化联谊活动。这次活动主题:“重返南疆线,寻战斗故地,祭英烈战友。” 战友们在乌鲁木齐举办文化联谊,畅说战友情、铁兵情之后,于7月10日清晨,乘坐新疆战友租用的两辆旅游大巴,向昔日的战斗故地——天山奎先达坂驶去。一路上,我们途经盐湖、达坂城、托克逊,跨过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于当天中午赶到南疆铁路进天山的入口处——阿拉沟沟口。 阿拉沟沟口是古丝绸之路的“天山道”入口处,,也是南疆铁路跨越天山的必经之道。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修建南疆铁路的铁道兵官兵和沟内兵工厂的军工们,来来回回都要途经这里,给这里带来了一派繁华的景象。这次重返战斗故地路经这里,显得有些萧条,已见不到当年战天山、修路忙的情景。可沟口出现了一个新建小镇——阿乐惠镇。阿乐惠镇虽然不大,但镇上绿树成荫,道路宽阔,商店密布,还有冒出缕缕烟雾的工厂。
 

图片
 

       在阿乐惠镇,进山的队伍在此作了短暂休息,已备前往天山奎先达坂。在阿拉沟口的天山入口处,有一座上千年历史的烽火台,这烽火台是古时候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外敌入侵而建,如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传递消息。
 

图片
 

       处在天山阿拉山口的烽火台 在阿乐惠镇休息时,我登上了十多米高的烽火台,站在烽顶上,登高远望,思绪万千。四十年前的军营生活,又浮现在脑海里。当年进疆修路、战风沙、斗严寒、抗缺氧、拉冬菜、运燃煤……情景仿佛在眼前。特别是让我最难忘的是新疆戈壁滩的风。 新疆戈壁滩是世界有名的“风库”,当年在军营中就流传着“戈壁滩最可怕,一年四季大风刮,刮起石头鸡蛋大,刮翻火车难回家”这段顺口溜。 在修建南疆铁路的日子里,铁道兵官兵们一次又一次遭受戈壁滩上狂风飞沙的袭击。部队刚进疆时,担负戈壁滩铁路段施工的某团四营十六连上午才刚刚支起的12顶帐篷,就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狂风嚎叫,沙石满天飞,霎时,12顶帐篷布被狂风吹得无踪无影,帐篷支架被刮得七零八落,战士们刚刚打开的行装,被吹得满天飞,这就是大风给进疆修路的铁道兵的见面礼。 我连先期进疆打前站的指导员练冒荣给我们讲述一段车队遭遇沙尘暴的事,让我们惊心动魄。他说,一次他带领8辆解放牌卡车去大河沿车站(吐鲁番站)转运兄弟连队搬家物资,从大河沿返回阿拉沟,途经前进公社时遇到了沙尘暴。沙尘暴筑起的“风沙墙”,足有上百米高,近千米宽,数十里长。为了抢时间,争取到天黑前能返回到奎先达坂部队营区,车队只好勇闯“风沙墙”。在能见度不到3米的风口里,汽车被沙石砸得“啪啪”响,开车的司机们虽然紧闭车窗,但无孔不入的细沙尘仍钻进驾驶室,钻进司机的鼻孔、耳窟里。由于能见度低,加之路沟被沙石填满,分不清哪是路哪是沟,结果有2辆载物的汽车翻入沟内,其余闯过“风沙墙”的6辆汽车也面目全非,车身被沙石砸得伤痕累累,绿色的车皮变成了白铁皮,犹如待喷漆的车坯。搭在车厢栏杆上的帆布,被吹成了碎片,驾驶员们个个变成了黄土雕塑的泥人,满头、满脸、满嘴、满身都是沙尘,就连鼻孔里,耳朵里都塞满了细沙。 为了让掉进路沟里的两辆汽车赶上车队,他挑选2辆车况最好的卡车,带上几名有经验的老司机再次闯入“风沙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掉进路沟的两辆汽车拖上路。可这两辆跌入路沟的汽车遭遇更惨,除车身受损严重外,汽车驾驶室档风玻璃和车灯玻璃全被沙石打碎,所幸的是人员没有受到多大的伤害。
 

图片
 

       新疆戈壁滩沙城暴形成的“风沙墙” 让我最难忘的是1979年年底前的一天。我所在的二十三团汽车二连派出十多辆卡车去布尔硷煤矿拉煤,在返回的路上,途经戈壁滩时遭遇沙尘暴的袭击,除一辆汽车闯出风口外,其余的车辆全部陷入戈壁滩的沙窝里。连队接到救援的电话后,副连长岳喜林立即率领我们十多名汽车修理工,带上修车工具和汽车配件,乘上团部派来的由陈殿明驾驶的载人大客车,火速赶往出事现场。 大客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驶出了阿拉沟。到达烽火台,狂风还在刮,沙石还在飞,天地阴暗,灰雾蒙蒙。 我们到了车陷场地,首先遇到的是我连驾驶员刘雨朋和他驾驶的亥1-53205号解放大卡车。大卡车已面目全非,驾驶室的玻璃和车灯玻璃已被风沙打碎,挡风一面的车厢板和翼子板上的油漆,被飞沙走石打得铁锈斑斑,绿色的铁皮变成了白铁皮,车厢内的煤被狂风吹得所剩无几。这是唯一冲出风口,摆脱沙尘暴袭击的车辆。据刘雨朋说,他是由助手贾文跃用皮大衣挡住迎风的一面,在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才将大卡车慢慢开出风口的。 在刘雨朋的指点下,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我们连队的车辆。十多名驾驶员个个像泥猴一样呆在驾驶室里,等待救援。 据在场的人员讲,由于沙尘暴来得突然,一时间辨不清方向,宽阔的戈壁滩上几十辆汽车,东一台西一台陷入沙窝里,有我们团的车,也有兄弟部队和地方的车。
       作者夫妇重走奎先达坂留影 我们到达车辆受困的现场不久,兄弟部队和地方的施救人员也陆续赶到。由于风速逐渐变小变弱,给我们施救带来了方便,也争取了时间。 在抢修现场,我们见到每辆汽车的引擎盖、发动机空气滤清器全被大风吹掉,不见踪影,所有车辆上的挡风玻璃、车灯玻璃全部被打碎。由于发动机的加机油口盖被风吹掉,油底壳里塞满了沙子。我们一台台车把油底壳拆下,清洗干净,重新换上干净的机油,并排除进入气管道的沙子,清洗化油器,又用喷火灯预热发动机,赶在天黑前,将全部车辆修好,拖出沙窝,开出戈壁滩,驶往部队。 这次战风沙,抢险修车给我军旅生涯中,留下了终生难忘的一幕,也使我深深体会铁道兵的艰辛和当铁道兵的无尚光荣。
 

图片
 

  作者简介

  周辉杰,湖南宁乡人,中共党员,1972年12月入伍,任铁道兵二十三团汽车二连修理排战士、班长,1980年退伍后在湖南宁乡供销社任职,现已退休。



 

         美篇链接、请点击查看

       图片说明:
       1、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