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军旅伉俪六十载 鞠躬尽瘁献余辉——追忆我的姐姐姐夫




高尚的人在此安眠

他们把自己的躯体

化作最美丽的心愿

他们睡得很香很甜

人民的思念却醒着

科学正大睁着双眼

你可听到爱心呼唤

这里的每一棵树木

都是真与善的体现

——摘自于青岛市奉献林《墓志铭》

  

       今年“十一”假期,恰逢中秋。“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来到山东青岛,在外甥一家人的陪同下,去祭拜我的姐姐、姐夫。

  秋风习习,松柏苍翠,当我们缓步走进“奉献林”(青岛市红十字会、民政局专门为志愿捐献遗体者修建的陵园),看到镌刻着遗体捐赠者姓名的花岗岩石碑上,那两个特别醒目,再熟悉不过的名字时,我无法忍住内心的悲痛,泪水夺眶而出,像是在诉说着我心中对姐姐、姐夫的无尽思念……

  时光回溯,记忆苒苒。在我的人生历程里,姐姐、姐夫的份量,一直都是格外的厚重。他们不仅仅是我的亲人,也是我军旅生涯的引路人、婚姻伴侣的介绍人,更是弟妹们心中永远的楷模。




 

年少求学偶相识,投笔从戎献国防

  姐姐王黎峰、姐夫耿仕信出生于解放前,在他们年幼的时候,正值日寇大肆侵华,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黑暗年代,也许正是因为童年时代经历过那些生死磨难与饥寒困苦的考验,也磨砺出了他们坚韧不屈、勇于拼搏的意志品格,铸就了他们热爱生命,看淡生死的人生态度。

  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显露出与同龄人不一样的成熟懂事。尽管他们学习底子薄,基础差,但他们依然奋发进取,好学上进。他俩是那个年代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姐夫1962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姐姐1965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专业系。

  也许是冥冥中的缘分,姐姐、姐夫因共同的体育爱好(航海运动),在参加国家体委的集中培训时,相识于美丽的青岛市胶州湾,此后风风雨雨的六十载春秋,他们一直相亲相爱,相敬如宾。学业有成,报效祖国,是他们内心深处的共同志向和追求,虽然各自人生经历不同,生活环境、所学专业也不同,但他们在大学毕业后,都毅然选择了投笔从戎,献身国防,从此走上了一条共同的人生道路。

比翼齐飞创佳绩,各自领域为人先

  姐姐学医从军,曾先后工作于江西九江一七一陆军医院、北京解放军301总院、湖南长沙铁道兵学院门诊部、山东青岛海军401医院。

  在近40年的漫漫从医路上,不论身在何处工作,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病人,她都恪守医生职守,运用精湛医术,追求最佳疗效。姐姐是一名内科医生,看到一些病患者被一些慢性疾病折磨,她便想通过掌握更多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解除病人的病痛。为此,她主动向上级领导申请,去地方中医医院学习进修。通过学习进修,她熟练掌握了传统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手段,积极为病患者服务,取得了显著的医疗效果。

  经她治疗的病人都夸她是个好医生,她与很多病患者们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很多病患者在她的悉心治疗下,痊愈出院后,依然经常来看望她,在他们的眼里,姐姐已经成了他们最亲的亲人。

  姐夫学文从军,先后就职于解放军政治学院、中央军委办公厅、长沙铁道兵学院、青岛海军潜艇学院。曾当过时任铁道兵司令员刘贤权首长的秘书,任过部队学院政教室主任,退休后还被中央党校返聘为研究生导师。

  姐夫在他从军数十载的历程里,一直致力于军队政治教育工作,他钻研业务,研究历史,努力进行学术理论研究,他不仅是一名桃李满天下的师长,更是一名学有所长的政治理论家、史学家。

  1982年12月,姐夫的学术研究论文《评左宗棠》,首先在湖南省社科院《求索》杂志发表,辩证看待左宗棠的历史功过。尔后《人民日报》、《新华文摘》、《羊城晚报》、《经济学文摘》、《历史年鉴》、《大公报》先后予以转载,在该学术领域首开先河。

  1991年7月,由姐夫首倡、策划及编著,部分海陆空三军院校共同协作编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手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首发式。江泽民,杨尚昆,徐向前,聂荣臻,迟浩田,赵南起等国家领导人、老一辈革命家,共同为该书题词,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影响深远。

相濡以沫六十载,敬老扶幼树楷模

  在我年少时的记忆中,姐姐很早就去外地读书了,我和姐姐聚少离多,但她一直都很关心我的成长进步。在我心里,姐姐一直是我的骄傲,特别是看到她穿上军装英姿飒爽的样子,我就有一个愿望,就是长大了也要象姐姐一样当一名军人。终于在1970年年底,在姐姐的支持与鼓励下,我走进了军营,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从此我也和姐姐一样,成为了一名共和国的军人。

  当兵以后,离姐姐姐夫更近了,部队放假时,我就会跑到姐姐那里去打“牙祭”,每次去她都会给我做好吃的,做一些我爱吃的南方菜。她非常关心我政治上的进步,教育我如何当好一个合格的战士,1973年,我在部队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姐姐听到后非常高兴。1976年,经姐姐、姐夫介绍,我和同是铁道兵战友的爱人相识,并相伴至今。

  在我印象中的姐夫,他不仅英俊帅气,气宇轩昂,而且还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是一位正直善良,具有高尚人格修养的兄长,更是弟弟妹妹们心里的好丈夫。记得姐姐在长沙铁道兵学院工作期间,曾遭遇车祸,卧床近三个月。姐夫日夜操劳,始终无微不至地精心照顾着姐姐。他是个有责任心的好男人,在部队工作期间,每天不仅要忙于部队里的大小事务,而且还肩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重任。他一面照顾自己的老母亲,为她养老送终,一面和姐姐抚育培养一儿一女。他在家中就是“顶梁柱”,重活累活抢着干,孝顺老人,疼爱妻儿,我们打心眼里都很敬重他,他为弟弟妹妹们作了好的表率。

淡然面对身后事,大爱无疆献余晖

  “人生最崇高、最伟大的事莫过于探索生命!”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姐姐一直想用自己最后的余热,来为深爱的医学事业做出最后的贡献。2012年,她因中风倒在病床上,清醒的时候,她和姐夫商量安排身后之事,她对子女们说,现在医学院校的学生们很少看到真的人体解剖,因尸源紧张无法进行实际操作,医学技术难以提高,现在我和你爸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躯体还有用,能帮助医学院校的学生学好专业,我俩准备捐献遗体,你们要帮助爸妈完成好最后的愿望。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作为妹妹,我心里实在难以接受,在我去看她的时候,她和我促膝长谈了一次,她很平静地说:

  “这没什么,人死后就是一个躯壳,能为医学研究作贡献,这不是很好吗?”

  就这样,2012年7月,姐姐姐夫与山东省红十字协会,共同签下了遗体捐赠协议书,2018年底,姐姐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而后不到三个月,姐夫也撒手西归,追寻姐姐去了。遵照他们的意愿,他们的遗体捐献给医学院,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做了最后一份奉献,燃尽了最后一点余热。




 

  秋风渐起,落叶飘零。我从无尽的哀思中,缓缓回过神来,轻轻地放下手中的那捧金黄色的菊花。我再次看着眼前镌刻在石碑上那遒劲雄健的名字,不禁伸出手,拂去上面的浮尘。我似乎想再次握紧他们的双手,又试图想要再和他们说些什么,却什么也没说。是啊,此时此刻,我已无需再说些什么,因为姐姐与姐夫的音容笑貌和高风亮节,已永远地留在了我的心中……



 

           编辑:吟风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