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摄影

铁道兵历史:贵昆铁路

贵昆铁路 (上)

文/梅梓祥

  贵昆铁路,东起贵州省贵阳市,西经安顺、六枝、水城、树舍、宣威、沾益、曲靖等市县到达云南昆明市,全长621公里。它东与湘黔、黔桂、川黔铁路相接,西与成昆、昆河铁路相连,是云、贵、川三省与全国各地紧密联系的一条钢铁大动脉。



 

  贵昆铁路由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设计,铁道兵第一、五、六、七师和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担任施工,并有滇黔两省10万民工和煤炭、冶金系统工程队参加。

  工程建设周期及过程:1958年8月开始施工。1961年国家缩短基本建设战线,陆续缩减项目,以加强重点工程建设。1964年8月,又展开全面施工。1966年3月,铁路在观音岩大桥接轨通车。1970年12月交付运营。

  这条铁路干线建设,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开发贵州省煤炭工业、云南省有色金属工业,以及森林、水力资源,加快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与巩固国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贵昆铁路除里程621公里少于1083.3公里的成昆铁路外,与成昆铁路建设的意义一样重要。自然环境险恶,地质条件复杂,与成昆铁路相似。因为施工稍稍早于成昆铁路,施工设备还落后于成昆铁路;铁道兵及其他筑路工人,付出的巨大牺牲,一点不比成昆铁路少。但论贵昆铁路的“知名度”,用“养在深闺人未识”来形容也不为过。

  原因在哪里?我的一家之言:动工修建早,期间缓建、重建,工程停停打打,部队上上下下,没有形成大会战的影响力;媒体宣传、关注不够,留存的文献资料极少;参加修建贵昆铁路的铁道兵年老体衰,除铁二代外,鲜有“重走贵昆线”之新闻,自媒体时代几近“失语”;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扩大客货运输能力,将单线建成复线,2012年12月,新建六沾复线在背开柱拨接,老线云南省境内段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故此,贵昆铁路就这样默默无闻了。



 

  有鉴于此,作为贵昆铁路的建设者,应担当起追述、回忆贵昆铁路的责任;尤其是已废弃的浸染了铁道兵战士血汗的重点工程天生桥钢架桥、梅花山隧道等,如同已渐渐老去的铁道兵战士,会被人遗忘,更需要以“抢救”的姿态,做贵昆铁路资料的搜集工作,为国家保存一份“记忆”。

  贵昆铁路全长621公里,铁道兵第1、5、6师早在1958年就开始进行断续施工。1964年秋,铁道兵第1、5、7师指战员和铁路员工、民兵共30余万人,对尚未修通的乌蒙山区前后近300公里艰巨工程地段开展会战,经过艰苦奋战,1966年3月全线通车。





 

  部队进军在被称为“老虎嘴”的险路上



 

  云贵高原,安营扎寨
 


 

  大山坪子隧道劳动竞赛



 

  全长3968米的梅花山隧道,地质极为复杂,担任施工的铁道兵五师创单口月成洞400米的纪录



 

  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抢立排架,战胜塌方

 

  以竹代钢的通风管,为国家节省大批钢材



 

  施工部队举行且乌隧道贯通祝捷大会



 

  新华书店送书刊到工地
 

贵昆铁路 (中)

文/梅梓祥

  昨天晚上公众号发“贵昆铁路”文章、图片。转发于朋友圈时,即兴留言:寂寞的贵昆铁路!这是有感而发。

  这条本该也应当轰轰烈烈、如雷贯耳的“三线”铁路,怎么就“深锁大山”籍籍无名呢?

  贵昆铁路之前完工的鹰厦铁路,全国瞩目,王震指挥,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移山填海》纪录片。成昆铁路,从动工修建,到通车后的近半个世纪,人们依然在“热议”。深山老林的嫩林铁路,也有《向林海进军》两部纪录片、一部艺术片、一部长篇小说、一部诗集;还诞生了国防部授予英雄称号的“铁道兵硬骨头战士”张春玉。更早的包兰铁路,也有画册《塞外长虹》和一本优秀通讯作品集,记载其建设过程。而贵昆铁路,别说没有最富有感染力的纪录片,连一本完整的施工技术总结、新闻作品都不曾发现。现在能见到的“历史”,多是参加贵昆铁路建设的铁道兵后辈写的一星半点儿文章。

  难道是这条铁路太平平常常吗?不!恰恰相反,它的艰苦卓绝、流血牺牲,与别的铁路干线并无二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昨天晚上,为贵昆铁路“鸣不平”后,今晨在朋友圈看见两位铁二代——刘林林、张闽各自3次发布关于贵昆铁路建设的文章、图片,我看了眼睛瞬间发热。

  现摘录其中少许文字,你看看贵昆铁路怎样一个艰难了得——

      刘林林:在隧道施工中时常遇到风化层、煤层、溶洞和被老百姓废弃的旧煤井,施工困难重重。但困难吓不倒英雄汉,开工初期,山中无路可走,机械设备运不到洞口,指战员们就把机械设备拆成零部件,然后用人抬肩扛将机械运上山去。

  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风化石、煤层和溶洞所造成的塌方,大家就团结一致,坚定信心,以“你塌我顶,再塌再顶”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去迎战并战胜它。

  一次,担负老虎嘴隧道导坑开挖的“尖刀”一连在导坑开挖中遇到了旧煤井,造成了近30米的大塌方,导坑被拦腰截成两段,十多名官兵被堵在导坑的内侧,该连连长郝同然、政治指导员王荣舟沉着指挥,组织抢险队轮班作业抢险,不少战士晕倒了,手指出血了,但仍然坚持作业。经过一天两夜近40多小时突击拼搏,被堵在洞内的官兵全部安全脱险……

  与成昆铁路比照,又如何?

  张闽发了多张贵昆铁路及烈士陵园照片——
 


 


 

 

  我今天还翻阅了铁道兵历史研究专家陈远谋老先生的《昨日铁道兵》一书,其中《难忘乌蒙行》这样描绘贵昆铁路——

  1959年秋,作者陪同铁道兵司令员李寿轩考察贵昆铁路,铁道兵五师师长罗崇富向李司令员汇报工作:

   “我们担负的宣威至威宁段130多公里的线路,位于乌蒙山主峰,地势险峻,多悬崖峭壁;地质复杂,多溶洞暗河。全段桥梁隧道相连,有72座隧道、70多座桥梁和200多个涵洞,光隧道就折合37公里。为了克服地势高差,还要盘山展线二三十公里,比如在天生桥南北展线,北边有灯泡形的松林山大隧道,进口比出口低40多米,南边也有个灯泡形的木戛隧道,两个灯泡形的隧道中间就是可渡河。可渡河宽度一眼可望,可是火车得绕转20多公里才能过去。这些年来从小兴安岭到武夷山,我们一年到头钻山修路,可就是没有见过这样的高山,没有见过这样艰难的工程……”

  恕我孤陋寡闻,“可渡河宽度一眼可望,可是火车得绕转20多公里才能过去。”谁能告诉我,这是不是世界铁路建设史独一无二的“奇闻异事”啊!

  连身经百战铁路工程的老红军、师长罗崇富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这就是贵昆铁路!



 

今天,更细化介绍  贵昆铁路概况:

      贵昆铁路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度贵阳为1100米,水城为1800米,水城至昆明间在2000米左右。

      水城至宣威为乌蒙山区,山高谷深,悬崖峭壁,地形险峻,瓦斯、毒气,溶洞、暗河密布,重点工程密集。其中,水城至木嘎段桥隧相连,工程尤为艰巨。该段线路长74公里,桥隧延长42.3公里,为正线长度的57%。天生桥桥长526米,桥墩高50米,桥下有暗河急流。梅花山隧道全长3968米,是控制全线工期的关键工程。

       铁道兵1958年投入贵昆铁路施工。当时,贵阳至树舍属滇黔线,树舍至昆明属内昆线。铁道兵六师负责贵阳至树舍295公里地段,10万民工配属施工;铁道兵五师负责威宁至下马房142公里地段,云南军区和步兵及4.7万民工配属施工;铁道兵一师负责下马房至昆明233公里地段,云南军区及3.3万民工配属施工。施工高峰期,总人数达到30万人。



 

贵昆铁路进程:

       铁道兵六师担任的滇黔线, 1958年8月开工,工程重点是岩脚寨隧道,2715米长,1961年建成。1962年3月,国家决定安顺以西路段停建;同年6月,六师奉命调离贵州,工程移交贵阳铁路局接管。  昆明至沾益段156.8公里,原为米轨铁路,按准轨标准进行改建;沾益至宣威段82.6公里为新建。这两段由铁道兵一师施工,下部建筑于1959年底基本完成,1960年3月由昆明向北铺轨。

       铁道兵五师担负修建的宣威至威宁段137.4公里,由于计划多变,加之滇黔线的接轨点迟迟未定,使施工受到很大影响。

      水城至树舍42.2公里,为滇黔线的一段,先由铁道兵六师负责,1959年梅花山隧道等重点工程开工。1960年初线路改走金钟接轨方案,梅花山隧道停建。1962年铁道部确定滇黔线与内昆线仍在树舍接轨。1963年铁道兵五师接管梅花山至观音岩段施工任务,梅花山隧道继续施工。

      1964年9月25日,一师从格以头接续向北铺轨,年底铺到河东站;1965年5月1日,五师从河东站接一师向北铺轨,年底铺到沙拉坪2号桥,1966年3月与铁二局铺轨队在观音岩大桥接轨,全线通车。党中央、国务院电函祝贺。



 

贵昆铁路现在境况:

  随着改革发展,云贵高原交通巨变,1988年贵昆铁路实现电气化,2012年建成贵州六盘水至云南沾益的铁路复线,贵昆线宣威境内217公里的线路被新线取代。

  一代铁道兵将士披荆斩棘、血肉之躯铸就的钢铁大道,会在大地上留下蛛丝马迹吗?

  宣威市人代会通过《关于将贵昆铁路遗址(原田坝站至天生桥段)列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议案的决议》,积极筹建贵昆铁路遗址公园、乌蒙山铁道兵纪念馆和修葺乐丰铁道兵烈士陵园。目前,有关方面都在努力,力争将“议案”早日变为现实。

亲爱的战友,我们能为此做什么?

  不要您出钱,不要您出力,仅仅请您将自己,或是前辈们参加建设贵昆铁路的故事记录、传播;最省事的是动动手指,像刘林林、张闽、林建军等等热血战友一样,将“贵昆铁路”的文章多多转发。

  岁月无情人有情。那些荒山野岭中被风雨侵蚀而弃用的桥隧,一定将消失殆尽。但是,在我们大家群策群力的呼唤声中,若有一座“纪念馆”出世,贵昆铁路,以及铁道兵的精神、功勋,必然成为国家永久的记忆!
 


 


 


 


 


 


 


 






 

贵昆铁路 (下)
文/梅梓祥

  浸染数十万铁道兵将士及其他筑路工人血汗的贵昆铁路,随着复线的建成,原有的六盘水至宣威段的铁路老线被废弃,运行近半个世纪的铁路,消逝在岁月的云烟中。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年代,总有一些有担当与责任的人,为国家、社会默默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一个名为“轮汽”的热爱铁道摄影的团队,在贵昆铁道废用之前,花费3年时间,拍摄了一部时长1个多小时的纪录片《铁色乌蒙》,用镜头留下沿线如诗如画的风光,淳朴的风土人情,威武雄壮的钢铁大动脉。其中,穿插了多张铁道兵的老照片,以及歌曲《铁道兵志在四方》。

  那长龙似的蜿蜒移动的绿皮火车,弥漫山雾中肩挑背扛的乡亲,在火车离去后的日子,生活还好吗?我们的铁道兵战士,曾将代表现代文明的火车送进大山……影片,带给我无尽的乡愁。

  谢谢你们,“轨汽”团队——MBS工作室:丁目、吴远东、曾晴 、胡志刚、蒋海明、曾晴、张梦洁、陈浩。你们从事的劳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铁路消失了,还有你们用情感与画面凝聚的音像,让我们千秋万代观赏、缅怀。

  向你们致敬!

  《贵昆铁路》上、下集发布后,我看到不少战友转发于朋友圈。闽江发给我多份贵昆铁路资料。

  这条铁路不同于铁道兵完成的其他工程,他已经或者正在不断消亡过程中;建设中的铁路遗址公园,需要提供保护。唯有更多的人了解、熟悉这条铁路的历史,以及意义,对这条铁路的“纪念”工作才能做实、做好。

  文物失去不能复生。大家说贵昆、写贵昆,就是弘扬、传承铁道兵精神、文化!



 

  1951年报纸报道李绍珠的小故事。

  我收藏铁道兵文献资料,贵昆铁路资料太少。

  现在,我披露一点,当年修建贵昆铁路的铁道兵五师红军师长李绍珠,后来担任铁道兵西南指挥部副司令员,他的儿子李尚福是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上将,也是“铁二代”中唯一的获中将军衔的我军高级将领。

  他1958年出生,想必与西南铁路工地的铁二代有过同学之情。我目前有李绍珠副司令员的少量资料。

  对贵昆铁路,心心愿愿是铁道兵战友牵挂,云南地方政府重视,人民群众支持,上级首长关怀,都来建设、保护贵昆铁路遗址。



 


 


 


 

  今天,闽江发给我一篇云南铁道兵战友的文章,写贵昆铁路沿线当地政府党建教育以“弘扬铁道兵精神,共建美丽乐丰,争做幸福乐丰人”为主题,组织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文献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公路边6米高宣传牌上写着“弘扬铁道兵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标语……让我惊诧莫名,惊喜万状。

  我转发全文,与大家共享铁道兵的荣光,意在呼唤大家关注贵昆铁路!



 

铁道兵精神在乌蒙山区的脱贫攻坚战中扎根开花

  刘名厚(云南铁道兵联谊会副会长)

  在乌蒙山脉滇黔交界的云南侧20多公里处,是宣威市的乐丰乡。在乡政府驻地对面的山坡上,沿着399级陡峭的台阶攀上山巅,就是《铁道兵乐丰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铁道兵修建贵昆线时牺牲的272名烈士。

  贵昆铁路(时称滇黔线)是当年大三线建设时,西南地区最先修筑的铁路之一(当时还有川黔线)。贵昆铁路最著名的控制性工程是梅花山隧道和天生桥大桥,梅花山以地质复杂闻名,天生桥以奇险著称。滇黔两省以可渡河为界,这虽是一条小河,可两岸却是刀削斧砍的百丈悬崖,传说曾摔死过猿猴。铁道兵战士在两岸打通了两座隧道,中间架起天生桥,火车从此畅行。贵州一侧是狮子口隧道,云南一侧是老虎嘴隧道,听听这地名,即可想像施工的艰难。从老虎嘴隧道进入云南后铁路就一直盘旋下坡,约二十公里的地段铁路下降了150多米,再进入相对平缓的宣威坝子,这里就是著名的荷(马岭)背(开柱)展线,在这里可以同时看到一座山有上中下三条铁路线在山中穿行的工程奇观。也是云南十八怪之一的“火车没人走得快”,火车在山顶与人同时下山,人已走到了山脚的背开柱车站,火车却还在山腹中绕行。(这条展线的设计和施工给成昆铁路的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工程模板)当年铁道兵在艰苦卓绝的施工中,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在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乐丰乡地处乌蒙山腹地,是宣威市最贫困的山乡之一,在打响脱贫攻坚战的工作中,他们想起了当年的铁道兵。

  2013年,乐丰乡党委政府提出“弘扬铁道兵精神,共建美丽乐丰,争做幸福乐丰人”的党建主题。三年的生动实践,有力地推动了乐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在宣威市委政府组织的千分制考核中,乐丰乡从2012年的倒数第2名跃升到2014年的第5名;2015年在分类考核中,乐丰乡在8个同类乡中名列第一。

  弘扬铁道兵精神,乐丰乡主要做到“五结合”:一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在中小学教育中,组织观看大型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引导广大师生铭记历史,深入了解铁道兵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二是与基层党建相结合。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教育全乡党员发扬“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的铁道兵精神,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推进美丽乐丰建设。三是与党风廉政相结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四是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党委政府一班人把铁道兵精神化作一种推动乐丰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干,扎实推进“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在精准扶贫上出实招、见实效。五是与精神文明相结合。以烈士陵园为载体,创造条件申报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美德,扎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乐丰乡现已成为一个地方党委政府弘扬铁道兵精神的典范。在临近乐丰乡的公路边,高达6米的宣传牌上写着“弘扬铁道兵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标语,在乡政府对面的志在四方广场上矗立着铁道兵战士群像雕塑,在广场旁边的二层小楼正在筹建乌蒙铁道兵纪念馆。

  铁道兵精神已在乌蒙山区的脱贫攻坚战中扎根开花。

  纪录片《铁色乌蒙》截图——
 


 


 


 


 


 


 


 


 


 


 


 


 


 


 


 


 


 


 


 


 


 




 


 


 


 


 


 


 




 


 


 


 


 




 


 


 


 


 

上一篇:京城秋韵
下一篇:三国古城襄阳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