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摄影

《钢铁筑起的砥洎城》 —— 陶玉和摄影美篇欣赏





钢铁筑起的砥洎城 


陶玉和(2020.10.03)






 

  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13公里处的润城镇西北隅,当地百姓俗称之寨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砥洎城,建筑在一座小山咀上,其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望其城,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  jì )城。

 

 
 砥洎城最个性的是那圈用炼铁坩锅垒筑的城墙,在全国独一无二。

 

  
该城创始年代不详,但从明崇祯十一年(1638)“山城一览”碑碣得知,其创始年代应在明末以前。城呈椭圆形,砖砌,占地面积约六万平方米。南有正门,起于地面的城墙,高约十米。临河城墙从河边筑起,高约20余米,上设城垛、炮台等,是用来防备外来之敌的,现已毁坏不存。
 


  
正门额书“砥洎城”,为城内居民出人之通道;城北沿城墙设石梯,沿梯而下可通水门乘舟而行。城内道路规则,城周筑环城路,其余均为住宅巷道,各种设施齐备。古时一遇兵荒马乱,城门一关,自成一体,攻不可破。
 



 


  砥洎城出于军事防御目的而建,同时兼顾居住使用功能,城堡内的民居与巷道与城墙一起被全部纳入整体防御体系,担负防御职责,因而砥洎城既不同于类似雁北广武古城的军事城堡,也不同于类似于平遥古城的以居住、行政功能为主的城镇,它体现出鲜明独特的防御为本、平战结合的设计风格和建筑特点。这一点,从砥洎城的选址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堡选址通常都要考虑交通便捷,而砥洎城恰恰刻意选择了这个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地形筑城,设计者首先考虑的,正是防御功能。



  
砥洎城城墙高12米左右,临水的部分城墙更是高达20米,西侧临水城墙随地势而呈梯状分为两层,两层之间有坡道连通。砥洎城的城墙极富特色,润城镇冶铁业发达,并因此出现了一大批富商巨贾,他们用来自于冶铁业的财富构筑城堡,而冶铁后废弃的坩锅又为城墙的主要建筑材料,既坚固耐久,又降低了成本。
 


 
 砥洎城外侧包以青砖,与其它城墙如出一辙,而从城墙内侧,则可以清晰看到坩锅与石条混彻的特殊结构,那密密麻麻、整整齐齐排列的坩锅,使人感觉这儿才是真正的“蜂窝城墙”。



  
《水经注》沁水,卽洎水。







 

  其实在华北的一些地区,也有用瓮彻垒院墙或窑洞的做法,而此后在隔河相望的刘善村,又可以看到许多以坩锅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明代民居。废旧坩埚用作建筑材料,垒砌墙体,不仅是废旧物资的合理利用,而且,坩埚中空,能起到很好的保温和隔热的效果,使得房子冬暖夏凉。



  
密密麻麻、整整齐齐排列的坩锅,使人感觉这儿才是真正的“蜂窝城墙”,号称“铜墙铁壁”。




 
 


砥洎城,虽系砖石木建结构,但从形体规格、建筑用料到实用价值等方面却十分讲究。民居共分十大街坊,摆布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别,巷道形成许多丁字街口,且巷深墙高,道路显得尤为狭窄。






  
为了抗匪自保,古代的山西人在沁河一带建立了54座城堡,数百年过去后,经过地震、洪水、战争等天灾人祸,当年的50多座城堡,除了砥洎城完好无损外,其他都只剩下了遗址。




走进砥洎城内部,城墙内侧密密麻麻、整整齐齐排列着一个个小圆筒,远远看去,就像整面蜂窝墙,整个砥洎城的内墙全部是用这种东西砌成。这种东西并不是什么高级材料,而是冶铁后废弃的坩锅,是一种生产废料,由于其含铁量很高,所以很坚硬。原来当地冶铁业发达,是古代中国的冶铁中心,他们用冶铁后废弃的坩锅建造城墙,既坚固耐久,又降低了成本。



 
 砥洎城的防御力量集中在南城门,左右各设有一座炮台进行封锁,基本达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1941年砥洎城发生过一场抵抗日本鬼子的战役,日军把砥洎城团团围住,打算强攻进城。

城里住着八路军的医疗分队和伤员,当时日军用上了重型武器,但是都没有攻破砥洎城的城墙,最后日军无奈撤退。鬼子感叹,这个城墙太坚硬了吧,怎么炮打上去,没有反应,其实他们想错了。



 
 筑起这钢铁城堡的材料就是无数个炼铁用过的坩埚。



  
何为“坩埚”?古代炼铁用的锅筒,铁水溶化后倒了出去浇铸器皿,而坩埚是一次性使用的,天长日久,这种废弃的坩埚堆积如山,就成了特殊的建筑材料。而若要让坩埚变身城墙,还少不了一种名叫铁埽的特殊材料,它是一种粘合剂,可将坩埚、河卵石粘合在一起,垒筑成固若金汤的城墙。








 


 

 

  
给坩埚一个特写镜头。

坩埚直径约十二公分,高二十余公分,底部是圆椎状的。















 
 砥洎城内。

 






作者:陶玉和

 

  (本美篇文字主要源于网上)


        美篇链接:点击查看


        编辑:舒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