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铁道兵

周恩来关怀铁道兵(3)

 

  今天推荐王则实先生撰写的《周恩来指挥抢修北宁津浦铁路》。

  文章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境解放,我军即将发起平津、淮海战役,铁道纵队抢修铁路的任务转向全国范围。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起草电令铁道纵队入关抢修北宁、津浦铁路,保障两大战役的军运通畅;接着又指示“组成两个前线抢修大队,紧随野战军渡江南下,抢修江南铁路。”并在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召见铁道纵队局长黄逸峰、总工程师武可久,赞扬“铁道兵”战绩,部署大规模作战的全国铁路抢修任务。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铁道纵队从诞生之日起,就直接接受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周总理亲自部署、指挥铁道纵队抢修铁路,细致到具体的桥梁修复及铁路轨材的调配。

  文章作者王则实老先生原是《铁道兵》报通联科科长,兵改工后到铁道兵史料办公室工作,参与编辑“铁道兵简史、画册”等图书。他是东北人,身材高大、魁梧,为人随和,多年前病故,报社多位同仁送别。

  《周恩来指挥抢修北宁津浦铁路》选自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铁道兵不了情》一书。

 

  周恩来指挥抢修北宁津浦铁路

  王则实

  1949年1月10日,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起草电报,以军委名义电令铁道纵队,停止在东北的铁路修复任务,全部集中关内,抢修北宁(北京至沈阳)铁路关内段,滦河铁桥先修轻便桥,保证1月底使北宁铁路全线通车,直达丰台。

  铁道纵队接电令后紧急行动。前沿抢修部队紧随野战军向前推进,日夜突击抢修。滦河桥是北宁铁路关内段的咽喉。抢修部队战胜无数困难,仅用19天,于1月23日架通了滦河桥。北平尚未解放,火车已通达丰台。
 

  周总理在西柏坡
 

  1949年1月27日,铁道纵队领导黄逸峰局长应召去中央所在地西柏坡。铁道纵队总工程师武可久同志也随同前往。

  周恩来副主席见到黄逸峰、武可久两位同志特别高兴。当黄逸峰自我介绍时,周恩来说,不用介绍了,我很了解你,你是1925年入党的老同志。黄逸峰同志汇报了铁道纵队组建和完成铁路抢修保障前线运输等情况,周恩来同志还不时的回到抢修和运输中的问题。

  1948年,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很快。为适应战争需要,7月5日成立铁道纵队,部队边组建边投入抢修。辽沈战役打响,铁道纵队奉命兵分四路向长春、锦州、沈阳三个方向前进,冒着炮火硝烟,加紧抢修铁路,保障了辽沈战役的军事运输,受到东北军区的表扬。
 


  黄逸峰
 

  周副主席听完汇报说,你们抢修任务完成得很好。下一步,留一个支队整修北宁铁路,其他三个支队全上津浦(天津至浦口)线,要求你们在3月底以前,抢修济南以北的津浦铁路。中央已电告华北、华东交通部,将所有的钢轨、枕木及一切铁路器材,移交给东北铁道纵队,并应继续收集散失在民间的钢轨、枕木。

  军情紧急,黄逸峰、武可久接受任务后,告别周副主席,当夜离开西柏坡。

  调集三个支队抢修津浦北段的会战从2月日展开。第四支队先从陈官屯向南抢修。接着第二、第三支队也在南线突击抢修。抢修部队团结协作,日夜奋战,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在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援。会战49天,于3月24日,全长333公里,破坏严重地段268公里的津浦北段铁路全部修通,提前7天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军委铁道部滕代远部长给铁道纵队发来贺电:“这一任务的完成,对我解放全中国,接通津浦线,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



 

       滦河旧铁路大桥破坏严重,有1座石造桥墩被炸毁,有30米和60米上承花梁各1孔被炸坏,是北宁线抢修的重点工程。担负抢修任务的铁道纵队第4支队于1949年1月4日正式开工,指战员日夜奋战在桥梁工地上。
 

  紧接着,纵队根据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留第四支队在津浦北段维修加固,提高行车速度;第三支队南下蚌埠,抢修淮河大桥;第二支队南下平汉线南端,向汉口方向抢修。两线火车可经徐州转郑州南下长江北岸,有力地支援野战军南下渡江作战。

  与此同时,铁道纵队还根据周副主席指示,组成两个前线抢修大队,集结在长江北岸。我军渡江战役打响,铁道纵队前线抢修大队紧随野战军渡江南下,抢修江南铁路。

  往事已过。回想起来,铁道兵各个历史阶段的建设与重大任务,都有周总理的指示与关怀;铁道兵的每一次成功,都凝结着周总理的心血。

  铁道兵战士怀念周总理。
 

  淮河水流湍急,河床坡度大,地质复杂。为建好大桥基础,潜水员进行水下作业。


编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