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历史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L006】铁道兵与乐丰乡的不解之缘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L006】
 

  铁道兵与乐丰乡的不解之缘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贵昆铁路记事
 

  作者:袁洪华

 

  上个世纪的1958年至1966年,为建设大西南,铁道兵的4个师和3万名民工在高山深谷、陡壁悬崖的乌蒙山深处,在各类物资装备严重匮乏的条件下,硬是用钢钎和八磅大锤,凭着肩挑手推修筑了一条钢铁大道——贵昆铁路。

  这条艰险无比的铁路创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奇迹,在铁道兵的光荣历史上又书写了一部壮烈的史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我所在的铁道兵第五师负责修建宣威至梅花山这一段,师部就驻扎在宣威。我们二十二团的团部驻地在宣威的乐丰乡。我刚入伍时的新兵训练地就在乐丰乡的木嘎。

  新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团政治处电影组。在电影组里,因为每月都要到各放映点巡回放映几次电影,因此对于部队的施工、训练和生产、生活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当地的民情也略知一二。

  我1982年转业后也曾多次到过乐丰乡。如今过去快六十年了,难忘的记忆一直存留在我的心底。现将记忆中的往事说上几段,以记叙铁道兵与乐丰乡之情缘。

  乌蒙山腹地修路忙

  贵昆铁路要跨过北盘江上游的柯渡河,必须要从穿过山肚子的天生桥上通过。而过了天生桥后,铁路线又要通过迂回盘旋来逐渐爬升坡度。其中,乐丰乡境内的荷马岭车站至木嘎车站直线距离不到2千米,海拔高差却有150米,需要16公里的展线铁路来过渡。所以当地群众讲:这段路,火车没有走路快,意思是行人与火车从荷马岭站同时出发,行人从山路走到了木嘎站,而火车还没到达。

  这短短的16公里的铁道线就有35个隧道,23座桥樑,有的地段呈S型,有的地段呈灯泡型盘旋于山肚子里。

  从木嘎站往贵州方向,几座大山交错屏蔽。由于山高。施工时人常常被大雾吞没。山上山下,云里雾里到处布满施工大军。云雾山中红旗招展,劳动号子震动山谷。这就是当年铁道兵发扬红军“乌蒙磅礴走泥丸”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乌蒙山腹地施工的情景。

  贵昆铁路通车后,从贵州梅花山隧道至云南境内的木嘎车站,其间的隧道和桥梁都由部队守护。我曾多次乘坐贵昆线列车,每当看到守卫战士持枪敬礼时,敬佩之余,总会饱含热泪,深深地怀念我的战友们。

  三个团部共存

  当年的乐丰乡同时驻有三个团部。一个是共产党领导的铁道兵部队的团部,另一个是参加施工的民工团部,第三个是国民党残余的地下团部。1961年初,毗邻的阿都乡发生反革命暴动,我部两个连奉命平叛,我曾经的老连队22团13连也参加了平叛行动。据当时的参战老兵讲:部队是以紧急集合的方式行动的。到了阿都乡后,那些暴动分子根本不堪一击。

  转业到地方后,我曾经到过阿都乡的阿都村公所搞调研。当我问及此事时,当地群众讲:暴动发生后的第二天早晨大军(当地老百姓称解放军为大军)就赶到了,每个村都驻有大军。

  当时我们部队的武器装备是:班长配备冲锋枪,副班长和一名战士负责一挺转盘机枪,每个战士配备一支步枪,这些都是抗美援朝时的苏式装备。当年,我们部队确实发挥了既是战斗队,又是生产队的作用,为维护社会治安作出了贡献。

  乐丰烈士陵园

  在宣威境内百余公里的铁道线上,铁道兵就付出了272名烈士和5.9万余名伤员的沉重代价,真是“万里铁道千万忠魂啊”!

  1991年至2013年,在省、地、县民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陆续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乐丰烈士陵园,将分散在天生桥和徐屯等地的烈士集中安放在乐丰乡新店子村蔡家坝山的坟山上。

  乐丰烈士陵园占地5.6亩,四周有坚固的围墙,园内有300平方米的凭吊台和150米长的台阶路道。园内南北建了两个台式亭阁和屏风。陵园中央建了一个8.4米高的锥形纪念塔。纪念塔的设计具有很深的含义。从塔底向顶部看去,像是两条铁龙由近至远,徐徐向天生桥、老虎嘴、狮子口等地延伸,它标志着筑路先烈的丰功与青山同在,美德伴绿水长流。

  目前这个陵园正准备申报国家级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四方广场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地(那个)队伍,浩浩荡荡……”

  这首《铁道兵志在四方》的军歌以雄壮、豪迈、抒情而优美的旋律和满腔热忱、无限忠诚的歌词,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给数十万铁道兵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也鼓舞着一代代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迎难而上。同时也在驻地人民群众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这是一首不朽的军歌,也是一份珍贵的遗产。

  宣威市乐丰乡在乡政府所在地修了一个广场,就是用《铁道兵志在四方》之意,起名“四方广场”。广场内建有铁道兵牌坊,塑了铁道兵雕像,还建了铁道兵陈列馆,以达到寓教育和纪念为一体的目的。

  “铁道兵”深入人心

  在宣威市的人民心中,特别是在乐丰乡人民的心中,“铁道兵”成了艰苦、奉献的代名词。“铁道兵精神”成为当今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下的精神支柱。当地的百姓们说:铁道兵是共产党、毛主席派来为我们谋幸福的。

  乐丰乡党委和政府总是把弘扬铁道兵精神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提出了“弘扬铁道兵精神,建设美丽乐丰,争做幸福乐丰人”和“发扬铁道兵精神,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口号。

  乐丰乡的中小学生在每年清明节时都要到乐丰烈士陵园扫墓,都是高唱着《铁道兵志在四方》进入凭吊台。现在的中小学生会唱《铁道兵志在四方》,我相信在全国一定是绝无仅有。

  可以说,乐丰人民早已把“铁道兵”三个字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使铁道兵精神得以代代相传。当年,我们铁道兵可谓不怕牺牲;而今,我们不怕慢慢变老,也不怕离开这个世间,怕的只是被遗忘。

  我可敬的铁道兵!我可爱的乐丰人啊!

  贵昆铁路通车后,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保障供给发挥了积扱的作用,为云南与內地的联系架起了一座钢铁桥梁,也为沿线两千万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铺设了一条康庄大道。

  2012年12月5日,贵昆铁路新线通车,老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2016年,有关单位多次到过乐丰乡,想把从田坝至天生桥段申报为“铁道兵遗址”或“工业遗址”,也提出过列入历史文化旅游保护议案,可时至今日也都无法落实。

  但是,这条悲壮的铁路创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奇迹,是一部中国铁路建设的壮烈史诗,将会永远留存于世,将会被后人所永远铭记。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则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著称。而继承铁道兵“艰苦奋斗,不畏牺牲,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最好的践行和弘扬。

  2021年3月30日

 



作者:袁洪华

 

  作者简介:袁洪华,1942年12月生于云南富源县,中共党员,1963年入伍,在铁道兵5师22团服役,历任排长,电影组长,指导员,副教导员等职。1982年转业,曾任县法院副院长,县级市广电局副局长,从曲靖市政协办公室主任职位上退休。

 

 

  编辑:乐在其中 审编: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