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历史

郭维城的V形人生——周总理选定的成昆铁路大会战领导人之三

 

  





 

  (郭维城·选自铁道兵网络)

 

一、大学入党,与党失联
 

  郭维城,1912年8月出生于辽宁省义县一个富裕、有文化的满族家庭。

  父辈兄弟四人,其父郭恩波当过奉天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辽宁镇东县县长、敦化县县长。东北解放后,还当过辽北省参议员。父亲经常教育他要好好学习,不忘国耻,将来报效祖国。郭维城少年英俊,聪明伶俐,对人彬彬有礼。他7岁上学,成绩优秀。他十分爱戴民族英雄人物,常说:"一热血男儿,应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沈阳原称奉天,是满清关外的帝京首府,东北的政治、商业、文化中心。郭维城少年时就到沈阳读书,开阔了认识东北、认识中国、认识世界的视野。

  1929年在东北大学附属高中读书时,郭维城与李正文等同学创办了普罗文学刊物《冰花》,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发表对时事的分析文章,宣传进步思想。《冰花》刊物曾受到满洲省委书记刘少奇的重视,曾派杨一辰同志具体帮助指导。

  1930年,郭维城高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大学文法学院。东北大学是当时东北的最高学府,张学良兼任校长。在东北大学学习期间郭维城就组织同学阅读马列主义著作。

  然而,就在郭维城读大学二年级时,"9.18"事变爆发了。郭维城流亡到北平,来到燕京大学借读,参加学生救亡运动。1932年2月,年仅20岁的郭维城在北平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由于羡慕上海革命活动开展的热烈,郭维城又于当年暑期,转入上海复旦大学读书,"左联"的关系也转到了上海。

  郭维城在复旦大学积极参与"文艺研究会"等进步学术团体的活动,发动进步学生支援抗日。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团支部书记。

  1933年4月,郭维城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并担任了党小组长。那年"五一"劳动节,郭维城参加南京路示威游行。队伍被英国、印度骑警和巡捕冲散,又遭到大批反动警察的围捕。郭维城被关押审查了一个多月,后经原东北大学教授、大律师章士钊等多方营救才获释。

  在复旦大学期间,郭维城一方面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一方面认真读书。因已修满学分,参加了二月的毕业考试后,提前取得1934年度法学院毕业资格,获得学士学位。

 


 

  (获得学士学位·选自网络)
 

  这时,党组织获知国民党警特要拘捕他,紧急派人通知郭维城立即离开上海。第二天,郭维城按照组织的安排,乘船离开上海经青岛辗转来到北平。

  谁知,当时北平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郭维城寻找组织的努力一再落空,他只好暂住在北平的东北大学内。党的关系始终找不到,革命人生陷入低谷。

  正逢东北军张学良派人到北平招兵,对象是东北大学的毕业生。郭维城出于对张学良抱有的好感和希望,报名参加了东北军。因郭维城不仅相貌英俊,身材高大,而且英语好,写得一手好文章,东北大学秘书长力荐他到张学良身边工作。

  1935年10月郭维城随张学良来到西安,成为机要秘书部门的第三把手,同时兼管函电。在此期间,郭维城结识了我党东北军工委组织部长苗渤然、东工委书记刘澜波,向他们提出了恢复组织关系的要求。

  郭维城虽然没有接上组织关系,但以党员要求自己,努力为党多做工作,特别是1936年后,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张学良通过一段"剿共"的教训,又在与共产党的接触中有感悟,政治主张有了很大转变,坚定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决心。张学良为了做抗日准备,创办团级干部连和连以上干部军官团,学习的教材就是郭维城根据张学良的抗日言论编写的小册子《中国出路唯有抗日》。小册子在东北军中影响极大。郭维城还把东北军总部办公厅有进步思想的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包括他的中学同学吴家兴等秘书,这个小组的成员在"西安事变"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东北军的郭维城·选自网络)
 

  张学良停止剿共、联合抗日的主张被蒋介石一再拒绝后,不得不实行兵谏。1936年12月12日,他与杨虎城逼蒋抗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当天凌晨,郭维城在新城大厦的指挥中心,根据张学良旨意,草拟了捉蒋新闻稿。

  事变爆发后,郭维城在由周恩来、吴家象、南汉宸(后二人分别是张学良、杨虎城的秘书长)负责的"联合办公厅"下属的宣传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委员。郭维城在事变第二天,奉命接收了国民党的《西京日报》,将其改为《解放日报》,通过该报和西安广播电台进行联共抗日宣传,其间还请了美国著名记者、社会活动家史沫特莱女士帮助搞国际宣传。

  郭维城非常兴奋,因为他又在为党全力工作了。接上组织关系的愿望似乎很快就要实现。在"西安事变"紧张的日日夜夜里,郭维城勤奋工作,周恩来对郭维城留下良好的印象。

  可是,政局瞬间发生了急剧变化。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即被扣押。西安局势立刻动荡起来。先是东北军内哄,不久东北军即被蒋介石瓦解。党在东北军的活动全部转为地下,苗渤然也被调离西安,郭维城失去了与党组织恢复关系的极好机会。直到天津解放后,郭维城才再次见到苗渤然。

  在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后,郭维城及时检查了张、蒋遗留的文件。他和赵绮霞女士(赵四小姐)紧急把张学良和中共中央的来往密电(由赵四小姐亲自译的)和密码本都销毁。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郭维城在爱国将领于学忠领导的东北军第五军团工作,他积极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并亲临战场参加了震动全国的淮河、台儿庄、武汉等大的战役,有力地打击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郭维城跟随于学忠将军的鲁苏战区总部挺进山东东部,进行抗日游击战争,时任战区总部秘书主任、政务处长、代秘书长。

  1942年,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里,郭维城有机会和"西安事变"时的老相识、东北军111 师师长常恩多(中共特别党员)经常往来。他们议论时局和部队前途,一致认为,东北军抗日的唯一出路就是投靠八路军。

  不料,1942年夏天,常恩多师长肺结核病明显加重。

  8月2 日,郭维城去和他商量起义计划时,常恩多师长已一周未进饮食,奄奄一息了。常师长痛下决心,给郭维城写了一个手令,要求111师全体官兵,一切听郭维城的指挥。写完之后,他把写手令的老派克笔送给了郭维城做纪念。接着,常师长把他的随从副官和警卫排长叫到身边,再次嘱咐,一切听总部政务处郭处长的,如起义不成,就用手枪把自己打死,宁死不当俘虏。

  第二天,即1942年8月3日,郭维城借助常师长的号召力,率领111师起义。郭维城领导起义部队与国民党控制的队伍展开了激烈的战斗。5天5夜后,起义部队到达根据地时,躺在担架上的常恩多师长已病故。郭维城派人和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取得联系。最终,他把 3000人的部队交给了党,完成了在东北军内为党工作的历史使命。

  罗荣桓同志说:"111师的义举是在国民党反动派反共气焰高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发起的,对国民党反动派反共反人民政策是一次沉重打击。"从此,郭维城隐蔽多年的中共党员身份得以公开,担任了山东军区新111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郭维城终于实现了人生V的反转。
 

二、铁路缘分从护路军司令开启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了接收被日本法西斯统治压迫14年的东北地区,党派郭维城同志率领部队去东北抢修铁路,消灭铁路沿线土匪,保障部队运输和后勤供应。

  到了东北,郭维城与铁道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后任齐齐哈尔护路军司令员兼齐齐哈尔铁路局局长、西满护路军司令员兼西满铁路局副局长。郭维城指挥部队清剿了铁路沿线国民党光复军、蒙古骑匪和地主武装,组织指挥了护路军抢修铁路支援四平战役。

  1948年东北局成立铁道纵队时,彭敏为三支队队长,郭维城任第四野战军铁路运输司令员,吕正操在军委铁道部任副司令员(滕代远任司令员)。他们三人同在东北、在不同层次的岗位上指挥抢修铁路,保障了军用物资运输和兵员运输,为夺取辽沈战役胜利做出了贡献。

  辽沈战役结束不久,郭维城随同第四野战军即挥师入关,参加平津和渡江战役。

  第四野战军进军的主要路线,首先是由锦州沿北宁路至天津、北平。尔后主力部队沿津浦北段,经徐州转郑州南运,进入中南地区。郭维城任中南军区铁道司令部司令员,兼任铁道兵团前进指挥所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中,郭维城指挥中南地区的铁道兵团第2、第3支队和中南军区铁道部队5个团以及由职工组织的桥工队,抢修了京汉、粤汉、湘桂、浙赣等干线铁路,有力地支援了我军南下作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铁道抢修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为此,政务院总理周恩来给郭维城记了大功。从西安事变起,周恩来就对郭维城留下了印象,这次又亲自给郭维城记了大功,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后来周恩来三次点将郭维城了。

  抗美援朝战争经过二年的激烈战斗,将敌人打退到三八线以南,又粉碎了美军对我交通干线的绞杀战。美帝国主义不甘心失败,交替使用反革命的两手: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想在谈判桌上捞到;在谈判桌上捞不到的东西,又想在战场上得到。

  1952年11月美国大选,杜鲁门下台,艾森豪威尔当选。艾森豪威尔,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挥过诺曼底登陆的将领。他上任后,一面施展拖延谈判的策略,一面秘密筹划在我侧后进行冒险登陆,打算在朝鲜战场上搞第二个"诺曼底"。

  毛泽东洞察其奸,于1952年12月20日及时发出"坚决地迅速地采取加修新铁路,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我正面、侧面的运输畅通,供应不缺"的电报指示。

  所谓"加修新铁路",是指新建一条东西向的横贯铁路线,将朝鲜现有的几条南北纵贯铁路线串结起来。

  周恩来总理点将郭维城率队入朝,并要滕代远找郭维城谈话,让郭维城先到朝鲜看了一趟。这是第一次点将郭维城。

  郭维城接到命令后,立即从湖南株洲赶赴北京。洪学智副司令员对郭维城说:"没有这条新铁路,如果敌人从西海岸登陆,前沿部队就很难活下去。"

  1952年12月下旬,郭维城立即赴朝鲜现场踏勘,感到任务很光荣,也极为艰巨。龟城至殷山129公里,要穿过四座大山;开凿3个垭口、4个临江峭壁、3个深路堑,大部是坚石;还要跨越大同江、清川江等6条大江。要想在1953年4月底以前完成任务,极端困难。郭维城提出两件事:第一,战场上修铁路,铁路工人上不去、顶不住,要调部队上;第二,工期能否缓至1953年5月完成。

  答复很快下来:一、同意上部队;二、工期不能缓。

  毛主席限令:"1月入朝,2月开工,4月完成。"

  滕代远同志转达周总理的指示:"部队除已下令调4个师外,同意再增加两个师,但工期不能缓,要赶在敌人前面,做好反登陆作战的备战工作。"

  郭维城当即表示:"这样,就是站着进去,躺着出来,也要坚决完成毛主席和祖国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

  6个野战师的部队立即改编为6个铁道工程师,加上3000名铁路员工,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全部开进了朝鲜战场。

  边开进,边动员,边看现场,边组建机关。郭维城是白天看现场,晚上研究事情,快天亮时打个盹;直到机关稍微健全一些,每天才能多睡上几个钟头。

  测量队的同志边勘查、边设计、边施工。3个分队,日夜加班。白天野外测量,零下30多摄氏度,水平仪冻得不灵,就在三角架下挂一个罐头盒做的小炉子,边烤边测。

  郭维城抓典型,促施工。陶成聚的"突破一点,顺纹揭冻层"施工方法在全线得到推广,在完成土方任务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赵洪钧总结出"放拐炮"的经验,每公斤炸药炸17.4方,超过指标的一倍,促进了石方工程进展。

  从实际出发创造战地抢修法。龟殷铁路全线共有桥梁92座,其中大桥6座,中桥34座,小桥52座,平均不到1.5公里就有一座桥梁。为适应战备的实际情况,采用了特殊办法,如夹桩排架、片石木笼、枕木垛等木结构建筑墩台,既能缩短工期,又便于在被炸后抢修。木笼和排架的尺寸实行标准化,这样既可以提前量好预制,又便于现场拼装。

  经过60天昼夜奋战,龟城至殷山间铁路于1953年3月31日凌晨3时建成通车了,提前1个月实现了毛主席"1月入朝,2月开工,4月完成"的限令。

  提前1个月,意味着什么?每提前1天,可向前沿输送3万吨作战物资;每提前1天,可向前沿运送整整1个师的部队!汉城美军电台惊呼:"共军火车天外飞来!龟城至殷山铁路原估计两年才能修通,没有想到这样快。"

  艾森豪威尔的登陆冒险进攻计划只得收场,不得不乖乖地在7月27日停战协定上签字。

  正如毛泽东所说:"只要准备好了,胜利就是我们的了。"

  1954年6月经毛泽东批准,王震为铁道兵司令员,李寿轩、郭维城分别任铁道兵第一、第二副司令员。

  郭维城先后参与指挥修建了黎湛、鹰厦、包兰等铁路。这些地区有的是崇山峻岭,有的地层松散,有的多飞沙走石,其中鹰厦铁路有12公里是靠移山填海修到厦门岛的,从此,厦门才直接与大陆相接。
 

  


 

  (开国少将郭维城·选自铁道兵网络)
 

三、出任"西工指"副司令员
 

  1964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指出:"开发大兴安岭林区,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鉴于过去几次试图开发,进去后都未站住脚,这次我们既然下决心进去,就一定要站住脚,一定要取得全胜"。

  周总理再次要郭维城出战,决定组织开发大兴安岭的会战指挥部,由郭维城担任指挥,张世军(东北林业总局局长)担任副指挥,指挥部成立党委,由罗玉川(林业部副部长、党组书记)担任书记兼政委,郭维城为副书记。这是第二次点将郭维城。

  郭维城和政委罗玉川于1964年春节前离开北京北上,经牙克石进入加格达奇。当时的加格达奇,是一座十分荒凉的小镇,只有百多户人家。气温在零下30多度。为了掌握实地情况,郭维城和罗玉川政委等从加格达奇出发,沿着嫩林铁路的线路艰辛地向北走,一段一段地调查了解,一座座林业局、林场、贮木场和铁路公路网络的蓝图在他们胸中形成。

  1964年9月,党中央作出三线战略决策,成昆铁路重获新生,又是周恩来总理点将郭维城到西南参加西南铁路建设。这是第三次点将郭维城。

  郭维城是四位领导中学历最高、入党最早、与铁路结缘最早的。但V形的人生道路丝毫没有动摇过入党的初心,兢兢业业为党的事业奋斗。

  1964年党8月中央作出三线战略决策,并决定"成昆铁路要快修"的决定。周恩来总理立即着手组建西南铁道建设的领导体制。

  首先建立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这是整个西南三线建设的宏观领导机构。周恩来总理决定再成立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简称"西工指")、技术委员会、支援铁路修建委员会。

  "西工指"负责全面指挥和组织工程的进行,按解放军建制,设立司令员,政治委员。由吕正操同志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郭维诚同志任副司令员。

  吕正操经常回北京主持铁道部工作,大会战的行政与施工组织指挥均由郭维城负责。

  郭维城在组织指挥会战中,将"总方针"与各个施工阶段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适时提出具体的工作意见,使大会战迅速得到全面展开,并取得令党中央、国务院十分满意的成效。

  抓主要矛盾以点带面,是郭维城组织指挥会战的基本方法之一。

  "隧道施工是主要矛盾,一定要率先突破!"郭维城要求司令部总结以往经验,制定《西南铁路隧道快速施工纲要》,明确提出了分期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相应采取的劳动组织、机械装备、技术操作、工序安排等措施。

  《西南铁路隧道快速施工纲要》,明确提出了分三期,最终达到在1966年至1967年内突破单口月成洞300米,每米成洞使用100工天以下。

  落实这个目标,需要从计划安排、物资供应、人力机具优先保证;集中科研、设计、施工的优势技术力量,组成三结合战斗组,在重点隧道,钻研和推广隧道快速施工的先进技术和施工方法,实行重点突破,取得经验;加强隧道施工机械设备;进一步开展单口月成洞百米、每米成洞百工以下,保质量、保安全,风电和材料消耗不超过定额的"双百、双保、两不超"劳动竞赛,等具体措施。

  以上措施得到贯彻,带来了隧道大面积丰收,1965年底,有4个口次突破单口成洞300米,隧道每米成洞用工从1965年的220工天降低到165工天,1965年隧道平均单口月成洞达到

  43.7米。

  隧道已经开始领跑,郭维城建议"西工指"党委发出"以隧道为中心,促进各项施工高产、稳产的"号召。

  在桥梁方面,开展"大桥不过月,中桥不过旬,小桥不过日"的劳动竞赛。

  在土方机械施工方面,开展"万方(每机月产万方)、三保(保质量、保安全、保节约)、两率高(机械完好率、使用率高)"等群众性劳动竞赛运动。

  广大筑路大军响应工地指挥部"以隧道为中心,促进各项施工高产、稳产的"号召,隧道、桥梁、路基土石方施工中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

  郭维城根据1966年各方面的发展水平,来安排1967年的计划:隧道132公里、桥梁47.2公里、土石方3365万立方米,正线铺轨301公里。

  1967年计划完成后,只剩下隧道29公里,桥梁6公里,土石方1222万立方米,正线铺轨326.5公里,1968年以半年的时间来完成,时间宽余的。因此,全线于1968年7月1日在在金江接轨,完全是可能的!

  "西工指"1966年8月作出了"确定力争全线提前于1968年7月1日在金江接轨"的决定。

  "西工指"党委为此向全体筑路人员发出了《战斗动员令》。不是"文革"派性的干扰,这个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文革"中,郭维城与"四人帮"进行不屈的斗争。平反后,郭维城先后任郑州铁路局局长、党委第一书记。

  1975年1月,郭维城担任铁道部副部长,1978年12月出任铁道部部长。

  1982年,郭维城奉命处理铁道兵集体转业铁道部事宜。铁道部部长由刘建章接任。
 

  (本文摘自《成昆铁路大会战》)
 


 

  作者简介:洪承惠,1944年7月出生,1962年5月自上海复旦大学工农预科应征入伍。在铁道兵一师历任战士、班长、宣教干事,全程参加了成昆铁路大会战。1978年转业,在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工作,历任街道办事处科员、副镇长、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等职。2004年8月退休后,立志要写一部全面反映成昆铁路大会战的纪实作品。历时16年完成了《成昆铁路大会战》。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