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历史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L002】我的从军之路(铁兵记事)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L002】

我的从军之路(铁兵记事)

  作者:张 新
 

参军到酒泉
 

  当兵是我童年的梦想。记得八岁那年,上学戴上了红领巾,还乡河畔的家门口来了十几名解放军战士,个个英俊潇洒,威武霸气。他们是架设国防通信线路工程的通信兵,干活生龙活虎,生活严肃活泼,还给小朋友讲战斗英雄的故事,让我羡慕不已。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古稀之年。在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之时,往事回首,我为我曾经是一名光荣的铁道兵战士而自豪。1965年9月,哥哥18岁那年参军到部队,驻守在塞北重镇张家口,春节前从部队邮寄来了喜报和慰问信。第二年被评为学《毛选》和学雷锋标兵,入了党,当了班长。全家人欣喜若狂,弟弟手舞足蹈,奔走相告,妈妈见人就夸赞儿子有出息,叮嘱我们要向哥哥学习,好好读书,将来都努力奋斗,做一个新社会的有用之才。妈妈的鼓励和支持,更加坚定了我携笔从戎,参军报国的信心和决心。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的学雷锋活动如火如荼,在毕业文艺晚会上,我表演了诗朗诵《雷锋之歌》,受到师生的称赞。我决心走雷锋的路,接过雷锋的枪,像他那样学习和成长。1965年8月,我考入了河北滦县师范学校。1968年12月,我中师毕业,被分配到滦县雷庄公社(镇)邵庄大队(村),借调在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工作,负责去唐山市东矿区(现古冶区)接收到滦县下乡的青年学生。干了三个多月,每月工资30多元,生活水平还算惬意,无忧无虑地过日子。按理说,我就应该按部就班地学习和工作,循规蹈矩,可能会有一个不错的前程。然而,不知何故,我的心总是难以平静,似乎在等待着一个不一样的机会。 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爆发,滦县革委会征兵办公室发布了征兵告示,我和邵庄大队的适龄青年王云、王祥、张树仁四人参加体检,经过政审合格。我们于3月14日在县种子站集中。正是乍暖还寒时节,滦县古城下了一场鹅毛大雪,寒风呼啸,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我们501名应征青年,换上了棉衣、皮大衣、大头鞋。傍晚整理好行装,脚踏厚厚的积雪,登上了铁皮闷罐军列,经过四天五夜的长途跋涉,从滦河西岸来到了位于中蒙边界的居延海南面的部队营地。这里是国防科工委第20训练10号基地,对外称8120部队,东风航天城,通常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那天傍晚,我们在一个叫乌兰川的小站下了车。这是一条从兰新铁路清水站连接到赛汉陶来的铁路专用线,位于内蒙古的额济纳旗(1969年曾经归甘肃省酒泉管辖,现为内蒙古阿拉善盟)。铁路始建于1958年,就是专为基地运输所需的生活用品和物资修建的。除了保障沿线官兵的生活,最神圣的使命是担负航天城发射任务的火箭和卫星的运输工作。那是戈壁腹地,大漠深处。人们说这里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昼夜温差大,风吹石头跑。可以说是一个与世隔绝的荒凉之地。晚上的戈壁滩,到处漆黑一片,寒风吹起了沙尘,我们下了车,跑步前进,越走越紧张,等到了一排排土坯房前,热情的老兵们已经在营门外整齐列队,敲锣打鼓迎接我们入住温暖的房子里。休息片刻,炊事班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蒜苔炒肉、溜猪肝,海带粉丝汤,馒头白米饭随便吃。味蕾刺激着全身的细胞,痛痛快快地享受着美味佳肴的欢愉与盛宴。这也是我当兵期间最为难忘的、最美的一顿晚餐。

 



 

  紧接着我们就开始为期一个多月的新兵训练,主要是军事科目队列和保密教育。十号基地所属地区都是保密单位,就连新兵写信都要经过连部审查后才能寄出,个人所见所闻要做到:上不许告诉父母,下不许告诉妻子儿女,最后一辈子烂进肚皮里,绝密信息不得向外人透露,所有通讯地址都是代号。我们的地址是:兰州市第十九邮政支局跃进村***号;东风城的地址是:兰州市第二十七邮政支局红旗街***号。部队来队探亲的家属亲朋好友,必须要在兰州市或是非保密的地点与宾馆会见。

  酒泉基地是1958年,在党中央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下,经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聂荣臻、张爱萍与“两弹一星”专家钱学森等殚精竭虑,历经千难万险,科学勘测选定的。酒泉铁管处是从清水至基地到赛汉陶来的铁路专用线,在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境内,铁路全长356公里,所管辖的240公里铁路干线和100多公里的各点号支线,是目前我军编制内唯一的一支自行组织管理铁路运输、军人职工混编的特殊队伍。是铁道兵部队冒酷暑、战严寒、抗风沙,历经千难万险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滩的茫茫沙海之中修筑而成的专用线。

 



 

  最难忘新兵一个多月的军事训练,印象最深的是新兵队列和踢正步训练。五一节的前一天,新兵们发了红领章、红帽徽,实现了一个青年向铁道兵战士的转型。 新兵训练结束后,时任团长陈玉琏,政委吴森林,副团长张占元,参谋长万荣升,政治处梁主任等团首长来检阅新训成果。我被分配到四营十四连二排六班,逐渐熟悉了部队的基本情况。8694部队是铁道兵六师三十团代号,1968年四月,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部队由东北嫩林铁路移防来西北负责国防施工任务的。归第十九军代管,在兰州军区第二工区(8115部队)和工程兵建筑第134团配属施工。500多名新兵的加入,部队的战斗力明显增强。三十团的主要任务是主攻三号山的施工工程。

  内蒙古居延海地区气候恶劣、条件异常艰苦,硬戈壁到处是砾石,只有梭梭、沙拐枣等沙漠植物,没有平原的绿色植被。自古乃边关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地,为御敌于国门之外,工程总指挥部运筹帷幄、精心设计了施工布阵方案,新兵下连队前,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地面的混凝土浇筑工程,山中设计了许许多多条纵横交错、互相连通的坑道,外围是130迫击炮85无后座力炮的各种碉堡及工事。四周是一条围山转的护山湖,采用压力灌浆工艺,在片石接缝中灌入高标号水泥砂浆砌护坡,非常坚固,工程质量确保万无一失,一旦发生战事,各种武器火力交叉,能攻能守,敌人定会有来无回,死无葬身之地。各营连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目标明确,统一调度指挥。后人有诗云:铁兵戍边赛愚公,戈壁造山建奇功,沙海挖湖迎神女,不朽军魂似火红。铁道兵在额济纳旗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了闪光的足迹,为边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如今的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5A级国家旅游区,实现了阿拉善盟国家5A级景区“零”的突破,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游人如织,蜂拥而至,异常火爆,旅游收入已经是支柱产业,占旗全年GDP总收入的40%。光阴似箭,四十年后,2009年金秋时节,时任滦县人大常委,县卫生局局长,全国劳动模范的王绍田(原三十团卫生队军医)、县公安局副局长杜国让(原三十团二营副营长)等一行五人驱车千里,回到了他们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故地重游居延海,受到了旗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公安局局长的热情款待,全程陪同。称老铁道兵们是额济纳旗人民心中的英雄,睹物生情,感慨万千,回忆起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时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一行老兵眼含热泪饱览了闻名遐迩的胡杨林景区等风景名胜古迹。昔日的戈壁沙滩,满目苍凉。今日在党的阳光雨露的照耀下,变成了绿水青山,黄沙滩已是金山银山,成为牧民们家庭的摇钱树和聚宝盆。

 



 

  我们每日唱着《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的嘹亮军歌,扛着铁锹等工具,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施工进度不断加快。工地上人头攒动,红旗招展,机动车川流不息,马达轰鸣,热火朝天的场面非常动人。那一天,骄阳似火,风沙弥漫,时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张达志、政委冼恒汉与十九军军长杜绍三一同到三号山工地视察,一进施工工地,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令人振奋,上百辆的工程机械紧张作业,搅拌机、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运砂石料的卡车来回穿梭,荡起滚滚沙尘,车水马龙,一片繁忙景象。首长们对工程进度表示满意,给予高度赞扬。经过近一年多的昼夜奋战工程已见雏形,远远望去,30多米高的耸立山峰一至五号山顺序排列,巍峨挺立,遥相呼应。围山转圈开挖的护山湖,宽阔平静的人工湖水碧波荡漾,拒坦克车装甲车于湖岸之外,其战略地位尤为重要。立真感叹军事大家独具匠心,精妙绝伦的高超设计。 我们四营的驻地,在居延海南边的一片开阔沙滩上,中间是营部,左边是13连(扩编后为19连),14连(18连),右边是15连(17连),16连。每个连队占约200多米的场地,四周依次排列着整齐划一的、南高北低的土坯房,中间是如柏油路一样,光滑平坦的篮球场,也是出操的练兵场。我真感叹老铁道兵们的聪明才智、整洁的营区分为五个大院,东西相连、南北畅通。简直到就是巧夺天工、神仙建造,用模具刻出来的一模一样。恰似一幢幢小洋楼、小别墅,墙面光滑洁白、刷了涂料,书写了标语口号,房前屋后一排排挺立的电杆,更像忠心耿耿的卫兵一样,日夜守护着边疆哨所,一切显得那么和谐、那么充满生机。 四营驻地北邻一营、南接二营,距离三号山有一公里。上工收班都比较方便。时任教导员刘景明,1947年当兵,河北宽城人(1970年调15师),身材较高,黝黑的脸膛,工作雷厉风行,特较真的脾气,为人正直诚恳。副教导员姜万宽,1948年入伍,山东荣成人(1971年任六师医院二所教导员、73年调任三十团政治处主任)身材高大威武,待人热情诚恳,豪爽心细,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许多退伍多年的老兵仍与他保持通讯联系。我的老班长赵振生,1965年入伍,黑龙江宁安人,身材高大,英俊威武,管理严格,曾多次立功受奖。在他的帮助下,入伍半年多后,我担任了六班副班长,没多久,我们连就转战红格尔山,执行新的任务。

 

转战红格尔山

 

  国防施工任务混凝土工程量巨大,所需沙石、钢筋水泥都是通过铁路专用线运来的,有时碎石供不应求。为了确保国防工程的急需,工区总指挥部决定派一支精锐分队生产碎石自给自足。时间紧、任务重,要求急。我们连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项光荣艰巨的任务。姜副教导员在连里召开的誓师大会上讲话,他说:为了解决工地各种石碴原料的急需,营党委决定把任务交给能打硬仗、无坚不摧、冲锋在前的十四连指战员。希望你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早日凯旋。我代表全连战士发言表示:决不辜负党委的信任和重托,在艰苦环境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坚决保质保量地完成采石任务,为铁道兵争光,再创辉煌。第二天早晨,战士们意气风发、群情振奋,迅速整理好钢钎、铁锹,大铁锤、十字镐等工具并装上卡车出发。

 



 

  藏在大漠深处的红格尔山采石场,距营区100多公里,没有直通的公路,卡车在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硬戈壁沙滩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车轮卷起阵阵沙尘,很多战士都晕车吐得特别厉害。但大家不顾旅途劳累,下了车就赶紧清理现场,搭建帐篷,埋锅垒灶。班长带我们五个人到采石现场勘查。低矮的小山,只见远处迷蒙的山峰突起,周围有十几座连绵起伏小石山,光秃秃的,跟大的沙丘差不多。凹凸不平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有趣的姿态。走到石场一看,刀削斧砍般的山崖耸立,镶嵌在浩瀚的沙海之中,抓起石头仔细看,非常坚硬,颜色与施工用的石料差不多,大家像发现宝库一样欣喜激动,这座在沙漠中沉睡了千年的小山,经历风吹日晒,霜打雨淋,将会被我们开采利用,无论是当铺路石,还是做混凝土石料,而被我们称为“玉石”价值连城。采石场的设备比较简陋,几条窄轨铁道上停放着三辆翻斗车,三部粉碎机和筛网已经锈迹斑斑。第二天,副指导员胡支成命令我任临时材料员。胡是贵州人,1961年入伍,中等身材,文质彬彬,知识丰富。因连长冉从胜外出学习,领导指派他带队进山。我觉得自己是被赶鸭子上架,真的不懂材料知识。我奉命风风火火来到了额济纳旗附近的工程兵134团器材股,找到了何助理员说明来意。他非常热情地说:小同志,你是新兵吧,哪里人呀?我回答说:对,刚当兵半年,是河北唐山人,您去过吧?我曾去你们那里接过新兵,好地方,物产丰富,热情好客。我是河南人,咱们可是老乡呀!你都是要啥材料呀?何助理一边跟我唠嗑,一边拿出材料调拨单。首长,我不太懂,采石用的工具材料都给我开点吧,挺远的路,跑一趟也不容易。好嘞!那就随你吧。何助理出手很大方。铁丝、铁钉、钢钎,铁锨、铁锤,筛网、炸药、雷管和柴油,钳子、8#断丝钳也给了一个。他打电话为我调来了一辆卡车,各种采石工具材料装满整整一卡车。我高高兴兴地回到了驻地,大家帮助卸了车,我把为大家采购的牙膏、牙刷、肥皂、脸盆、信纸信封都分别一一送到大家手里。然后按照何助理员的要求,在渺无人烟的沙丘上挖了一个大坑,盖上盖子,小心翼翼地放入雷管。这是绝对保密的,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以免发生意外。采石场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装载机声、碎石机轰隆声,人声鼎沸,一辆辆装满石块的翻斗车来往如梭,送到碎石机旁,负责筛石子的挽起袖子,大汗淋漓,筛出的1—2MM公分和2—4MM分的碎石渣按不同规格,分别堆放。工地上三班倒,歇人不歇机,大家披星戴月,日夜奋战,一堆一堆像小山一样的石料不断地被施工工地川流不息的卡车运走。日复一日,打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开山爆破绝非易事,爆炸就意味着牺牲。但有志者,事竟成。铁道兵面前无险阻,敢于上刀山、下火海,闯龙潭、探虎穴。工地上一度炸药紧缺,严重影响工程进度,我们经过多次实验,反复钻研,把硝胺(化肥)加锯末、加柴油按照一定比例炒成土炸药。记得那天我和老班长带三人一起,拉着一小车土炸药上山装满二十多个炮眼。一、二、三点火,快跑,赵班长一声令下,大家像跑百米大赛一样迅速跑到隐蔽地带,紧接着爆破声震耳欲聋,一声声巨响,瞬间山崩地裂般的爆炸声,那四处飞起的石头像雨点般散落下来,我由于崴了脚,跑得慢,被一颗散落的小石头砸中了胫骨,小腿鲜血直流。腿上至今留下了不能磨灭的伤疤。初试成功,大家欢欣鼓舞,热血沸腾。有惊无险地成功给了我们勇气和力量,加快了石碴料的产出数量,使人防工事按时完成。连队受到团、工区的通报嘉奖。半年后,我们班师回营,在这里有我们用青春奏出的最强旋律。我常常想:赛汗陶来河边的红枊之所以那样的枝繁叶茂、光彩照人,那是有了铁道兵战士汗水的浇灌;居延海边的胡杨林之所以那样妩媚多姿,金黄透亮、令人着迷与神往,那是有了铁道兵战士的守护与梳妆。

 



 

  3000多名干部战士挥师西北,挺进五彩斑斓的额济纳旗,卫国戍边,面对满眼黄沙的大漠戈壁,甘于吃苦,无私奉献,用生命和血汗创造共和国的奇迹。我们感谢一望无际的戈壁大漠,给了我们挥洒青春和热血的机会;留下了震撼心灵的闪光足迹,我们感谢居延海蔚蓝的天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翅翺翔,激情飞扬,一往无前点缀它的平台。铁道兵永远是党的忠诚战士,那不朽的军魂,将与日月同辉、山河同在,彪炳史册。他们才是夜晚中最耀眼的明星,他们才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青藏高原,到大漠戈壁,从林海雪原,到海防哨所,到处都有我们铁道兵留下的闪光足迹。在纪念建党100周年的日子里,正值铁道兵成立70周年之际,忆往昔峥嵘岁月,历历在目,一辈子跟党走,总让我荣誉感、使命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岁月无价,人间值得。弹指挥间,沧桑巨变,是党给我们带来了希望与光明,让祖国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

  如今,古老的中国更加繁荣昌盛、兴旺发达,成为了一颗璀璨的明珠。铁道兵战士离不开党,正如欢快的鱼儿离不开大海一样,像鲜丽的花儿离不开土地一样。历史不会被时间风化,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火热的军营时光,如屹立几千年的长城一样,早已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记忆。52年过去了,我为当铁道兵深感自豪,为履行军人神圣职责紧握钢枪保卫祖国感到无上荣光。我为把青春奉献给部队无怨无悔。
 

作者简介:

张新 男,汉族,1949年3月生,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人,1968年12月入伍,在铁道兵第六师三十团服役。1974年3月复员,任县交通局办公室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县运输站副站长,唐山市交通运输公司乐亭联运公司党支部书记。2009年10月退休。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乐在其中    审编:段海燕(天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