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英雄谱

曾在铁道兵军旗下的女兵(五)

  

 

转自:晓安美篇

  

题记:军号声声,猎猎的军旗下她们从未远去……

纪念铁道兵第十三师62团卫生队张爱琴烈士

 

  今日白河县火车站  
 

       巍巍秦岭,莽莽巴山,在中国的腹地,有一条与成昆线齐名的襄渝线。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付出巨大牺牲修铸了这条钢铁大道,造福于鄂、陕、川的人民。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襄渝线是共和国最重要的战备铁路。
 

  正面左一为张爱勤烈士  
 

        张爱勤是铁道兵进入襄渝线后牺牲的第一名女兵,也是铁道兵十三师历史上牺牲的唯一一名女兵。 
        张爱勤是铁十三师1971年新入伍的女兵,新训后分入62团卫生队。1971年7月5日,在卫生队组织的高山采药中坠崖牺牲。牺牲后安葬于陕西省白河烈士陵园,碑文:张爱琴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5862部队战士。山东省文登县人。1971年7月因公牺牲。          张爱勤牺牲时刚刚18岁。

 



张爱勤爸爸的信(第一页)

张爱勤牺牲后,在印着大红色“最高指示”的信笺上,张爱勤的爸爸给62团卫生队女兵班写了一封信——
 

毛主席语录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丛战利、岳志敏、付维娜、丁一、孟巧云、余英兵、杨冷、张继兰、张山河、文淑萍、时玉珍

      亲爱的孩子们、同志们:  

       莫流泪,莫悲伤,要坚强。我们已经幸福地看到,一个张爱勤牺牲了,千万个革命战士在茁壮成长。妳们与爱琴是阶级姐妹,也是我们的女儿和同志们。爱琴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我们为有一个为捍卫毛主席无产阶级卫生路线而英勇献身的女儿感到光荣,妳们也应为有一个为党和人民而献身的战友自豪。爱琴和妳们都一样,不是父母亲的私有财产,而是整个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妳们的一切都是属于党和人民的。妳们,我们,每个革命战士都应做到,当党和人民需要时,应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以[致]至于生命。生要为革命生,死要为革命死。我们更感到光荣和幸福的是还有妳们11个女儿,11个还在受毛泽东思想哺育而迅速成长为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女儿。

       孩子们,同志们:
  
       妳们的战友,张爱勤同志在生前最后一次给我们的来信中[坚]铿锵的说:“组织上入团入党是我们的希望,但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为了实现这个崇高的目的,我活着就要拼命干。”爱琴短暂的一生没有完成党和人民交给她的全部战斗任务。现在,世界上还存在着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还有三分之二的人民没有解放。希望妳们接过烈士手中的武器,认真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化悲痛为力量,挥泪继承烈士志,誓将遗愿化宏图。在艰苦的斗争中,锤炼意志,改造世界观。在实际工作中,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努力为革命而刻苦学习,掌握提高过硬的战斗本领,为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卫生路线,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为实现全人类最崇高的理想,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让我们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奋勇前进!
祝,学习进步!
 

爸爸:张述经  
妈妈:王升秀  
哥哥:张士功  
1971.7.14

 

  张爱勤爸爸的信(第二页) 
 

       张爱勤的爸爸是基建工程兵一支队4大队的首长,在女儿牺牲后,强忍悲痛第一时间给女儿的战友们写下了这样一封信,可想而知他的内心该有多么坚强!在这封长信中,不乏时代的烙印,从而印证了那个年代革命者对国家、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张爱勤爸爸的信(第三页)  


       张爱勤是在军队大院中长大的,人比较单纯。宽宽的肩膀,个子高高胖胖的。单眼皮,清澈的眼眸,淡静如海。挺直的鼻梁,两颗俏皮的小门牙微微有点翘。绿军帽下,一对小辫子紧贴在耳后,洋溢着青春的蓬勃朝气。她平时话很少,说话时语速很慢,含着腼腆的微笑。  
       1971年4月, 62团卫生队没有女兵的历史被刷新,师里从新兵连给卫生队分来了12名女兵,组成了女兵班。20岁的丛战利任班长,18岁的张爱勤任副班长,班里年龄最小的孟巧云只有14岁,还是个会想妈妈哭鼻子的小女兵。因为卫生队之前已经有了两个男兵班,这个新建的女兵班被称为“女兵三班”。

 

  女兵三班的女兵们  
 

      根据史料记载,铁十三师修建襄渝线的部队是从越南战场回国的:1968年10月,铁十三师师部率62、64团从越南回国参加京原铁路建设,师部设在山西浑源县城关镇,62团团部设在山西灵丘县城关,64团团部设在山西灵丘县东河南。1969年2月14日,铁道兵命令铁十三师担任襄渝铁路修建任务。铁62、64团仍配属铁十四师在京原线施工,襄渝线由铁十三师61、63团参加。1969年2月20日,铁十三师机关派出先遣组到襄渝线东段工地,调查了解情况。1969年3月,铁61、63团从越南回国归建。1969年3月6日,铁十三师机关由山西浑源转移到湖北谷城县城关,组织指挥从越南回国的铁61、63团开进襄渝线工地。1969年3月21日,回国部队全部开进襄渝线东部工地。1970年2月,铁十三师在陕西白河县城关设襄渝线二期工程指挥部。1970年3月13日,铁十三师根据铁司字第97号令,在湖北谷城县城关镇组建第65团。团机关由师机关和各团抽调人员组成;部队由铁一师的1、3、4、5团的5营,依次编为65团的1、2、3、4营;由1团的汽车连、3团的机械连、4团的修理连,分别编为65团的直属连队。
 

  白河县火车站 

 
       襄渝线上的62团团部驻郧西县羊尾镇。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羊尾镇位于郧西的西南汉江之滨,“两省(鄂、陕)”、“三县(郧西县、郧县、陕西白河县)”交界处,是外界进入郧西的西南门户,素有郧西“南大门”之称。羊尾镇属半亚热地带,因为秦岭余脉,地形以高山为主,最高点羊尾山海拔1189米。  
       62团卫生队驻郧西县木瓜沟公社,坐落于植被稀疏的山根下,居住条件很差。女兵们刚到卫生队时没有宿舍,就分散着住到病房里。卫生队旁的老乡家养着一头驴,经常在夜间“放声高歌”,惊醒熟睡着的女兵。在医疗知识学习之余,女兵们还要上山搬石头盖房子……
 

  女兵三班的女兵,背景为62团卫生队  
 

       部队军车送来的物资只能卸在大路旁,卫生队所有用品要靠肩挑背扛运进来。从大路到卫生队是一条三公里的羊肠小道,一侧是山一侧是万丈深渊。开始时,女兵们吓得紧贴着靠山的一面走,后来经常挑菜抬米抬面,慢慢地也就习惯了,不再害怕。200斤一袋的大米,男兵两个人抬一袋,女兵得四个人一起抬。张爱琴个子高力气大点,抬大米时总会悄悄地把重量往自己这边多挪一点。  
       夜间站岗,对女兵也是一种考验。山区有狼,在黑乎乎的夜里站岗时,经常伴着高一声低一声的狼嚎,让小女兵们非常害怕。特别是冬季的后半夜,又困又冷,班长丛战利和副班长张爱勤都会多站一会儿,让其他女兵能多睡一会儿。
 

  小女兵孟巧云与付维娜,背景为62团团部  
 

       因为是女兵首次下团,无论是团里还是卫生队都没有带女兵的经验。卫生队适时组织女兵们开展了“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年龄大的与年龄小的结成对子,互相帮助。张爱勤像大姐姐一样,事事处处呵护关照着与她结成对子的小女兵。女兵们说:一定要努力克服身上的“骄娇二气”,争取早日做一个合格的铁道兵战士。   
       3个月的医疗知识培训结束后,女兵们给分配了工作岗位:有到手术室的,有到药房的,有到病房的……张爱勤分在药房。  
      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女兵们被分为两组:一组跟着女兵班长丛战利下连队体验生活——进隧道、给战士洗衣服;一组上山挖草药,张爱勤分到了挖草药组。
 

  女兵三班  
 

        挖草药组又分为2支队伍:1.一班的男兵全体参加,单独行动;2.二班的一部分男兵、女兵三班的一部分女兵、地方参训人员,由李军医带队。因为离卫生队较远,挖草药组就住在山上的老乡家里。老乡家里卫生差臭虫多,大家身上被臭虫咬得都是大包,红红得一片一片的。夜里起来用银针捉臭虫,一个人可捉好几串……  
       铁道兵进入襄渝线施工现场初期,交通不利,各种物资供应非常紧缺。卫生队经常上山采草药,做成药丸,用于日常治疗。当地老乡缺医少药,卫生队就向他们提供中药和针灸治疗,还帮助培养了一名赤脚医生。  
       7月的炎夏,天气闷热异常。1971年7月5日,采药组在军医和男兵班长的带领下上山采草药。山很高很陡,植被茂密如原始森林般,层层叠叠的枝丫间,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采药组逶迤穿行于葱郁的树木和灌木丛间,边走边采草药,密布的落叶、苔藓和地衣,让脚下非常湿滑。女兵置身于这种环境,精神既兴奋又紧张。与张爱勤结成对子的小女兵比较淘气,张爱勤一路上时刻呵护着她的安全。接近山顶时,豁然开朗,气温明显凉爽了许多。因为过去没有上山采过药,女兵都不认识草药长什么样,男兵们就带着女兵分头去寻找草药。  
      中午时分,孟巧云突然听到一声大叫:“张爱勤!”喊声在山谷中回荡……附近的男兵和女兵拼命地往喊声处赶去——只见张爱勤已经失足滚到了山下……滚落过程中被一块大石头挡住,头撞到了大石头上。事后知道:这块大石头导致了张爱勤颅底骨折。  
      男兵班长闻讯赶来了,开始组织抢救。这时张爱勤已经没有了意识……抢救者紧急做了气管切开,用钢笔帽代替气管插管,用别针穿过舌头从口腔中拉出,保持呼吸道通畅;男兵班长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可见有鲜血从张爱勤的鼻子和口腔喷出,人却没有任何反应。男兵从老乡家找来床板,大家抬着张爱勤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下挪。张爱勤个子高人胖,加上山路湿滑,所以每走一步都很费力,随时随地可能再次发生危险。  
       与此同时,在卫生队门诊值班的仉军医,接到了由15公里外下山的一个老乡的报告:从山上掉下来一名女兵,要卫生队火速进山抢救。仉军医接报后,立即叫卫生员准备药箱,迅速冲向了出事地点。在上山后的大约10公里处,碰到了山上老乡和釆药队人员用门板抬下来的张爱勤,人已经停止呼吸。仉军医还是做了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心内注射了副肾素。一位男兵给张爱勤输了100毫升O型血。这时,好几位军医同时赶到,经过讨论决定尽快送伤者下山。在老乡的帮助下,直到天黑才将张爱勤抬到卫生队,已是回天乏术,只能宣告死亡。
 

  没有迁葬前的张爱勤烈士墓  
 

       一位目睹了出事现场的女兵叙说:在山上,大家基本都聚在一起。张爱勤听男兵说不远处的悬崖上有一棵防风(当时部队流感很严重,急需防风煮水治疗流感。野生防风多生长在岩缝中),就爬了上去,仅仅一会儿功夫,她就从悬崖上掉了下去……男兵和女兵们哭着喊着把张爱勤抬下山,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人也累坏了。大家不肯休息,一心想把张爱勤尽快抬到卫生队,救活她……女兵三班就这样少了1名女兵,11名女兵哭成了泪人。  
       那是木瓜沟最悲痛的一夜,那是卫生队最悲伤的一夜,大家谁都没有睡觉,为张爱勤守灵。那一夜,师部林参谋长赶到卫生队并召开了临时会议,女兵班长丛战利参加了会议。会上赵队长汇报了张愛琴的牺牲经过。会上还决定:由于女兵们精神刺激很大,又为烈士熬夜守灵,为了保护女兵,开完追悼会后不让女兵去殡仪馆和安葬现场。第二天张爱勤就下葬了,团里用枕木打了一口厚厚的棺材。1972年,在铁十三师的帮助下,白河烈士陵园迁移至魁星山西坡,张爱勤烈士墓与铁道兵十三师牺牲官兵墓一并迁移至现址。
 

  白河烈士陵园张爱勤烈士墓  
 

      卫生队的战友以张爱勤为原型,编排了歌曲和舞蹈在团里演出,歌颂张爱勤,寄托哀思。女兵们倾情演出,表情凝重,眼里噙满泪水,剧终时往往泣不成声……
 

  去团部演出后在汉江边合影,背景是62团团部  
 

      在张爱勤牺牲后的日子里,“女兵三班”的女兵们憋足了劲,以大无畏的精神拼命工作,没有一个人退缩。在不长的时间里,女兵全部入了团,有的还入了党。  
      从1971年至今,47年过去了,女兵三班还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她们在第一任班长丛战利和第二任班长岳志敏的带领下,相互帮助,召之即来。她们始终忘不了牺牲的战友。她们说:我们是在艰苦奋斗中成长起来的铁道兵女兵,这种经历铸就了我们不屈不挠、不惧困难的性格,这是我们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一生的骄傲!  
       在张爱勤牺牲后,张爱琴的爸妈原本要来参加女儿的追悼会,再见女儿一面,但是爸爸突发高血压,妈妈悲伤过度卧床不起……张爱琴的爸爸委托师里的林参谋长料理女儿的后事,并且看望全体女兵:他把所有要说的话都写在信里了……林参谋长是张爱勤爸爸的老战友。班长丛战利含泪收下了这封信。

 

  白河烈士陵园纪念碑  
 

       张爱勤爸爸写给女兵三班11位女兵的信,至今仍珍藏在第二任班长岳志敏的家中。岳志敏说:我们要去白河烈士陵园祭奠张爱勤战友,把47年前爸爸写的信读给她听……  
       女兵三班的女兵们当年年纪还小……现在热切希望能找到张爱勤的爸爸,倾诉几十年来11位女儿的思念之情,祝福前辈健康快乐!
 



白河烈士陵园大门
 

  在襄渝线沿途,有无数的烈士陵园和铁道兵牺牲官兵墓,有无数已经无法统计的“无名烈士”墓。据本文作者不完全统计(历史原因):在修建襄渝线期间,铁道兵牺牲官兵(包括病故、事故、意外死亡)1365名,其中有女兵7名。如果以铁道兵新修襄渝线正线859.6公里计算,平均每修2公里牺牲官兵超过3名。  
      秦巴山高,汉江水长,铁道兵战友对烈士的思念比山高比水长。我们永远怀念铁道兵烈士!我们永远怀念铁道兵女兵烈士!  烈士们安息  !  !

      在此鸣谢62团卫生队的战友们!鸣谢铁十三师的战友们!

 

 作者:

  铁道兵——一个远去的军兵种,依旧是我们心中的图腾。铁道兵——一个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战时和平时都流血牺牲的部队。

  终有一天,我们也会远去。我们去了,就没有人再熟知这支部队了……所以我希望历史能记住铁道兵——曾经为共和国付出惨烈牺牲的部队。
 

上一篇:达州烈士陵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