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书刊

成昆铁路大会战【纪实连载】之一百二十二

 


 


第十二章、路内路外 团结战斗


 


第九节、米易县支援铁路的成绩单


 

  一、米易县是让毛主席放心的“接点”

  成昆铁路与攀枝花是一对烙上备战胎记的“双胞胎”。

  渡口是成昆铁路必经的重要工业城市,是我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

  1953年开始了我国第一次地质普查工作,攀枝花矿区成为普查勘探重点,确认攀枝花及其周围地区是一个巨型铁矿,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1956年地质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何长工、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分别向毛主席汇报,在金沙江畔攀枝花找到了大型铁矿。“攀枝花”由此进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战略视野。

  1958年3月21日,毛主席在成都会议上签发冶金工业部部长王鹤寿关于《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能否设想更快一些》的报告,批准了开发攀枝花的设想。

  1964年间,毛泽东多次说:成昆铁路修不好我睡不着觉,攀枝花修不好我睡不着觉。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立攀枝花特区。4月22日,为了便于保密,国务院下发《关于攀枝花特区更名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直到1987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成昆铁路经过米易县,往南就进入渡口市,渡口支线将攀枝花与成昆铁路联接起来。米易县,是成昆铁路与攀枝花在地理位置的接点。
 


 

  (米易县地图.选自网络)
 

  铁道兵第五师承担了这个接点间的重要任务。成昆铁路的米易至三堆子的管段计72.1公里,渡口支线42.48公里,攀枝花基地的厂矿专用线总长90.5公里。

  铁五师5个团和6个直属营(汽车、机械、修理、给水、发电、工通营)的4万多名官兵,加上配合施工的凉山民兵团、安岳民工等,总共5万多人投入这场艰巨的修建任务之中。

  尽快修通成昆铁路,为攀枝花出铁服务,为建设西昌发射卫星基地打好基础,铁五师在部队中传达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周总理的部署。继而用劳动光荣、艰苦光荣、当铁道兵光荣的“三荣”思想对部队进行广泛深入的教育,进一步增强了部队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提高了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坚定了越是艰险越向前、与帝国主义争速度抢时间的信念。

  当时公路只通到丙谷,从丙谷到三堆子近50公里没有公路。部队进驻高山峡谷靠肩扛人抬,将机械、材料运入沿线的洞口、桥头。同时,展开了平场地、修席棚、支帐篷、修便道、建电站、架电线、铺管道、拉索道等各项三类工程(属准备性工程)的施工,为开展一类工程(隧道、桥梁、路基等铁路主体工程)的施工创造条件。

  与帝国主义争速度抢时间!对部队来说,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施工在先,生活为后,部队克服了许多困难,争分夺秒的投入铁路施工。

  要让米易县成为毛主席放心的“接点”,这是铁五师的光荣!

  部队到位3天之内就在枣子林、手攀岩、橄榄坡、九道拐、新庄隧道工地摆开了战场。二十四团、二十三团、二十五团和二十二团的指战员们在隧道施工中,时有地下水似瀑布泉涌,时有煤气瓦斯出现,时有塌方,时有洞内冰冷刺骨,时有洞内高达60度高温……在各种险恶环境下,他们不顾生命危险,一寸一分地开挖掘进。爆破后,浓烟滚滚,有时通风不良,毒气熏人,有的同志昏倒在地,被抬出去后醒来又继续上;饿了啃几口馒头,渴了就喝地下水;衣服湿透,满身泥污,仍不愿下火线,目的只有一个——想毛主席所想,为渡口出铁,为准备打仗。

  二、施工物资、生活物资遇到困难

  工程物资数量巨大,上百个洞口、桥梁、车站等工点,每天都需要大量材料供应,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稍有疏漏,就会停工待料,影响工期。

  可是,材料的采购、运输又十分困难。

  一类物资由国家统配,如水泥从北京的琉璃河、甘肃的永登、贵州的贵阳、昆明的海口、山西的大同等地运达;木材从黑龙江、湖南、广西等地发货;钢材又从鞍山、重庆、武汉、首钢等十多个厂家进货;油料则从大庆、兰州、新疆等地运来。

  二类物资上万种,国家下计划,单位自订采购,要从全国各地进货。不仅数量大,运距远,周期长,而且要求每天批量送到指定工地。为此,铁五师在全国各大区域(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兰州、成都、昆明)设立工作组,负责各大片区的资源、运输的落实;还在铁路的到达站设立转运站(北段的成都、青龙场、九里、乌斯河,南段的昆明、禄丰、大旧庄等),每天安排汽车转运。师物资科每天往来的电报不下30份,电话上千个,昼夜不断。由于保持了内外联系,上下畅通,保证了施工之需。

  三类物资的特点是品种多、实物量大、价值低的易耗品,多数就地采购。

  施工物资每天有40~60个火车皮从全国各地运到各铁路的师转运站,每天有上千名的汽车驾驶员,不顾长途运输线上的坡陡路窄、山高谷深、悬岩峭壁、泥泞路滑,日夜奔波。

  生活物资方面,也有一时供给不上的情况。5万多人,吃饭、吃菜也成了大问题。一方面从外面临时组织些咸菜、干菜进来;另一方面号召部队开荒种菜、养猪;还请求地方增加菜地面积。同时,上级也调运大豆、大米,保证部队生活能正常运转。

  三、米易人民的无私支援

  由于铁路建设的任务重、时间紧,所需生产、生活物资数量大、运程远、周期长,经常给施工部队带来不少困难。

  四川省、西昌行署、米易县政府成立了支援铁路建设组织,并经常邀请部队参加地方的重要会议,共同商讨与施工建设相关的问题。

  米易县在沿线工地设了51个商业、银行等网点,安排职工453人,成为部队完成任务的坚强后盾。

  米易县每年春节、建军节,都开展了规模宏大的拥军优属活动,派慰问团深入工地、营房进行慰问演出,看望部队。为了解决部队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困难,地方把粮店、商店、邮电、理发、照相等服务行业,设在了部队较集中的地方。有的社员无偿送菜送蛋,曾出现了“南瓜生蛋”、“送菜不见人”等许多动人故事。

  他们为响应毛主席“成昆铁路要快修”的伟大号召,动员全县10万人民,“一手抓农业生产,一手抓支援重点建设”。

  当时,米易还是西昌行署所属的一个并不大的县。在米易县境内有铁五师机关、4个团与铁十师2个营、第二勘测设计院2个分队,加上川交9处、106地质队等单位计6万余人,相当于当时全县总人口的近60%。这么大的队伍突然来到一个小县境内,无疑在吃、住、用、行等方面给地方带来许多压力。

  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地方政府与广大民众急建设大军之所急,想建设大军之所想,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为重点建设出大力、流大汗、多贡献”的热潮。

  部队一个隧道发生塌方,急需大量填塞木治理塌方,排除险情。附近的麻陇彝族自治乡,这是一个不到3000人的乡,在乡干部的率领下,组织突击支援。全乡人民突击了三天三夜,砍箭竹10万公斤,背顶柴8.3万公斤,为施工队伍抢救塌方、减少伤亡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6年国庆节前夕,县委、县政府在全县人民群众中开展了献蛋、献鸡和献菜的“三献”活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献出活鸡912只,鸡蛋1614公斤,猪1195头,羊899只,各种蔬菜41万公斤,由商店和供销社统一收购,按收购价转售部队。当时部队伤员急需禽蛋等营养食品,这批“高档”副食品真是雪中送炭。

  还有一次,施工部队因隧道塌方,急需背顶柴支护,防止塌方扩大。县政府机关紧急召开会议,决定及时援助部队,立马将伙食团用的1.05万公斤柴禾迅速送往工地,解了部队的燃眉之急。

  莲华乡典苴村民兵排长杨兴汉,一天中午收工后,听说附近施工连队吃不到蔬菜,只用盐巴、咸菜下饭,他立即将家里种的新鲜蔬菜送去,并动员附近其他社员也送菜。他在返回途中遇到车祸,不幸身亡,干部战士们得知后热泪盈眶。

  县百货公司经理江寿弟同志,参加捶道碴时,被飞石打坏了眼睛,后因后遗症引起并发症,不幸离世。

  有一位放木材的船工,不幸在雅砻江牺牲。

  还有不少民众在突击背顶柴或运送途中受伤,甚至残废。

  米易人民无任何怨言,他们说:人民铁路人民修,牺牲、负伤都是光荣的、崇高的。当年,全县评出了3个公社、16个大队、70个生产队为支援重点建设先进单位,有640名同志被评为“支建积极分子”。

  据资料记载,仅1965年、1966年,米易县为建设大军每年提供生活用的肉食50多万公斤,各种副食25.94万公斤,蔬菜450万公斤。共投入劳动力110.15万个(工),全县平均每个劳动力投工26个(工),生产供应各种三类物资4519万件(锄、锹、镐、锤、铲、土箕等),约重2.963万吨,可装4吨解放牌货车7410台次。供房建用毛草238.4万公斤,压木杆、横梁木30.82万根,打隧道所需的背顶柴(又名填塞木)1763.05万公斤,房建用砖500余万块,石灰2872吨,捶道碴4万立方米。在安宁河上扎木排放伐5490立方米木材。

  这是一份多么优异的成绩单呀!
 


 

  沿线群众组织马车队支援成昆铁路建设。(《万水千山只等闲·画册》)
 

  四、军民团结的硕果
 

  米易支援成昆铁路建设只是沿线人民参加铁路建设的一个缩影。沿线各级政府的热忱关怀与群众的无私支援行动,极大地激发了部队“热爱攀枝花,建设成昆线”的热情,促进了各项工程任务的按时、保质完成。

  仅1967年,铁五师完成隧道(折合成洞)20公里,桥梁圬工9万3千立方米,档土墙圬工5万9千立方米,土石方300万立方米,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二十四团一年就完成隧道成洞5078米;二十三团完成4277米;二十二团连续6个月完成隧道400米以上,最高月达655米的优异成绩。

  几年征战中,在抢修塌方,战胜涌水,制服瓦斯,排除险情等紧急关头,冲在前面的往往是共产党员,上至师、团长,下至战士,班排骨干,迎难而上,争取胜利。

  在文化大革命的武斗枪声中,师汽车营驾驶员陶西昌,从乌斯河给工地抢运物资路过西昌时,被“造反派”机枪扫射打死。小陶牺牲了,他的车辆由战友驾驶着继续奔驰在川云西线上。

  二十二团后勤处材料员崔茂根,年仅21岁。他看到停靠在桐子林雅砻江边的木排要被冲走,就不顾生死的跳入水中抢救木排,被恶浪劈头盖过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在参加成昆铁路米三段与攀枝花基地的厂矿专用线等项目的建设中,共有295名官兵牺牲,成为人民永远怀念的革命烈士。

  在当地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铁道兵五师指战员在成昆铁路与攀枝花的“接点”间,英勇顽强地奋斗,共完成米易至三堆子线路72.1公里、渡口支线42.48公里、攀枝花基地的厂矿专用线等项目的修建任务。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人民铁路,人民修。

  军民团结,铁路与地方团结,是无形的力量,是任何艰难困苦都阻挡不住的力量。无穷的力量化成顶天立地的脊梁,托起了奔驰于攀西地区的钢铁巨龙,连接攀枝花飞向远方。

  成昆铁路按党中央要求于1970年7月1日通车了!

  攀枝花按党中央要求于1970年7月1日出铁了!

  这是军民团结的颂歌,这是军民团结的硕果。
 


 

  (成昆铁路带来的曙光•选自网络)
 

  米易县政府与人民支援成昆铁路的成绩单只是举国支持成昆铁路大会战的一个缩影。

  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为解决生产、生活物资的供应,除在郑州设材料基地,“西工指”设直属仓库,沿线选点设供应油库外,并由支援铁路修建委员会对当地材料和生活物资的供应网点、商业网点,作出分期分批的相应安排。

  奉行全国一盘棋理念,在人力、物资、技术人才都给予无私援助,充分显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团结一致办大事,无论是来自大自然方面的困难,还是来自外部敌对势力的威胁,都是可以战胜的。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人民将永远朝着自己的美好梦想前进!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作者,洪承惠,1944年7月出生。1962年入伍。铁道兵一师历任战士、班长、干事,参加成昆铁路大会战。1978年转业。历任科员、镇长、街道办主任等职。2004年8月退休后,立志全力写好《成昆铁路大会战》。

 


 


 



 

首发:铁道兵文化网


美篇链接:点击查看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