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书刊

成昆铁路大会战【纪实连载】之一百二十四

 

 

 后记
 

一
 

  我是1962年入伍的铁道兵战士,先后在铁道兵一师任战士、班长、宣教干事,全程参与了成昆铁路大会战。1978年转业回上海,2004年退休后,立志要写一部全面反映成昆铁路大会战的纪实作品。

  作品中的每一个事件和施工项目都是真实的,包括每一个隧道、桥梁、路基、路堤、路堑、车站,牺牲的每一位英烈,都是真人真名。原文引用其他作品的内容对原著作了署名。

  由专业人员多年辛苦编辑的《成昆铁路》(技术总结)与《成昆铁路勘测设计总结》这两部书,实在是太好了!这两部书,让我看到了成昆铁路的勘测设计、大会战的组织指挥,不愧是活学活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典范。本作品从中吸取了很多的营养。这两部作品中蕴藏着丰富精神财富,值得深入挖掘研究,借此,向参加总结工作与编著的工作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
 


 

  由成昆铁路技术委员会编撰的《成昆铁路》(技术总结)
 



 

  在写作过程中,受到太多、太多的战友和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帮助。

  我写“大会战中的‘娘子军’”一节,题材是从一则地方新闻中得到的。但事件涉及的部队与代号有矛盾、民工队伍隶属关系不清楚、隧道名称和位置等都有待查清。我在“成昆铁路集思园”微信群里求助,得到四省市九位战友的帮助,查清了疑点。在配图时,我又在铁道兵西南指挥部编印的《万水千山只等闲·画册》中看到一张女民工开片石的照片,文字是“罗光友(前左1)带领女民兵参加修路。”但不知道罗光友是哪个师的。后来,烟台李敏战友寄来了铁十师李学锋、黄靖合著的《铁的丰碑》,书中记叙了罗光友是中印边境反击战英雄罗光燮的妹妹,她随铁十师在成昆铁路干了五年,被誉为“铁姑娘”。 从而补齐了这一节的最后一块拼图。从这个意义上说,《成昆铁路大会战》是依靠众人提供的资料与智慧共同写就的。
 


 

  铁十师李敏战友赠送的《铁的丰碑》
 

  中国铁道建筑报社的主任编辑梅梓祥同志是我的良师益友,从资料收集、构思写作到出版发行,始终给予支持、帮助、指导。特别要感谢的还有:潘延凯、姚伟、顾云芳、唐永礼、邱光明、双道俊、田志兰、余浩伟、刘开联、潘意敏、段瑞冬、张兴鳌、刘吉英、陈龙顺、严京平、韩胜华、刘继业、周学文、李永华、周学松、张楚然、关丽荣、曾正贤、赵其红、冷志坚、张海英、秦刚、郑留栓、杨宛元、卢学义、卢永学、卢桢、郑建平、陈金祥、殷民权、韩黎鹰、马书然、董云秋、侯小娜、王抗林等。

  还要特别感谢家人的长期陪伴和支持!

  还有许多人已经写进作品,就不再提及。

  在此,对所有关心与帮助过的人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在中国铁道建筑报社与梅梓祥亲切交谈
 


 

  中铁十一局原党委副书记潘延凯赠送的首批史志
 


 

  中铁十五局姚伟同志赠送的二本史志
 



 

  《成昆铁路大会战》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秉持全面、辩证的原则,摒弃对成昆铁路的种种偏见,实事求是地总结大会战的经验。

  成昆铁路的胜利建成,是筑路大军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与科技人员恪守科学、遵循规律的完美结合,创造了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壮举;

  成昆铁路的胜利建成,是三十余万主力军英勇奋战与全国人民无私支援的完美结合,树立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标杆;

  成昆铁路的胜利建成,是从自身较低生产力水平出发与尽可能采用新技术的完美结合,铸造了中国铁路事业的里程碑。

   从而,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是一条崭新的,也是本来面貌的成昆铁路。

  

  作品资料来源有:

  《成昆铁路》(技术总结)一至六册(成昆铁路技术总结委员会编写);《成昆铁路勘测设计总结》(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编写);《成昆铁路北段施工技术总结》(铁道部第二工程局编写);《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志》、《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志》。还有《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志》(原铁道兵);《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志》(原铁一师)、《铁道部第十二工程局志》(原铁二师)、《铁道部第十五工程局志》(原铁五师)、《铁道部第十七工程局志》(原铁七师)、《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志》(原铁八师)、《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志》(原铁十师)。

  《铁道兵回忆史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辑)、《铁道兵简史》(铁道兵善后工作领导小组编辑)、《战斗在成昆线上》(铁道兵西南指挥部编辑)等。
 


 

  《铁道兵简史》与《铁道兵回忆史料》
 

  参加西南铁路大会战的领导同志的回忆作品:《吕正操回忆录》,刘建章的《我的九十年》,郭维城、张治安的《万水千山只等闲》,熊宇忠的《熊宇忠纪念文集》,《彭敏的路桥情缘》(彭敏女儿等编写)、铁道兵西南指挥部副司令员顾秀的《历程回望》等。
 


 

  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四位核心领导的回忆作品
 

  第二勘测设计院成昆铁路会战时期的总工程师郝昭謇写的《踏遍青山——国家计委考察成昆铁路记实》;副总工程师胡惠泉的《从零到五千公路——从事三十三年铁路工作的感想》;胡惠泉、余伯熙、王惠合写的《打破“禁区”的成昆铁路》;王汉林写的《踏遍青山绘新图》;以及铁二局前局长刘文写的回忆文章。《一次重大的经济战略调整》(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重游攀枝花,怀念周总理》(原冶金部副部长、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总指挥长徐驰);《三线建设丰碑》(四川文史书系编委会);《三线探源》(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王春才);《穿越大裂谷》(中国大三线报告文学丛书编委会)。


 

  《三线建设丰碑》、《穿越大裂谷》、《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毛泽东年谱》、《周恩来年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的《周恩来选集》、《周恩来传(1949~1976)》、《跟周恩来学处理矛盾》、《中流砥柱,力挽狂澜·余秋里》、《我们的周总理·余秋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的《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58~1981)》;光明日报出版《走下圣坛的周恩来》;北京出版社《周恩来之路》。

  《四川省志》、《西昌志》、《泸州市志》、《宜宾市志》、《攀枝花市志》、《攀钢志》。

  当年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纸新闻等。

  参考了四川人民出版社的长篇报告文学《铁血》、吉林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的《西南通途》。还有姚尚明主编的《西线烽火》等。

  参考了石家庄铁道兵学院的铁路施工教材、《铁道兵施工手册》等。
 


 

  《铁血》、《西南通途》
 

  登门拜访了原铁道兵五师师长、西南指挥部副司令员顾秀,原铁道兵十师政委、西南指挥部副政委徐冰,原铁道兵西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李文书等;采访过第二勘测设计院原成昆铁路线路组组长、后任院总工程师李泽民等;采访过铁道兵一、五、七、八、十师参加过成昆铁路大会战的众多指战员;还采访了吕正操的女儿吕彤邻、吕正操秘书刘红路等。
 


 

  在徐冰家与徐冰及徐冰夫人阳庆珍合影
 

  登门采访了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宣传科、史志办;成都铁路局宣传部、史志办。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经验不足,虽经努力搜集资料,归纳整理,并严谨考据,认真推敲,力求完整和准确,但缺、暇仍然难以避免,诚请读者、业内人士雅正批评。
 

(连载完毕,感谢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洪承惠,1944年7月出生。1962年入伍。铁道兵一师历任战士、班长、干事,参加成昆铁路大会战。1978年转业。历任科员、镇长、街道办主任等职。2004年8月退休后,立志全力写好《成昆铁路大会战》。
 


 


 


 

首发:铁道兵文化网

美篇链接:点击查看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