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书刊

成昆铁路大会战【纪实连载】之一百二十

  

 



 


第十二章、路内路外 团结战斗


 


第七节、连队困孤岛,军民大营救


 

  一、紧急中增补支部委员

  成昆铁路大会战中,险恶的地形与复杂的地质以及无常的天气与降雨,给筑路大军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与牺牲。

  空间狭窄,是大会战的特征之一。

  因为空间狭窄,建筑大军只能在沟旁、河滩上安营扎寨。

  因为空间狭窄,施工场地布置时,只能使搅拌机上栈道、运输用溜索;

  因为空间狭窄,只得将车站建在大桥上、隧道里;

  因为空间狭窄,成昆铁路大会战创造了伟大的壮举,演绎了壮丽的史诗……

  成昆铁路大会战,历时六年,牺牲二千多名建设者。要问哪一种工程项目牺牲最多,那无疑是隧道。要问哪一种原因造成一次灾害牺牲最多,那无疑是洪水与泥石流带来的灾难。

  因为大山林立,空间狭窄,沿线筑路有许多大军不得不将营地筑在山坡上、峡谷旁、河滩上。雨季一到,频发暴雨,洪水成灾,泥石流肆虐,一个工点或一处山沟就有数十人牺牲。

  南端,1966年8月27日,一平浪地区遇到6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山洪暴发,形成巨大的泥石流,铁道兵一师三团住在大箐沟的连队,一次牺牲46人。

  北端,1968年8月沙木拉打隧道北口,因暴雨成灾,发生泥石流,造成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十二处职工死亡87人。1969年5月26日盐井沟山洪袭击,铁道部第二工程局被冲走和淹死104人。

  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这里讲述的,也是因为空间狭窄,铁道兵的一个连队的营地遇到险情,地方政府、人民群众与部队指战员团结战斗,惊心动魄的大营救。

  铁道兵第八师担任黄瓜园至一平浪的126.3公里的施工任务,大部分的部队驻扎在龙川江一带。

  三十七团19连驻扎在元谋县龙川江的一个较高的河滩上,只有一座便桥连接江岸。1966年8月24日,天公发怒,下起了60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晚上,这条河的上游山洪暴发,咆哮的河水,冲垮了19连通往河岸的便桥,把他们驻地的河滩变成了一个孤岛,隔绝了同河岸的联系!

 



 

  (山洪暴发•选自网络)
 

  连队发现洪水冲垮了便桥,连部立即拨通电话,向上级报告了出现的险情。

  战士们组织自救,试用油桶作渡河工具,但几次都失败了。山洪夹着乱石,汹涌澎湃,流速每秒8米,指头粗的大麻绳被冲断了,油桶也冲得无影无踪。雨越下越大,水越涨越高。脚下的河滩在一寸一寸地缩小,情况越来越紧急。

  此刻,营部、团部接连收到19连遭遇洪水围困的消息。

  当时,四个连级干部因公外出,只剩下副指导员马斯臣一个人在家。险情发生后,他感到,在这危急的时刻,必须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重担子挑起来。他立即召集党支部委员开会,讨论如何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健全支委会。在紧急召开的党员大上,增补了支委,成立了临时支委会。

  临时支委会根据毛主席“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的教导,决定首先要稳定战士们的思想情绪,有序组织防险自救。支委们进行了组织分工,分头抓好战士们的思想动员教育。

  针对普遍存在的慌乱心态和少数同志有悲观失望情绪,支委们分别走进了各排的帐篷,宣布:新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委员会,一切行动听从党支部指挥,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另外,我们的险情已经与上级取得了联系,毛主席、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与人民群众正在亲切关怀我们,四面八方都在组织营救我们。战士们立即感到有了依靠,增强了大家与狂风巨浪搏斗的信心。

  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党支部成立了防险抢救组,宣传鼓动组,调整了党团员思想骨干队伍,深入各班激励战士们斗志,增强了大家的信心。战士们纷纷表示:“生为革命生,死为革命死,革命需要时,粉身碎骨在所不辞。”“我们是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新一代,为了革命,刀山火海也敢闯。”

  孤岛上传出了激昂的口号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战士们唱起了嘹亮的“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歌声。

  他们用毛泽东思想在全连同志头脑中筑起了一座牢不可破的坚强堡垒,洪水冲不破,暴雨浇不垮!

  二、各方紧急组织抢救

  师党委接到报告后,发出了紧急通知:三十七团19连驻地出现险情,咆哮的龙川江冲垮便桥,两岸悬崖峭壁,连队被围困在面积不到3000平方米的沙滩“孤岛”上;暴雨越下越大,洪水不断上升,“孤岛”不断缩小;更严重的是上游19座水库蓄水剧增,一旦决堤,巨量洪水将以排山倒海之势沿江而下,连队处境万分危急。紧急通知命令各部队立即加强防范随时迎接洪水的挑战,全力投入抗洪斗争。

 


 

  (山洪围孤岛•选自网络)
 

  143名指战员的生命危在旦夕!

  师首长心急火燎,53岁的贾师长率工作组冒雨摸黑从机关出发,拄着拐棍,趟过齐腰深的河水,翻过山坡步行20多公里深夜赶到了现场。

  师长贾庆祥指示:立即在江边的羊肠小道上成立临时指挥所。听取情况汇报,贾师长立即投入指挥抢险的战斗。

  19连同志遇险的消息,惊动着上级部队首长和战友们的心,也惊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铁道兵以及昆明军区等领导机关多次打电话询问情况,并要求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想尽一切办法抢救143名官兵。

  元谋县正在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得知部队遇险的消息后,县委领导立即决定调整会议主题,研究、制定抢救解放军的方案,动员全县人民全力进行抢救。当晚,党政机关动员了800多人投入抢救连队战斗。

  在县里负责同志率领下,从各地抽调优秀水手,一车一车地开往现场。有的没有赶上汽车,步行二十多公里赶去。

  县供销社主任、共产党员熊正清,已经50多岁了,也争着要当水手,在领导和群众的百般劝阻下,才答应留下。但他又跑到江边帮助打捞部队物资,从早上一直到天黑,饭也没顾得吃。他说:“不能参加救解放军同志的一线战斗,我也要为打捞修路物资尽一分心意。”

  县邮电局和卫生局的领导同志分别率领着通信维修班和急救组奔赴现场,为抢救服务。

  沿江两岸各族人民闻讯后,摸黑冒雨赶到现场,几个小时之内,江河两岸到处都是抢救的人群,就连妇女、老人,小孩也来了。有的挑水送饭,有的打捞失散物资,有的站岗放哨。

  与此同时,西南民航局的同志们,得到北京总局的批准,决定调整航班,将正班客机派去支援抢救,机组人员从深夜3点就投入了紧张的战斗。

  25日上午8时,飞机载着毛主席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人民的深情厚谊,飞到了19连上空,投下了8包救生器材。

  看到降落伞载着救生器材徐徐降落,整个孤岛上立刻沸腾起来,战士们激动地欢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元谋县组织的水手们,欲用麻绳架设索道,打通孤岛与岸上的联系。第一次下去了四个水手,全被惊涛骇浪冲向下游,其中有一个人被水冲到十公里之外,才幸而脱险。紧接着,又先后组织了十多人,分三批下水,终于游上了孤岛,但绳子却在途中被冲断了。

  急需尼龙绳!

  “急需尼龙绳”的请求向昆明军区发出。

  三、岛上自救

  岸上营救的人们以紧张的战斗度过了一个白天。夜幕降临时,岸上架起了发电机,电灯把沿岸照得通亮。师长覃庆祥站在扩音器前亲自宣读上级党委的慰问信,他说:“千百个阶级兄弟的心与你们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我们要按照毛主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教导坚持战斗。”

  被围困在河滩上的战士们,看到师首长和地方同志这样关心和营救他们,更是劲上添劲,决心毫不动摇地征服洪水,坚持到胜利。

  全连同志人人献计献策。为了防止洪水继续上涨,有人主张在沙滩上筑一个“安全岛”,党支部立即同意。指战员们不顾风雨交加,不顾饥饿疲倦,全力投入了自救战斗。在紧张的战斗中,他们饭也忘了吃,觉也不想睡。战士周许义肚子痛得厉害,一只手捂着肚子,一只手搬石头。他说:“多搬一块石头,就是争取一分胜利。”共青团员蔡孝武连日发高烧,鼻子出血,他表示:“只要有一个人,就要战斗下去,我只要有一口气,就决不后退半步。”老战士卢明春一人身兼炊事员,联络员、战斗员三职,从二十四日晚涨水以后,接连两夜没有合过眼。

  战士们用锹、镐挖土,用双手搬运石块,堆起了一个长10米、宽6米,高1.5米的“小岛”。并在周围打上钢钎,围上篷布,扎上铁丝,以防万一。

  党支部还发动大家自制泅渡器材,搜集了所有能漂浮的东西,把床板、帐篷、药箱等联在一起,钉成一只只漂浮筏。

  四、强渡成功全部安全脱险

  26日上午,一架直升机来到了孤岛上空,投下了抢救指战员离岛脱险急需的尼龙绳。

  元谋县组织的水手们与19连的同志,同心协力,经过5个小时的奋战,终于用尼龙绳把孤岛和江岸连接起来,架起了孤岛通往岸边的救生索道。

  一条白色的尼龙绳,在涛涛的洪水中将岸边与弧岛连在一起。岛上的战士们将利用这根生命通道摆脱危险的困境。

  尼龙绳在湍急的洪水中不断沉浮、扭动,像一匹难以驾驭的野马。指挥所要求确保索道营救安全,每次单人过河,并在身上拴上二道保险绳。

  26日下午3时整,尼龙绳两端被加固,强渡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指挥所发出命令:“强渡洪水的战斗开始!”

  顿时,沿江两岸沸腾起来,欢呼声、口号声响成一片。

  战士们纷纷要求带头抢渡。党支部决定将第一个强渡的任务交给老战士卢明春。

  只见卢明春勇敢地向激流中迈进,双手紧握尼龙绳,谨慎地一步一步向河中前进。中间水深的地方脚踩不到底,随时都有被水冲走的危险。岛上的战士为他担心。在水深处,卢明春的身子几次被湍急的洪水冲得倾倒在水中,他死死抓紧尼龙绳。岸上的人们屏息敛声盯住洪水中战士,紧张得整个世界如同凝固一样。只见他在滚滚洪水中不断调整姿态,艰难地用双手拉着尼龙绳向对岸挪动。当他胜利渡过了41米的河面时,沿江两岸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第一次强渡的成功,给全连同志壮了胆。战士们依次勇敢地跳入洪水,投入强渡战斗。

  新战士金其林接连两次强渡未成。副指导员马斯臣派党员帮他分析原因,学习毛主席语录,树立敢于藐视困难的信心,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使他全身添足了劲。第三次强渡时,尼龙绳索道在江水中摇晃不定,身子也失去了平衡。他双手握紧绳索,心里默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语录,深深吸了一口气,双手握紧绳索,一把一把将倾倒的身子拉向前进,终于渡过最艰难的深水区,然后,手脚并用,用力一点一点向前迈进,终于登上了江岸。

 



 

  (安全脱险•选自网络)
 

  战士们为了减轻负担,在横渡前,尽量少带物品,有的只穿了一件衬衣,却把《毛主席语录》用纸包了一层又一层,把枪支用油擦了一次又一次,紧紧扎在身上一起带过江来。他们说:其他什么都可以不带,但《毛主席语录》和手中的钢枪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强渡一直进行到晚上9点20分,143名指战员终于全部脱险。

  经两昼夜奋战,全连指战员安全撤离孤岛,从洪水中脱险。

  脱险战士上岸后,兄弟连队的战友们象迎接亲人一样,把自己最好的房子让给他们住,最好的饭菜送给他们吃,有的还主动送衣送鞋。脱险的战士们深深感受到了阶级友爱的温暖。

  当地政府与广大群众连续不断地前来慰问,使安全脱险的指战员沉浸在军民团结的无比幸福之中。

  从北京到西南,各级党、政、军、民奋力营救,人们熬过了不平常的两昼夜,终于战胜了洪水,取得了零死亡的胜利!奏响了军民大团结战胜洪水的胜利凯歌!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洪承惠,1944年7月出生。1962年入伍。铁道兵一师历任战士、班长、干事,参加成昆铁路大会战。1978年转业。历任科员、镇长、街道办主任等职。2004年8月退休后,立志全力写好《成昆铁路大会战》。

 


 


 



 

首发:铁道兵文化网


美篇链接:点击查看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