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书刊

成昆铁路大会战【纪实连载】之十五

 



 

  第三章    准备充分,有备无患
 

  第六节、   飞架银线结织通信网
 

  现在,要介绍的是成昆铁路准备工作中的临时通信工程建设。

  临时通信建设的任务,是构成一个完善的大会战的通信联络系统。这是一个有关30万人大会战统一指挥的大问题,一个能否保证政令通达的系统工程。

  比起前面介绍的汽车运输道路与施工供电的建设来说,临时通信建设工程相对就简单方便多了。

  汽车运输道路工程最艰巨,投入人力物力最大,耗时最长。成昆铁路的建筑里程1083公里,而新建汽车运输道路2570.4公里,其中还有若干桥梁、涵洞和隧道;修复、改建、扩建道路约3144公里。

  施工用电建设工程也比较困难。自建电厂、站40处(火力发电厂2座,水电站2处,其余为内燃电站),共9.15万千瓦;变电所、点50个,8.9万千伏安;架设输电线路1311.39公里。平均铁路正线公里指标1.211公里。

  而通信工程建设工程量虽然比运输道路、电力设施要轻,但架设通信线,在高山峡谷全靠人力施工,难度却很大!

  成昆铁路施工战线长、工点多,要迅速准确地实行集中统一指挥,需要有一个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通信联络系统。

 


 

  (忙碌的总机班·选自周兴根相册)
 

  工地指挥部要求的具体目标是:在西工指和局(师)所在地设通信站;西昌至成都、甘洛、昆明、元谋开12路载波;处(团)级各单位对基层开单路载波或用铁线;沿线全部都能沟通直达电话。西工指对北京和对成都、昆明两铁路局都有直通话路和电报报路。处(团)级及其以上单位都安装了电话会议设备。

  建设一个完善的通信联络系统,架设通信线路是主要工程。

  铁道兵八师是首批进入成昆线的部队之一。1964年8月,部队指战员怀着早日实现毛主席的伟大战略决策的决心,斗志昂扬,从江西日夜兼程,经过千里行军,来到了云贵高原。

  铁八师通信工程连,担任着本师管区内的通信线路架设任务。这里,条条道路留下了工农红军的脚印,山山水水记载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他们学习毛主席在长征路上写的诗词;他们请老船工讲述当年红军艰苦奋斗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干部战士个个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指战员表示:为实现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把边疆和北京紧紧地连在一起,刀山敢上,火海敢闯,一定要把通信线路提前架好。全连同志不顾千里行军疲劳,一放下背包,立即投入了架设线路的紧张战斗。

  这条通信线路要穿过崇山峻岭,跨过激流险滩,环境十分艰苦,施工极端困难。运料全靠人扛马驮,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险。上,要爬着走;下,要滑着行,每迈一步都是一道难关。

  十一班从驻地往金沙江边的一座大山上运料。同志们怀揣红色宝书,抬着几百斤的电杆,背着50公斤一捆的铁线,高声朗读毛主席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斗志昂扬地向工地出发了。

  共产党员、班长唐采荣走在全班的最前面,往上爬是前进的“火车头”,往下滑是承受力量的“千斤顶”,几次滑下来被摔得鼻青脸破,手脚被“仙人掌”刺得鲜血直流。但是,困难只能使懦夫低头,却丝毫不能阻止英雄战士前进。

  新战士李仕伦,个小体弱,身上背的铁线盘比他的体重还要重,山越爬越高,坡越来越陡,背上的铁线盘也越来越重。同志们看到他爬山非常吃力,叫他休息一会儿,他眼盯着山头,坚定地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英勇不屈,今天我为了实现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就是累死我也要爬上去。”

  十一班终于以红军长征的英雄气慨征服了悬崖陡壁,硬是把几百斤重的电杆和成捆的铁线运上高山险峰。

  运料上山艰难,要把电杆立在这悬崖绝壁上更艰难!一次,战士奚基垒和梁发银俩人在一个悬岩上挖杆坑,坡又陡又滑,连个站脚的地方都没有,他们就把树枝插在石缝里,挡脚防滑。一个杆坑刚挖了一半,底下露出硬石头。铁锹洋镐挖不动,就用钢钎冲,火星四溅,虎口震得发麻。他俩发扬老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不怕骄阳似火,不顾手臂酸痛,猛冲猛打,硬是一钎钎的把石头冲碎,挖出了一个符合规格的杆坑, 把一根七米多长、几百斤重的电杆,立在这悬崖陡壁上。

  挖坑、立秆的任务刚刚完成,放线班的战士们紧紧地赶了上来。

  六班沿着龙川江放线,在不到七公里的地段上,要八跨龙川江。龙川江河床高差大,加上连日暴雨,水位急剧上涨,放线过江十分困难。同志们说:“我们要和帝修反争速度抢时间,早一分钟架好,就为保卫祖国多贡献一分力量。”

  战士们争先恐后要求先渡江。单人试渡开始了,水大流急,人与线捆被水冲倒了。困难与挫折更加激发了大家与困难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全班决定集体强渡,11个人手拉着手,拖着铁线,跳入江中,冲向对岸。奔腾的江水,浪头一个接一个地扑来,有的战士被急浪冲倒,大家把他拉起来,继续前进!“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堆,去争取胜利”的口号响彻群山,压倒了吼声如雷的龙川江。伴随着口号声,一步一步,迈向江对岸。经过同惊涛骇浪的顽强搏斗,终于完成了八次跨龙川江的放线任务。

  运料、立杆、放线之后的下一个工序是在电杆上安装横担,紧好一条条银线。一次,七班在整个线路中最险要的地段“三道弯”架线。当地民谣说:“三道弯三道愁,山峰像把剑,行人无法走,谷深底不见,猴子也回头。”在这险要的地形上,爬在八九米高的电杆上安装横担、紧线条,新战士没有经历过,老战士也要捏把汗。
 


 

  (通讯线路维修·选自网络)
 

  班长高远富,牢记毛主席关于:“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伟大教导,凡是最难上的电杆,他带头上,最危险的地方,他抢先到。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班同志个个勇敢,越是艰险越向前。

  战士雷远泽,在一个仰俯角较大的电杆上安装横担,不慎从杆上掉了下来,身上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战友们不让他再上杆,他坚强地回答说:“革命先烈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为三线建设架线路,吃点苦,算得了什么!”说罢,他咬紧牙关,又爬上杆去继续战斗,直到完成任务。

  老战士谷鹤林,在一个杆上紧线时,肚子被横担的穿钉划了一条半尺多长的血口子,同志们劝他赶紧回连队包扎,他却一直坚持到把最后一根线紧好。

  在金沙江中段,铁五师的通信工程连在连长何梓祥、指导员彭建亮的率领下,执行架设成昆铁路管区的工程通讯任务时,征服了70多个山梁,穿过20多次大小河流,沿途披荆斩棘,翻山越岭,以超过平原的架线速度,架通了长达200余公里的“双担16线”通讯线路。

 


 

  (总机班女战士·选自田志兰相册)
 

  铁脚踏破千重岭,银线飞过万座山。全线通信干线于1965年9月25日建成,架设通信线路1万4449.871对公里,平均每正线公里指标13.339公里, 形成了工地指挥系统内部和向全国联系的通信网。
 

  (未完待续)
 


 

  (通讯线路·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
 

  洪承惠,1944年7月出生。1962年入伍。铁道兵一师历任战士、班长、干事,参加成昆铁路大会战。1978年转业。历任科员、镇长、街道办主任等职。2004年8月退休后,立志全力写好《成昆铁路大会战》。

 


 


 

首发:铁道兵文化网

美篇链接:点击查看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