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战友

她走过铁道兵修建的多条铁路,沿途寻找英烈们的安葬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共和国不会忘记!
 


 

  我手里有一本又厚又重的书,名叫《铁道兵英烈名录》,这是一个名叫齐肃生的老铁道兵寄给我的。在得到这本书之前,我是听马新林老师说到的这本书。他说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铁道兵,编辑出版 了一本《铁道兵英烈名录》,这个人名叫林建军。林建军老师退休以后,从2010年开始,用了六年时间,数次全程重走襄渝线,沿途寻找、拍摄烈士陵园和铁道兵牺牲官兵的安葬地,走过铁道兵修建的多条铁路,寻找每一个铁道兵烈士陵园和每一座烈士墓,为每一个烈士墓碑拍照和抄写碑文,有时候天黑了打着手电筒还在烈士陵园忙碌。她拍摄烈士墓照片数万张,在新浪网建立博客,上传烈士墓照片,传播烈士安葬地信息,方便烈属和战友寻找烈士。听到这个故事,我对林建军老师肃然起敬,并迫切地想得到这本书。

 

  新华出版社《铁道兵英烈名录》
 

  这是一本沉重得不能再沉重的书。铁道兵从组建到撤销的35年间,战时实施铁路保障,平时参加国家铁路和国防工程建设,由于工程艰巨、工期紧迫、施工条件差,先后有近万名官兵献出了生命。该书列出从1948年至1983年间铁道兵牺牲人数8314人。《名录》的编辑出版旨在铭记历史,告慰先烈,激励后人。《铁道兵英烈名录》将众多牺牲者的安息地及碑文列表造册,以丰富和补充铁道兵有关史志卷宗,为英烈家属、战友及其团队祭奠扫墓提供方便。

 

  铁道兵英烈名录
 

  “我随《铁道兵英烈名录》穿越时间隧道,回到战争年代,回到了和平建设时期,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我们铁道兵官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战斗岁月;回到“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了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施工现场。书中一个个烈土的名字,那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定格,那是镌刻在共和国史册上的悲壮历史。他向世人述说着英雄的铁道兵官兵用生命去殉祖国的事业,为祖国牺牲与奉献的真实故事;他记载着铁道兵筑路的艰辛与其中的惨烈。”(段海燕《无尽的思念》摘录)。
 

  谨以此书献给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以及祖国铁路建设事业中光荣牺牲的铁道兵英烈们!
 

  《铁道兵英烈名录》的主编林建军,女,1951年出生,籍贯山东。大专学历。1967年初中毕业,1968年进工厂。1970年应征入伍,铁道兵第十一师医院卫生员。1974年退伍,退伍后先后在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北京铁道兵某局工作。现已退休,居住在北京。
 


作者林建军简介
 

  林建军在《铁道兵英烈名录》后记中写道:“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于1984年1月1日正式退出了解放军的序列,走过了35年的伟大历程。铁道兵用血肉铸造的52条钢铁运输线纵横在共和国的天南地北,为共和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给人民送去了文明和幸福。铁道兵与共和国的历史同在,铁道兵与共和国的光荣同在。”

  林建军老师在后记中还写道:“在从事铁道兵烈士事业的过程中,我听到的最多的问题是:你为什么做这个?其实初衷很简单:就是要为铁道兵的牺牲者留下一个名字,让烈属能够找到烈士墓祭奠。但在在跋山涉水、艰难曲折的寻找过程中,复杂的心路却不是用一句话所涵盖的”。“由于关节疾患,我在寻找路上要服用止痛药。下肢一直肿到膝盖, 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在第一时间穿上鞋,否则脚就再也塞不进鞋里。后来,脚肿得不能再肿了,脚背起了一层水泡,水泡被磨破、感染,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一天拍摄结束,手腕肿得像发面。我在山路上跌倒过,跪着爬起来;我在陡坡上四肢着地向上攀爬,草籽钻进了内衣;最佳拍摄位置,或是荆棘窝、或是杂木丛、或是野草堆、或是断坡——无法站、 站不住,用足跟在粗砾的坡上跺出一个坑,制造一个足尖能够踩住的支撑点;忍着尖刺穿透衣服慢慢顶人肌肤的阵阵痛楚,用身体挤开荆棘;鞋底被断枝扎透了,足底渗出了红色;长时间崴脚站着,鞋面和鞋底“分家”了。我在农户小旅店潮冷的被窝里,抱着疼痛难忍的膝盖掉过泪;寒风摇窗的黑夜中,我在躯体疼得不能翻身的时刻动摇过。手臂被毒蚊虫叮咬后留下星罗棋布的尖痂,像锥子一样嵌在肉里又疼又痒; 回到北京一个多月后,足底和五趾像脱壳一样渐渐脱下厚厚的老茧....”

 

  序:血染的丰碑

 

  铁道兵英烈们,你们与英雄齐名!你们与日月同辉!!你们就是铁道兵军旗红灿灿!!!

  为铁道兵英烈留名的林建军老师,是铁道兵精神的传承者,同样是铁道兵中的英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7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以及祖国铁路建设事业中无私奉献的铁道兵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1953年12月,毛泽东为《铁道兵报》题写报头

 

上一篇:李福华
下一篇:返回列表